8月的重庆太热了,只能外出避暑度假了,为了更好的操控和乘坐体验,出发前增加了后防倾杆(之前开帖分享了)。这次出去跑到云南往返了2000公里,把整体的体验简单说下,给大家个参考。
1.加装了什么?
原厂的机舱里面M3雨刷下顶吧,顶吧拉杆,后防倾杆三件套。

M3雨刷顶吧是铝合金的,340的是黑色的,m3感觉更厚更硬。

雨刷下顶吧可以无损安装,装好了就看不到了

原厂防倾杆
2.安装有难度,无损么?
机舱里的顶吧都需要攻丝,攻丝后才能装螺栓进行固定。雨刷下的顶吧安装比较复杂点,需要拆雨刷,而雨刷第一次拆很费力,安装也需要注意下角度,不然会打到窗边。顶吧的扭力打的值会影响推头、抑制晃动的程度,扭力值越大,抑制效果越好,雨刷顶吧是师傅凭感觉打的,估计打了100出头了,顶吧拉杆是打的上50,下30,整体效果感觉刚刚好。
防倾杆安装只需要拆一个轮胎,松掉后桥的几颗螺丝,把后桥架松下来一些,让防倾杆能穿过去就行。因为后桥架有定位销,这样拆了后通过2000公里的测试没有跑偏,也没有发现轮胎偏磨情况,所以基本判断可以不做四轮定位。
3.三件套搭配改善和提升了什么?
1.没换衬套的前提下,刹车点头有明显抑制作用。(2件顶吧的作用)
�2.左右晃动的抑制作用明显提升,基本没有开船的感觉了,这点非常好(3件套搭配的作用)
3.转弯车尾跟随性提高明显,车身一体化,转弯更流畅了,有F底盘感觉了,侧倾抑制有一定效果,但不会很明显。(后倾杆的作用)
4.行驶质感更好,特别是在凹凸不平烂路和大的起伏路面上,防倾杆能拉住下摆臂,不会有开船和被抛起来的感觉了。
4.只装一两件或者副厂也可以么?
上面的体验是基于原厂改件安装后的效果,用副厂的肯定会有差异,特别是后防倾杆,如果没改避震,千万别用比原厂15mm粗的型号,不然装了更硬更难受,这个不是越粗越好的。
附上这次出去的图片

贵州-野玉海

乌蒙大草原

米勒太平湖森林木屋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