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视频
视频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发图文
图文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提问
选买/用车问题,专业技师24小时在线解答
发长帖
交流买车/用车经验、分享有车生活
提问#我的G6体验周一试驾了25款G6,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别人没遇到我遇到了那暂且算奇怪吧),就是主驾下车大腿会压到座椅的控制面板,左脚从驾驶舱放到外面,左脚没法直接触碰地面,整个人的承重点都在大腿跟控制面板那个模块接触点上了,导致大腿压着痛,然后其他suv没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看了下其他suv的座椅操控面板是放在座椅底部整块塑料中,而不是像G6一样是独立在上面,其他人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么?都腿特长所以脚能直接踩地上转移受力分布么?😂(我1.8米,160多斤)
#电车续航多少才不会焦虑关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合理性和焦虑问题,我认为需要结合使用场景和技术发展来综合考量: 1. 续航需求的分层认知: - 基础保障线(400公里): 满足城市通勤(日均50公里)一周充电一次的节奏,同时覆盖200公里半径的城际出行。 - 舒适分界线(600公里): 可实现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跨省出行(如上海-杭州往返无需充电),北方冬季低温衰减后仍能维持400+实际续航。 - 长途无忧线(800+公里):对标燃油车续航水平,适合经常进行跨省自驾的用户,减少途中补能次数。 2. 当前主流车型表现分析: 2023年主流车型CLTC续航集中在500-700公里区间,但需注意: - 实际续航达成率普遍在70-85%(受驾驶习惯/温度影响) - 充电设施分布不均带来的隐性焦虑:节假日高速充电排队仍存在 - 电池衰减曲线(年均2-3%)带来的长期顾虑 3. 焦虑来源的多维解析: - 空间焦虑:充电网络盲区(山区/偏远地区)带来的不确定性 - 时间焦虑: 快充30分钟 vs 加油5分钟的效率落差 - 价格焦虑: 高续航版本溢价3-5万元的经济性权衡 - 技术焦虑: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对现有车型的迭代压力 4. 缓解焦虑的协同方案: - 充电网络「毛细血管化」:从主干道覆盖转向社区/商场深度渗透 - 换电模式补充:蔚来第三代换电站3分钟换电的效率突破 - 智能续航管理:结合导航系统的精准电量预测(如特斯拉Trip Planner) - 电池技术升级:宁德时代麒麟电池72%体积利用率的技术突破 个人观察: 在长三角实际使用中,600公里续航车型配合家充桩,基本消除日常焦虑。真正的痛点在于: 1)跨省长途时充电规划复杂度 2)低温环境下不可预测的续航衰减 3)非品牌专属充电站的兼容性问题 未来2-3年,随着800V高压平台普及(小鹏G6等)和充电功率突破600kW,续航焦虑将逐步转向「补能效率焦虑」。当主流车型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时,电池容量竞赛或将进入平台期,智能化补能网络建设会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3.89
“良好”
共670人评价
18万-25万新能源总榜
NO.61
低于59%的同价位车系
3.89
综合
3.66
内饰
4.05
配置
4.37
空间
3.66
外观
3.82
舒适性
3.81
操控
3.84
动力
扫码下载懂车帝APP
© 2025 懂车帝
www.dongchedi.com
公司名称:重庆懂车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