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元EV封面
    元EV封面

    元EV车友圈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1.7万车友等你加入

    车友

    1.7万

    认证车主

    595

    问答

    897

    口碑

    68

    加入圈子看车

    33人评价

    3.38

    良好

    查看详情

    发视频

    视频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发图文

    图文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提问

    选买/用车问题,专业技师24小时在线解答

    发长帖

    交流买车/用车经验、分享有车生活

    897条内容

    22小时前
    前天 13:02
    前天 08:54
    我的比亚迪图我的比亚迪图
    08-01回复
    07-29
    07-23回复
    刚入手一台图刚入手一台图
    07-23
    07-15
    07-14
    07-05
    06-24
    06-23
    06-17
    06-10回复
    06-09
    05-23
    想买一台元图想买一台元图
    05-20回复
    05-19
    05-18

    提问#新能源车的保费为什么这么贵根据2025年最新车险政策及市场动态,今年车险保费整体呈现上涨趋势,但具体涨幅因地区、车型、出险记录等因素差异较大。以下是综合分析及关键信息: 一、保费上涨的主要原因 1. 综合成本上升 - 保险公司因车险改革后赔付率上升(部分地区综合成本率超100%)、维修成本(尤其是新能源车电池维修)和医疗费用通胀等因素,需通过涨价平衡收支。 - 自然灾害频发(如台风、洪水)导致车辆受损概率增加,推高保险公司赔付压力。 2. 新能源车险亏损 - 新能源车出险率和维修成本显著高于燃油车(如电池维修费用高、零部件供应紧张),保险公司通过提高燃油车保费补贴新能源车险亏损。 3. 政策与责任范围调整 - 车损险保障范围扩大(如树枝砸坏玻璃、零部件单独损坏等纳入理赔),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 - 定价技术升级,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评估驾驶行为、车型风险(如零整比高的豪华车保费更高),高风险车主保费显著上涨。 4. 市场集中度与运营压力 - 头部保险公司市场份额扩大,部分公司通过提价缓解亏损压力。 二、具体涨幅与差异 1. 整体趋势 - 2025年车险保费同比平均上涨18%,创近十年最大涨幅,影响约1.2亿车主。 - 新能源车险涨幅尤为显著,部分车型保费上涨近3倍,10万-30万元家用新能源车受影响最大。 2. 地区差异 - 一线城市(如上海、广州)保费上浮25%,三四线城市涨幅约8%。 3. 出险与违章影响 - 交强险:若涉及人员死亡,次年保费上涨30%;一年内出险2次及以上,上浮10%。 - 商业险:出险1次可能取消折扣(基准保费涨35%),出险2次保费上浮25%,3次上浮50%。此外,严重违章(如酒驾)可能导致保费额外上浮10%-30% 三、应对策略与省钱技巧 1. 优化驾驶习惯 - 减少出险次数,维修费低于次年保费涨幅时建议自费(如小剐蹭低于1500元)。 - 保持连续3年无出险记录,商业险最高可享6折优惠。 2. 合理利用规则 - 临近续保日出险,可将理赔计入下一年度,延长当前折扣周期。 - 对方全责时要求其走保险,避免己方出险记录。 3. 跨平台比价与险种优化 - 通过4S店或经纪人对比3家以上报价,优先选择自主定价系数低的公司(如平安、人保部分车型系数低至0.7)。 - 剔除不必要附加险(如划痕险),优先保障核心风险。 4. 关注车企专属保险 - 部分新能源车企推出绑定售后的专属保险,保费更低。 四、特殊豁免与例外情况 以下情况出险可能不计入保费涨幅: - 对方全责事故使用其保险理赔。 - 自然灾害(如台风)导致的理赔,部分省份可申请NCD系数豁免。 - 附加险(如涉水险)出险通常不影响主险折扣。 总结 2025年车险保费上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车主需结合自身驾驶习惯、车型及地区政策灵活应对。通过安全驾驶、合理比价、优化险种组合,可在保障全面的同时降低支出。若对保费计算有疑问,可向银保监会投诉或咨询专业保险顾问。

    05-18
    05-14回复
    05-14
    05-03
    04-29
    最近看了一图1最近看了一图1
    最近看了一图2最近看了一图2
    最近看了一图3最近看了一图3
    04-23回复
    各位老板,图各位老板,图
    04-14回复
    04-07回复
    03-31
    前往

    元EV · 懂车分(口碑)

    3.38

    良好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33人评价

    3.38

    综合

    3.39

    内饰

    3.47

    配置

    3.17

    空间

    3.57

    外观

    3.28

    舒适性

    3.33

    操控

    3.43

    动力

    圈子热议

    电车取代油车:一场不可逆转的出行革命 能源转型、技术突破与市场选择的合力,正将燃油车推向历史博物馆的门口 过去十年间,全球汽车产业经历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革命。从政策扶持下的艰难起步,到如今在主流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 站在2025年年中回望,这场变革的深度与广度远超想象。 01 市场拐点已至,电车主导地位初现 2024年至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点:月销量首次超越传统燃油车,渗透率突破50%大关。这意味着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这一比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超过70%。 全球市场同样呈现加速态势。挪威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90%,德国立法要求2030年所有新车零排放,连石油大国沙特都投入巨资建设电动车产业园。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25年销量预计突破1600万辆(含出口),保有量将达5000万辆以上。比亚迪单品牌销量或突破500万辆,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领导者。 滴滴平台已透露:2025年新注册网约车必须为新能源车。 这一系列数据标志着**“油电交替”的临界点已经到来,如同当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悄无声息却势不可挡。 02 技术突破:破解续航与补能困局 早期电动车普及的最大障碍——续航焦虑和充电不便,如今正被快速瓦解。 电池技术迎来飞跃。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在零下30℃仍能保持90%电量;半固态电池开始试量产,续航突破800公里。长安汽车金钟罩全固态电池更是将理论续航推至1500公里,超越燃油车平均水平。 充电效率的革命同样惊人。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实现5分钟充电407公里,接近传统加油速度。蔚来换电站3分钟完成电池更换,比加油更快。 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速。2025年全国充电桩数量突破1000万台,车桩比接近1:1,超充桩占比超30%。中石化在全国改建2000座“超级充电站”,加油站正转型为“能源综合体”。 03 经济性碾压: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凸显 使用成本是电动车征服市场的核心武器。以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 新能源车电费仅需约2000元 燃油车油费则高达1万元 十年使用周期可节省近8万元,相当于再买一辆新车。保养费用同样悬殊——电动车无需更换机油、变速箱油,年均节省2000元以上。 政策红利持续加码: 免购置税(最高省3万元) 免费牌照(上海/深圳牌照价值超10万元) “以旧换新”补贴最高2万元 “开惯了电车都不想开油车”,一位城市车主的感言道出了消费偏见的转变。 04 政策驱动与环保需求:双重压力下的燃油车困局 政策环境对燃油车日益严苛。中国“双碳”目标明确,2035年或停售纯燃油车;海南率先宣布2030年全岛禁售燃油车。“国七”排放标准即将出台,其严苛的污染物限值被视为对燃油车的“最后一击”。 能源安全考量同样关键。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高达72.99%,石油安全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电动车与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结合,可大幅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国际车企纷纷转向: 本田、北汽:2025-2027年停售燃油车 奔驰:2030年前全面电动化 宝马:2030年欧盟停售燃油车 05 现实挑战:油车的最后堡垒 尽管趋势明朗,燃油车仍有其坚守阵地: 极端环境适应性:寒冷地区冬季续航缩水问题依然存在,越野、长途穿越等场景燃油车仍占优 补能网络覆盖不均:三四线城市及偏远地区充电设施不足 情怀价值:发动机声浪、机械操控感仍吸引部分忠实用户 混动技术成为过渡期解决方案。长安福特的大马力E混动技术通过油电深度耦合,既保留燃油车驾驶体验,又实现新能源的经济性。2025年混动车型在新能源车中占比将接近50%。 06 未来格局:多元共存还是全面替代? 综合各方预测,未来十年将呈现“电车主导、混动过渡、油车补充” 的格局: 2030年前:电车占据70%以上新车市场 燃油车:退守特种车辆(工程车、越野车)、收藏市场 混动车:在充电设施欠完善地区继续发挥桥梁作用 中国汽车产业借此实现弯道超车。凭借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中国车企正从“制造大国”向“汽车科技强国”转型。2024年自主品牌海外市场份额突破35%,新能源车出口暴涨83%。 汽车的本质正在改变。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成熟,车辆将不再是私有财产,而是智能交通网络的节点。这种模式下,燃油车的机械属性将彻底失去

    2评论

    2点赞

    六年半16万公里 上下班每天100公里的,加上深圳限行,虽然家里有两台油车,但深圳牌的是四驱车,盘算下来每个月油钱都要2500,所以萌生了用外地牌的小车(油车)换成(二手)纯电车的念头。由于家里有一台小蚂蚁(媳妇上下班开),并且这么多年对奇瑞车的信任,首先找的就是奇瑞的电车瑞虎3X,但此车出奇的畅销,在二手市场根本找不到这个车的影子。不得已,就顺便看了二手的元EV360(现在回想也只看了这一台),价格6.2万,表显里程38900公里,二手车商跟我确保原版原漆并且未调表(其实在质保期内,二手车商也没必要调表)。爽快签协议交钱,先把车开走,待几天后指标下来过户。后来我一直称此车为小白。 从2022年6月底至今,35个月,小白从38900到马上突破160000公里,在我手上已经开了120000+公里,平均每个月3400+公里。在此期间,小白三电从未出过问题,续航满电没感觉到衰减,现在深圳的天气,140的续航可以跑120公里(其中有100公里是高速,沈海或者外环)。老实讲,小白这确实刷新了我对比亚迪车质量的认知。以前我总觉得BYD的质量真不怎么地,我也抱着开6万多公里就回本的想法买小白。当然小问题也有,比如说左前半轴异响、右后玻璃电机坏、更神奇的是胎压监测仪每隔一个月坏一个共换了4个,但这些小问题都是去4S免费更换(因为在质保期内)。基于小白的质量信任,于2024年4月底,把小蚂蚁换成元pro(小蚂蚁空间与续航原因,所以更换)。现在小白就是我上下班开,小红是媳妇上下班开并且节假日在广东范围内开(小红跑过两趟长途,每趟来回2600+公里,有此体验后真心不建议开续航500以下的电车跑长途)。估计小白还需要在我手上开两三年,按照现在每天的里程看,两三年后小白已经24--28万公里了,不确定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2评论

    1点赞

    扫码下载懂车帝APP

    懂车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