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素质优秀、空间大、用车成本低、配置高、动力对大多数人也够用了,这款车优惠后二十万左右落地,性价比可以说很高了。为什么ID7销量这么低?我的看法是想买电动车的人大多根本就不会去看大众,包括我也是,是去看探岳时才被这款车吸引了。
如果真的横向对比,五米长的车,大后排和后备箱;全系85度三元锂电池、氛围灯、矩阵大灯、电动座椅和尾门、HUD;还有同级别第一梯队的底盘。这是一款极其适合家用的车,销量却惨不忍睹。
动力对绝大部分人够用。很多人开油车可能5000转都没踩到过。其实大部分对动力的需求就是带个步。城区里开动力随叫随到,高速开过一次,提速到150轻轻松松,不会说超车的时候动力不足。。
车是好车,不满的地方是为了空间把车身拉的太高导致不协调,没有把溜背的优势发挥出来,所以外观有些不满意。(某些角度很好看)
【提车价格】
现车,首发版+绿外绿内+座椅通风+变色天幕,裸车价不到十九万。变色天幕没必要选,但定的话等的久也没那么大优惠。唯一遗憾没选上哈曼卡顿音响。
【驾驶感受】
跑高速非常稳,滤震低速很硬,高速不颠也不晃。
水中捞月:够用就行,够用就行,够用谁花20万买这垃圾玩意?不说多了同样20万智己l6有更大的电机更快的极速还带后轮转向和激光雷达,同样20万极氪007有更好的舒适性配置310kw电机不吊锤这货??为什么卖不动?不就是配置低呗,配置赶不上同价位国产车,这个价位还用鼓刹也就你们这些够用就行能忍。
ASTMR:20万,不在乎智能化,为什么不买宝马I3,不买汉,买个这玩意?
才高八斗雪碧lo:没有热泵,底盘低,车够大但是电机功率才150kw
网上听过太多合资电车是杂牌的说法,我作为大众燃油车主心血来潮试了下大众ID7,简单说说感受吧:
【优点】
1.后备厢超大,又有实用的掀背尾门配合,装载能力绝对是三厢轿车里数一数二的,方便我带娃。美中不足的是后座放倒后有个台阶。
2.后座舒适性是纯电轿车的一股清流,腿部空间和迈腾差不多,算是同级标杆了。更可贵的是作为一辆电轿,它坐垫够长、高度适中,靠背角度也不陡,头部空间对身高180cm以下的人都够用。
3.内饰(尤其是车门)感知品质很好,车门内衬和仪表台用了大量麂皮和皮革材质;门板储物槽和手套箱都有植绒;车门窗框的金属部分用塑料内衬包裹,全车双层玻璃……去坐坐实车就会发现,这货还是很有豪华感的。
4.开了一圈实车,双层玻璃确实不是摆设,胎噪、风噪和环境音隔绝都挺好。
5.方向盘的静态握感和转向手感都不错,驾驶座人体工学也没毛病,配合座椅12向调节,比我自己的蔚揽舒服。
6.主打的PRO版本配置挺高的,方向盘加热、前排座椅通风、全车座椅加热、随动转向大灯+转向辅助灯、AR HUD、全景影像、感应雨刷、盲区辅助,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了。
7.容量84kWh的电池量大管够,642km的CLTC续航换算成接地气的WLTC也有523km,非重度长途用户绰绰有余了。
【缺点】
1.油门初段有点儿贼,堵车时油门轻踩轻抬微调车速时脚需要绷着点儿劲儿,和大众的油车风格正好相反。
2.车喇叭像是单音喇叭,音色跟10万级别的日系车差不多,特别掉价,要知道大众10万块钱的燃油车都不这样。
3.主驾驶跟其他ID系列一样用两个按键控制四个车窗,当年ID4这么干就被骂的狗血淋头,没想到至今还执迷不悟。
4.迈腾的发动机盖一直用的都是阻尼撑杆,身为同级车型的ID.7反而用廉价的小铁棍,也和其他ID系列一样,真是一家人整整齐齐。
5.后驱版150kW单电机妥妥的业内下游水平,后段甚至还不如迈腾330TSI。明明大众在燃油车领域的动力性能一直是业内领先的,1.5T迈腾旅行0-200km/h和2.5L天籁拼都不吃亏,怎么玩起电动车反倒这么抠门?
6.小仪表盘还是不太能接受。毕竟大众油车的仪表盘是行业精品之作,拓展性、易读性、信息量、功能性和界面设计都很好,中看又中用。这样的好东西在ID系列上居然被摒弃了,难道是成本太高在电车上用不起了?
作为多年大众车主,我对大众造出一款优缺点都很鲜明的车并不意外,但我实在想不明白大众做电车为啥要丢掉这么多无关能源形式的传统优势,难道就是为了彰显这车不是油改电?当然,如果你能卖到17万以下,还是能对得起售价的。
用户6154972815659:后座舒服你是认真的吗?我就是去试了后座,坐姿太直不舒服才没买的,后来买了id4
没事瞅瞅呀:都是一些车企水军喊的。
热情的辰星7V2:哈哈哈哈哈,又是一个广告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