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宝马5系GT2015款535i 豪华型值得买吗_宝马5系GT怎么样

    ·宝马5系GT

    什么是懂车分

    https://p3-dcd.byteimg.com/img/tos-cn-i-dcdx/d6c36057b91a02ffe0f0039d4ed327da~960x540.png
    4.19
    “优秀”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共24人评价
    经销商报价
    暂无报价
    厂商指导价
    68.80-186.00万
    • 项目
    • 当前车系评分
    • 同价位平均分
    • 综合
    • 4.19
    • -
    • 外观
    • 4.46
    • -
    • 内饰
    • 4.09
    • -
    • 配置
    • 3.87
    • -
    • 空间
    • 4.10
    • -
    • 舒适性
    • 4.18
    • -
    • 操控
    • 4.29
    • -
    • 动力
    • 4.32
    • -

    分项评分

    同级车评分

    • 同级车均值4.12分
    • 车系名称懂车分单项最高
    • 宝马5系GT4.19外观4.46
    • Model S4.12动力4.50
    • 宝马i5(进口)--
    • ---
    • ---

    分项评分

    • 车系名称懂车分单项最高
    • 同级车均值4.12-
    • 宝马5系GT4.19外观4.46

    宝马5系GT·全部评分

    点评车型: 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4.5优秀

    首先5GT的定义上它本身就不是一台以家用车为出发点的运动旅行车,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看懂、用会5GT的语言。(先请欣赏535GT与大理洱海的白与蓝) 【外观】 首先在这代5GT上市的时候国内对“豪华旅行车”的定义还很模糊,很多人对于它的理解还是类似于POLO class 类似的跨界车型,介于SUV和轿车的跨界,车身线条看着就非常流程,之前我就比较喜欢雪铁龙塞纳的两厢半,所以看到当时展厅里的这台白色大溜背立马就走不动了。欧系车的溜背、大尺寸加上斯柯达速霸的尾门两段式开启、小尾翼(当时没研究过这7系的底盘),当时就爱得走不动道。立马就觉得家里的LS460L太老气、太土。 【乘坐感受】及【内饰】 那时候怕浅色内饰及座椅皮HOLD不住,选了白外棕座椅,现在稍微有点后悔……。那时候没研究过这个车,只觉得居然有这么舒适的5系(其实底盘、配置都是7系),坐惯了LS460L后排坐进这台5GT毫无违和感,座椅皮对比日系稍显运动、感觉稍硬,但是行驶中很多路面反馈都被底盘分散消化,感觉还不错,无框车门+电吸使用起来还是比较飒的。只是后排中间的备用座椅中隔本身就是作为两个座椅的过度,加上较高的传动轴地台如果后排就坐3三,中间这位会非常不舒服,甚至比同期3系的坐姿还尴尬。 【操控】 因为尺寸较大、较长,低速市区使用会有点感觉不舒服,一圈多就打完的方向不适应的新人摸车很难做到头尾兼顾。但是长途出行云南多弯高速感觉5GT也非常轻巧,加上HUD的加持配合导航几乎不需要转移视线,开着也不累。只是部分车尾紧张的停车场进出会比较累😂。 【动力表现】 相比家里的12款318、15款320及其他车辆,这台N55B30的动力表现非常舒服,对标当时EA837的奥迪Q7(机械增压),5GT的提速、动力都非常平顺,不像Q7,感觉推得你难受,可能是习惯ZF8HP的变速箱,动力给你一种人、车相互都熟悉的感觉。说出来不怕大家笑,截止到目前都没踩过5000转以上😂,一直作为家用老人备勤车在使用。 【最不满意】 真宝马都漏油,318、320也都漏,但是也能通过定期换件来满足15万公里不需要维修的轮回,其他就是小问题总会时不时给你报个码,比如点火线圈,十万公里的时候就来了一回,气门室盖垫也非常调,原车原产能保你10万公里一个轮回,但是其他品牌的3万公里就会给你漏出来。最后就是死亡三件套,同样的公里数12款318都没事,5GT已经闹了两次。 【最后总结】 以如今的二手车价格来衡量535GT只恨当时下手快了,现在1/10的价格,就可以享受当时裸车价92万的豪华旅行车,家用的话通勤成本是有点高、但是作为旅行车及商务使用的确非常适合。

    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0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0
    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1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1
    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2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2
    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3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3
    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4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4
    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5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5
    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6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6
    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72015款宝马5系GT 535i 豪华型 图 7
    2025-03-03

    缤纷清风KA8确实漂亮,我的猪肝色也好看

    宁夏泾源老龙潭漆面保养真好,我就是当年觉得这车有个性。后来就买了6gt

    丶扶摇5系gt带电动尾翼?我知道3系gt有电动尾翼

    前往

    同级车热门评分

    4.57分“优秀”
    Model S 2023款 双电机全轮驱动版Model S 2023款 双电机全轮驱动版

    作为特斯拉Model 3的车主,Model S绝对是我的Dream Car之一,尤其是Plaid版。那可是真的“人在前面飞,魂在后面追”。不过这车试驾不了,只能试驾双电机版,也很快了3.2秒破百。这个我也比较满足了。由于我是3的车主,到了店里简单预约下就可以试驾了。说说车子。 【外观】 Model S的变化较老款并不大,一如即往的帅气。这就是我之前买特斯拉的理由之一。Model S应该是除了roadster外第二帅的车了。至少我这么认为。 【内饰】 Model S的简约而不简单,加上Yoke方向盘和后排小屏幕。充满了科技感。豪华感一般,但软性包裹很足。还是给了我开未来车的感觉。S有仪表盘,如果下放到3和Y就确实不错了。整体我还是很喜欢的。 【配置】 配置方面基本也很足,该有的配置基本齐了,除了没有电吸门和座椅按摩这些。娱乐芯片也是AMD的,速度相当快。毕竟科技是特斯拉的一大卖点。 【空间】 空间大,是哪里都大。前备箱、后备箱、前后排都很大。特斯拉的空间利用率没得说。后排还不是几拳的问题。 【续航】 特斯拉的续航还是很准的,EPA工况下基本差不多。除了性能外,续航也是一大优势。 【智能化】 自动辅助驾驶芯片已经是HW4.0了,虽然还没开通,但比3.0提升不少。但由于AP还没有开放,测试不了,应该会比3强很多。语音还是不好用,这点应该学学国产品牌。游戏、视频娱乐就不用担心了,特斯拉车机相当好玩,神秘网站加宽了拓展性。 【驾驶感受】 驾驶者之车,最强项就是操控。一流,方向盘指哪打哪。加速迅猛,推背感十足。3.2秒加速果然名不虚传。高速弯道,双叉臂的支撑性很强,几乎没有什么侧倾,过弯稳。完全撑的起这个价位。驾驶可玩性很高。 【服务】 至于服务嘛,特斯拉向来都很好。雪饼、饮料随便拿、随便喝。Model S和S的试驾是特斯拉专门人员和较少的门店进行,这次陪我试驾的是他们的副店长,可见其重视程度。 【最不满意】 车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一个想吐槽的就是那个科技感的Yoke方向盘。不好用,尤其是掉头时,很不好抓。然后就是要吐槽方向盘上的控制按钮,左右灯很容易打错。最后吐槽下换挡,不如怀挡好用。要伸手去触屏还是稍显别扭。 以上是我的试驾感受,不喜勿喷。

    3.95分“良好”
    小米SU7 2024款 四驱超长续航Max版小米SU7 2024款 四驱超长续航Max版

    1.外观:这个东西见仁见智,毕竟是照着taycan画出来的侧面线条,侧面在个人看来是比较耐看的,但是正面和后面就有些不够看了,正面像一个呆呆的表情,后面线条有些冗杂; 2.内饰:选了红内饰,主打一个闷骚; 3.空间:前排侧向空间足够,没有坐进去就拘谨的感觉,但是调整到我个人体感舒服的驾驶位主驾后排空间就会非常局促; 4.配置:没有腿托、零重力座椅、座椅按摩,以及对驾驶安全来说比较重要的盲区监测和防眩目外后视镜,其他的配置已经足够个人使用; 5.驾驶感受:在我开过的电车里,操控感仅次于特斯拉m3p,毕竟车的尺寸和吨位相比m3p来说还是要大一号;转向精准,悬架通过自定义运动+后侧向支撑也很足,同样的,舒适模式下整体也是偏韧的感觉,毕竟是一台运动取向的买菜车; 6.续航:个人通勤自定义模式设置后驱100灵敏度、动能回收标准;高速自定义模式四驱100灵敏度,动能回收10,目前25000+km平均能耗20。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通勤: 1)夏季:空调一般是20度四-六档风,济南市区日常早晚高峰堵车的情况下,可以做到约450k的续航,一周充一次电,10-95在理想4c桩35min左右; 2)冬季:空调一般是调到温度最高自动风,座椅和方向盘加热二三档切换,续航掉至300km左右; 3)春秋:温度合适的情况下靠开窗,续航能到550+,10-95充电最快可达30min内; (2)高速:京台高速130定速巡航选手,一般能在济南历下到泰安两地跑个来回,能余下100km左右的wltc续航去充电,极限续航没有测试过,春季从济南历下跑过一次徐州,满电刚好能到徐州市内,余下100km左右; 7.辅助驾驶:市区完全不敢用,可以说是依托答辩,高架堵车跟车空档较大,容易被加塞;高速上在车流小的情况下可以当大号acc+lcc使用。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4.13分“优秀”
    小米SU7 Ultra 2025款 标准版小米SU7 Ultra 2025款 标准版

    开完6000+公里的小米SU7 Ultra,一些真实感受 最近开这台小米SU7 Ultra跑了不少路,感觉有些想法可以和大家分享分享。这车呢,优点很突出,开起来确实带劲,但也有些地方在实际用起来的时候,感觉还有待改进,希望小米能听听用户声音。 先说说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1. 外观和内饰用料很实在: 这车停在路边很显眼,造型确实漂亮,不少路人会多看两眼。进到车里,摸得到的地方用了不少 碳纤维和 Alcantara 材料,像方向盘包覆和顶棚这些地方,手感挺舒服,看起来也显档次。坐进去那种偏向驾驶的氛围营造得不错。 2. 开起来是真舒服: 底盘调校可以说是这台车最大的亮点之一。 开起来感觉很扎实,过弯支撑足,跑高速稳当,过一些不平的路面处理得也挺好,不会觉得颠得难受。方向盘指哪打哪,动力响应快而且平顺,整体操控感在同价位里算得上非常好开的那种。 3. 小米手机搭配着用特别方便: 像我用的就是小米手机,靠近车子自己解锁上车这点就很省心。在车里还能直接在车机大屏上操控手机以及家里的米家设备,比如提前打开空调或者看看摄像头,这点对于习惯了智能家居的人来说很方便。 4. 记忆泊车实用性强: 对于固定的停车路线,比如公司或者家里的地库,他可以自动学习,下次就可以让车自己停进去,尤其是手里拎着东西的时候,省了不少事。 5. 赛道大师功能专业: 这个模式主要是给喜欢下赛道或者追求极致性能的玩家准备的。它提供 非常详细的车况信息(像胎温、胎压、功率这些),并且可以让你非常精细地调整底盘设定,比如有增强动能回收,赛道特调abs,方向盘手感等等,有点像给你一套专业工具去调校车辆状态。 核心是它极其精准的赛道计时和数据分析功能, 用来做圈速对比和分析跑法帮助很大,对提升成绩有帮助。打开这个模式界面和音效的变换也有点仪式感。 赛道成绩确实硬气: 国内几个像上赛浙赛这样的专业赛道,现在圈速榜上都能看到它领先的量产车成绩,实力是过硬的。 最让人兴奋的是前段时间它在“绿色地狱”纽北赛道跑出的那个第三名,虽然是官方测试的原型车,但这个成绩本身非常了不起,证明了国产车在顶级性能领域的潜力。 开了一段时间,也发现一些小问题或者不那么顺手的地方: 1. 偶发异响: 主要是在过一些不太平的路面时, 方向盘那块区域能听到细微的咯吱声,虽然不算一直响,但出现了确实会影响点心情。后来售后帮忙解决了,总算不那么闹心了。 2. 车机稳定性和体验有待提高: 日常用着还行,但偶尔会遇到抽风和小bug比方说座椅位置记忆错误,再比如小憩模式,座椅和空调的配合感觉逻辑不能预设,时长还得躺下爬起来再设定用不了语音。再比如雷石歌又少又要花钱,还有行车视频app打不开等。 3. 语音助手不够聪明: 小爱同学在车上用起来不如想象中那么顺畅。 有些热词不按照我说的语音语调来(特别在导航时),大模型能力也不强,经常这个还不会那个还在学习中。 4. 用户反馈响应慢: 这也是不少车主提到的一个槽点。 通过官方渠道反馈问题后,感觉跟进的速度和处理效率不太让人满意,这点挺影响体验的。希望买了车,反馈问题也能得到更及时的关注。 5.音响特别差:说到这个车的音响,非常失望。 本来期待挺高的,毕竟都这个价位了。但实际听下来,感觉不太对劲。 低音下潜不够深, 放点节奏强的音乐或者看电影时,总感觉鼓点像是浮在上面,少了点那种沉下去、从地板传来的震撼感,劲儿使不出来。 高音呢,又偏生硬,不够通透亮丽, 特别是人声或者弦乐的高音部分,有时候听着有点“燥”,甚至有点刺耳,就像被掐着嗓子,不够舒展。整体听起来,层次感和清晰度就打了折扣,调来调去也总觉得差点意思,听着容易让人有点烦躁上火。 说实话,这套音响的表现,离它其他方面的水准,比如性能或者用料,有点差距,和这个“新豪车”定位感觉不太匹配,真心建议能提供官方后改,实在太差了。 总的来说: 小米SU7 Ultra, 尤其是在开起来的感受上、赛道上的硬实力、以及像碳纤维、Alcantara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用料上,完全配得上大家对它的期待。纽北那个成绩真的让人对国产车刮目相看。 但也正因为硬件底子这么好,也特别希望它在软件体验、细节做工的耐久性(比如异响)以及用户服务响应这些方面能再精进一些。这些小的地方处理好了,才能真正配得上“顶级”的称号。 真心希望小米能重视这些实实在在的用户反馈, 赶紧通过OTA优化一下车机和语音的功能,别光天天想着yu7独占,也考虑一下音响升级的事项,更重要的是,把售后服务反馈的通道打通,让它真正高效运转起来。这么好的车,潜力巨大,希望它能不断改进,做得更好。毕竟作为用户,谁不希望自己买的车越来越好呢?也看好中国汽车能靠这样的产品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