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从18650到21700再到大圆柱电池 新电池带来什么好处?

    正时TIMES头像正时TIMES头像
    正时TIMES4天前

    倒退1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尚未取得突破,电动车充电速度慢、续航里程短,显得十分鸡肋。随着大量研发力量的投入,电池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不久前,特斯拉和宝马相继量产大圆柱电池,这种新型电池有什么好处呢?

    从“小圆柱”到“巨无霸”

    18650电池诞生于1991年,为节省成本而定下的一种标准性锂离子电池型号,由索尼量产,早期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领域。所谓18650指的是电池的规格型号,18表示电池直径为18mm,65表示电池长度为65mm,0表示为圆柱形电池。这一设计巧妙平衡了体积与能量密度,但仅针对小型电子产品。

    2008年,特斯拉发布Roadster,采用数千节18650电池串联的方式组成电池组。虽然18650电池技术成熟,但由于为小型电器设计,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单体容量低,需数千节串联,成组效率低,从性能、容量、可靠性等方面来说,都不太适宜。

    2016年,21700电池量产上市,电池直径大幅提升21mm,单体容量也提升至5Ah,通过增大电芯体积,减少了30%的电芯数量,有效降低了电池包的复杂度。相较于18650电池,21700电池大幅缩减单体电芯的数量,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续航里程有效提升。

    大圆柱电池 结构创新 性能突破

    2020年,4680电池亮相,由于新电池直径达到46mm,因此也称之为大圆柱电池。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大圆柱电池,其直径均为46mm,高度则有80mm、95mm、120mm等规格,单体能量较21700电池提升5倍,功率提升6倍,能量密度300Wh/kg以上,单体容量提升27Ah以上,成组效率大幅提升。

    以宝马大圆柱电池为例,和此前方形电芯相比,正极所含镍含量更高,钴含量减少,负极所含硅含量增加。得益于此,大圆柱电芯的能量密度较前代提高20%,续航里程提升30%,充电速度提升30%。

    当然,各项性能的提升,不只是加大电池的体积得来,也需要新型电池技术的加持。

    在18650、21700等小圆柱电池及方形电池中,极耳是从正负极片上焊接引出的金属片连接外部电路。这种设计,电流需从极片边缘通过极耳汇集,导致局部电流密度过高,充电尤其快充时电池容易发热。同时,极耳占用电池内部空间,且需额外焊接工艺,增加重量和成本。最后,极耳与极片的焊接点易因振动、膨胀而脱落,或因氧化导致接触不良,影响电池寿命。

    大圆柱电池采用无极耳技术,结构上将正负极片直接延伸到电池的顶部和底部,顶部作为正极,底部作为负极,导电部位从“点接触”变为“面接触”,导电面积扩大数十倍,电流分布更均匀,避免了局部过热。

    据了解,传统21700电池单极耳内阻约30mΩ,4680电池采用全极耳后内阻降至15mΩ以下,充电电流承载能力提升至少1倍。同时,电流均匀分布使极片温差从传统电池的10℃以上降至3℃以内,热失控风险明显降低。取消极耳后,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等体积下也增加了电池容量。

    从18650到21700再到大圆柱电池,技术演进的本质是提升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安全性并降低成本。而技术不断发展,大圆柱电池只是中途站,未来还有固态电池甚至小型反应堆电池,给人无限遐想。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