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商用车加快低碳智能化进程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突破千万辆,行业已步入由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阶段。如何持续巩固并拓展这一成果?在3月29日于北京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要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动摇,继续强化顶层的规划指引,稳固生产、消费各个方面的预期;二是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特别要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三是继续完善充电设施、金融保险、维护维修、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再利用等服务体系;四是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的对接,发挥电动汽车的碳减排作用;五是要同步做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服务支撑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产业的变革呈现阶段性特征:上半场聚焦电动化转型,下半场则围绕智能化升级展开。针对商用车领域如何更好实现低碳与智能化发展,在3月28日上午举行的商用车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多位企业代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01

    创“新”求进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指出,经过多年推广,新能源技术路线已从纯电动、氢燃料逐步拓展至混合动力,进而发展为如今远程主导的醇氢电动技术路径。目前,已有其他企业陆续布局醇氢领域,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无论是基于国家能源战略考量,还是顺应行业市场需求,醇氢电动均展现出显著优势。

    绿色甲醇在商用车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其一,可有效缓解国家能源安全压力;其二,能系统性解决商用车碳减排难题。醇氢电动技术路线作为新能源商用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具备全场景、全工况适应能力,尤其在低温环境下可保障续航稳定性,同时兼顾环保性能与运营安全性。

    相较于纯电动车型,醇氢电动技术呈现显著优势:不仅有效化解里程焦虑与电池自重问题,提升车辆有效载荷,还降低了整车购置成本。在环保效益方面,相较于传统柴油车,该技术可使颗粒物(PM)排放降低80%以上,一氧化碳(CO)综合降幅达88%,氮氧化物(NOx)排放减少82%。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醇氢电动技术路线在北方极寒地区具有独特适用性。

    山东重工集团新能源转型发展总监王琛分析称,2023年新能源重卡主要应用于封闭园区、工厂短倒等短途场景,但自2024年起,其应用场景已延伸至中长途干线物流领域。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23年自卸车占比超50%,而2024年牵引车份额跃升至60%-70%,这一转变印证了新能源重卡市场的稳健发展态势。

    对于新能源轻卡,其用户里程焦虑相对较低,搭载120-140kWh电池组即可满足日均300-400公里运营需求;同时可共享乘用车充电网络,显著提升使用便利性。基于此,预计新能源轻卡将覆盖90%以上的应用场景。

    三一集团高级副总经理、重卡事业部总经理罗畅国同样看好新能源重卡市场前景。他指出,我国长途运输市场正成为新蓝海,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超充技术突破及充换电设施普及,电动化进程正加速从中短途向中长途渗透,蕴含巨大市场机遇。

    从销量数据看,新能源重卡发展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1年销量突破1万台,开启规模化发展;2022年销量达2.5万台,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2023年头部企业销量超5000台,应用场景持续拓展;2024年充电车型成为主流,全年销售8.2万台,渗透率提升至13.6%;2025年前两月累计销售1.53万台,渗透率进一步攀升至18.6%,彰显出蓬勃的发展动能。

    02

    向“智”前行

    DeepWay深向董事长、创始人兼CEO万钧指出,重卡市场正面临多重挑战,其中燃油成本持续攀升尤为突出。此外,卡车司机从考取驾照到具备上路运营能力,往往需要长达七年的培养周期;加之卡车驾驶工作强度大、疲劳程度高、安全风险显著,这些因素导致新生代劳动力更倾向选择外卖配送等职业,而不愿投身卡车驾驶行业。由此引发的司机供给短缺问题,进一步推高了行业运营成本。

    面对行业困局,万钧认为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中国重卡行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他特别强调,DeepWay的战略目标是打造具备独立"车格"的智能新能源重卡。

    在万钧的构想中,一辆真正具备独立"车格"的智能新能源重卡应包含六大核心要素:车身如同躯壳,液冷超充恰似脉络,智能驾驶作为灵魂,出海彰显担当,服务犹如外衣,三电堪称心脏。这六大要素相互协同,共同构成智能新能源重卡的完整价值体系。

    长城汽车副总裁、长城商用车董事长唐海锋表示,长城商用车作为低碳智能化进程的倡议者与践行者,为行业发展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其一,加速混动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推广,建议产业链伙伴协同开展技术研发,推动技术普及并向更高节能标准迈进;其二,构建商用车车联网多维价值体系,打造人、车、路、货、网协同的高效数据平台,拓展车联网在高速重卡场景的应用深度,推动商用车从单一产品向服务载体转型;其三,推动新能源重卡高速路权全国互通,建议统一路权政策标准,消除跨省通行壁垒,为物流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其四,搭建零碳物流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联合攻关混动技术、氢燃料技术、轻量化技术等关键领域。

    智加科技CEO容力介绍,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商业价值需经历技术验证、产品化、商业化三阶段。为打造具备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技术企业需与整车厂、运力方(如"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及货运平台(如满帮集团)建立深度合作。

    容力强调,无人驾驶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项技术必须持续推进。真正能引发物流行业颠覆性变革的,必然是无人驾驶技术。若无法实现无人化,降本增效效果将大打折扣。即便在城区简单路况下,半载重卡的自动驾驶仍面临技术挑战。

    03

    唯“快”不破

    商用车电动化进程持续加速,以欧洲为主的海外国家和地区已将关注重点转向兆瓦级充电重卡领域。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指出,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考量,超快充技术方案较换电模式更具经济效益,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具体而言,华为超充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实现规模化商用,具备多车型兼容、平滑演进升级、降低改造成本等核心优势。依托单台最大输出功率达720kW的全液冷主机+终端技术架构,在重卡应用场景中可支持双枪同充、双超同充及双兆同充等多样化充电模式。

    据刘大伟介绍,2024年华为针对兆瓦超充产品开展了系列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例如,在临沂至青岛间打造的首条280公里兆瓦超充技术示范线路,其运营数据表现优异。面向兆瓦级超充时代的到来,华为兆瓦超充设备产品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京能新能源副董事长孙茂建认为,构建超充网络是商用车新能源化突破的关键,需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布局。例如,在港口及特定区域,通过从单点补能到网络化布局的转变,可有效解决车、桩、网、云间的协同问题,重点加强针对重卡等大吨位商用车的超快充设施建设。

    超级充电网是构建商用车生态的重要基础设施。高效充电布局遵循"三横三纵"战略:"三横"指实现干线(高速)、支线(国道)、末端(园区)的全场景覆盖,确保充电设施与运输场景精准匹配;"三纵"指实现车、桩、云间的数据贯通,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充电服务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为实现超充网络的有效落地,孙茂建提出两点建议:其一,强化政企协同机制,推动政策引导向价值共生转型,最终实现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其二,实施场景化技术方案定制。具体包括:开展场景深度分析,针对封闭式场景等特殊环境设计专属充电解决方案;构建技术协同体系,打通充电网、能源网与数据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与资源优化配置。

    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总裁裴锋补充强调,超快充技术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性,这是用户的核心诉求。除商用车领域外,飞行器、船舶、电动摩托车、工程机械等场景同样存在超快充需求,巨湾技研正逐步拓展相关领域的研发应用。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