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雷军在发布会上直言“SU7对标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时,一场新能源领域的“新老交锋”拉开帷幕。一边是全球销量破千万的纯电标杆,一边是跨界造车的现象级黑马,两者也在市场上激烈角逐。
从去年3月28日横空出世至今,小米SU7用一年时间交出了13.5万辆的交付答卷,最近SU7 Ultra的订单暴涨更让这个新势力品牌持续霸榜热搜。
然而,安徽高速上那起SU7事故引发的舆论风暴,却如同一记重锤,将小米汽车首次推入危机漩涡。公众对智能驾驶可靠性,和新能源产品安全性质疑声越来越大,尽管面临争议,这场风波反而让小米su7与特斯拉Model 3的竞争,变得更具话题性,两款现象级电车的对比,正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究竟谁能在安全与科技的平衡中更胜一筹?今天我们不妨从产品力维度展开深度对比。
价格与定位
从两车的价格区间看:

小米su7价格区间:21.59-29.99万
特斯拉Model 3售价区间:23.55-33.95万。
两车价位形成错位覆盖。SU7以更低的门槛切入市场,高配车型Max版,能以Model 3入门级的价格提供双电机、800km续航等越级配置。而Model 3的定价策略更偏向品牌溢价,其2025款后轮驱动版虽降价至23.55万,但选装FSD仍需额外支付6.4万元,落地成本直逼SU7顶配。
(阿郎结论:追求性价比选SU7,看重品牌溢价选Model 3。)
配置对比

小米su7在舒适性配置上展现出“新势力式内卷”:全系标配座椅通风/加热、车载冰箱、后排8英寸触控屏。

车机搭载骁龙8295芯片,支持米家生态联动,实现“上车即回家”的智能体验。

特斯拉Model 3,内饰延续极简风格。

取消仪表盘和实体按键,所有操作依赖15.4英寸中控屏。虽然新款增加了环抱式氛围灯和隔音优化,但座椅通风需选装、空调操作层级复杂等问题仍被车主诟病。语音助手反应速度慢、生态联动缺失,更像是“为科技而科技”的产物。
(阿郎结论:SU7在配置实用性上完胜,Model 3适合追求极简主义的用户。)
智能驾驶

SU7全系标配高速NOA和城市NOA。

支持自动变道、泊车等功能,虽偶发车道偏离需人工接管,但21万级就能体验高阶智驾已属诚意。

而Model 3的Autopilot基础版,仅支持基础辅助功能,FSD需额外付费且国内尚未完全落地,硬件虽支持未来升级,但当前实用性受限。
(阿郎结论:预算有限选SU7,追求长期潜力可考虑Model 3。)
驾驶体验
Model 3以运动操控著称,底盘调校偏硬,转向精准,高速过弯车身稳定性提升15%,但悬挂对颠簸过滤不足,长时间驾驶易疲劳。

SU7则更注重舒适性,底盘偏软,高速行驶稳定性好,双电机版零百加速2.78秒却调校得平顺温和,适合长途驾驶。
(阿郎结论:追求驾驶乐趣选Model 3,注重家用舒适选SU7。)
空间与续航

小米su7尺寸:4997*1963*1440mm。特斯拉model3尺寸:4720*1848*1441mm。小米su7凭借3000mm轴距,后排腿部空间优于Model 3的2875mm,但溜背设计导致头部空间略局促。

续航方面,SU7 Max版实测约600km,Model 3长续航版实际大约568km。后者电池管理更优,静止掉电率低。充电速度两者相近,但特斯拉超充网络覆盖更广。
(阿郎结论:SU7空间占优,Model 3续航更稳。)
品牌与售后

特斯拉作为行业先驱,全球超充网络成熟,二手车保值率60%-70%,但售后服务常被吐槽效率低。小米作为新玩家,品牌认可度和售后网络仍在建设中,长期可靠性待验证,但其“人车家全生态”布局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场景化便利。
(阿郎结论:注重长期保障选特斯拉,愿意尝鲜体验选小米。)
——END——

选Model 3:如果你追求品牌溢价、极致操控和充电便利性,且能接受配置简约和后期付费选项。
选SU7:如果你更看重性价比、智能配置和舒适体验,且愿意为新势力的成长买单。
试驾是最好的试金石。建议结合自身需求,到店体验两车的细节差异——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爆款”。
车友们,你们更喜欢哪款?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