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或价格下探20%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价格可能整体下探20%,引发行业热议。

    此番预测是市场规律的自然反映,还是过度悲观?我们需从产业链现状切入剖析。


    一、产能过剩与库存积压


    截至2024年末,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已跌破60%,全行业库存周期延长至68天。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新备案车型达420款,但全年销量突破百万的爆款仅3款。更严峻的是,动力电池库存总量超200GWh,足够装配300万辆标准续航车型,闲置产能消化压力巨大。


    二、成本倒挂困局


    2024年碳酸锂价格暴跌至8万元/吨,较峰值回落75%,却未有效传导至终端。主流车企三季报显示,单车毛利率中枢降至12%,较三年前缩水15个百分点。以某新势力品牌为例,其主力车型生产成本18万元,终端成交价已跌破17万元,陷入"卖一辆亏两万"的恶性循环。

    三、技术迭代加速反噬


    800V高压平台普及率超40%,固态电池量产进度提前,反而加剧市场观望情绪。2024年第四季度,消费者持币待购比例攀升至35%,创历史新高。更值得警惕的是,智能驾驶事故率同比上升22%,导致相关选装包渗透率骤降18个百分点。

    四、政策红利边际递减


    国补全面退出后,地方财政承压致消费券发放规模缩减60%。充电桩建设补贴转向运营端,新投建速度同比下降28%。双积分交易价格跌破2000元/分,对车企的财务支撑作用基本消失。

    五、跨界竞争白热化


    消费电子巨头携智能生态强势入场,某手机厂商首款车型预售即获50万订单,倒逼传统车企让利保份额。二手车市场新能源车流通量激增300%,三年车龄车型残值率中位数跌至45%,严重挤压新车定价空间。


    六、全球化受阻反冲


    欧盟反补贴调查落地,对华电动车关税升至28%,直接导致2024年出口增速腰斩。北美市场准入新规将70%中国车企挡在门外,出海红利窗口加速关闭。转内销压力使国内市场竞争烈度提升2 - 3倍。



    行业洗牌:螺旋式出清与价值重塑

    多重压力下,2025年或成行业分水岭:

    - 头部企业凭借垂直整合能力抢占15 - 20万元主流市场。

    - 二线品牌被迫转战8 - 12万元细分领域。

    - 尾部玩家淘汰率将超30%。


    磷酸铁锂车型价格中枢下移至12万元,高端纯电市场萎缩至7%份额。智能化配置将从溢价卖点变为基础标配,车企盈利模式加速向软件服务转型。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