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温 莎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柴文静
中国汽车产业的决战之年,谁都不敢懈怠。那边,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合并已经板上钉钉;这边,中国一汽也积极行动起来。
2025年3月3日,长春,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官方新闻稿说,双方战略合作将在技术和资本两个维度展开。
技术维度方面,就是共同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通过双方的技术融合共同提升产品竞争力。
资本维度方面,就是双方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通过资本合作,使双方实现全产业链资源协同。
一汽和零跑的牵手并非突然,有着历史的偶然和必然。
早在2020年5月,一汽奔腾曾经与零跑签约,联合策划与开发智能电动汽车车型。其时,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表示,双方初期将在零部件和国民电动车型的开发上探索合作可能。
轩辕商业评论了解到,实际上,当时零跑也在积极筹划B轮融资,但是与一汽奔腾签约未有涉及资本层面。某种程度上,中国一汽或者整个外界并没有看好这匹黑马。
不声不响,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股票代码:9863.HK)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2023年10月,零跑科技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入股前者,前者不仅拿到了钱,而且还能借助后者发力海外。
乘着这大好东风,2024年,零跑汽车全年累计交付量为293,724辆,同比增长超过100%,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三名。
或许正因为如此,今天中国一汽才能再续前缘,而且合作上升到了集团层面。

我们看到,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后,双方合影,站在朱江明旁边的是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兼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柳长庆。
朱江明现在成为传统汽车公司的香饽饽,真正做到了往来无白丁。
上一个和朱江明一起拍照的是Stellantis 集团董事长、Exor CEO、法拉利董事长约翰·埃尔肯( John Elkann )。2月18日,他带领法拉利CEO贝内代托・维尼亚(Benedetto Vigna)一起到杭州造访零跑汽车总部。
这让人怀疑是否法拉利也要用上零跑的技术。轩辕商业评论了解到,上一次与Stellantis 集团的合作,或许并不受有些人的欢迎,但是这一次与中国一汽合作,绝对是各个方面都正确的事情。

虽然朱江明在朋友圈自爆为此“跑了十多趟长春”,但是他的内心洋溢的一定是乐观的气氛。
2024年,零跑不仅销量实现飞跃,而且在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赛力斯之后,第五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零跑目前有从A到D一共4个产品系列,2025年即将推出全球化年轻B系列和全尺寸旗舰D系列产品。
脱胎于大华股份,零跑是一家有技术的公司,坚持全域自研,占整车60%以上的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
根据2024年1月发布的全域自研LEAP3.0六大技术模块,零跑自研新能源整车架构、自研电子电气架构、自研电池系统、自研电驱系统、自研智能座舱系统和自研智能驾驶系统。
零跑到底想做什么?一位零跑汽车的内部人士告诉轩辕商业评论,“既做整车,也做供应商;既做国内,也发力海外”。
根据一汽与零跑签署的《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既有技术合作又有资本合作,而资本合作又能够促进技术合作,即促进“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
造车之初,朱江明曾表示要做汽车界的小米,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想到雷军会来造车。如今,零跑汽车一键复制了华为的角色,成为华为之外,又一个“帮助企业造好车”的知名供应商。
零跑在技术上已经形成了四种对外合作模式,这四种模式则分别相当于贴牌、共享平台、类HI赋能和供应商模式。
轩辕商业评论了解到,零跑的零部件分为自制、合资和外购三类,自制部分主要是高附加值产品,未来3年至5年,零部件业务至少要占到零跑汽车销售额的20%~30%。
2024年,朱江明接受采访时说:“汽车要做到足够大的规模,必须有自己强大的零部件体系,把成本降下来,最终有利于获得更多销量。”
少有人能猜到零跑当下的成功,而朱江明也是被中国汽车界低估的汽车创始人。“善于学习,非常务实,目标导向很强”,轩辕商业评论认为,这个把技术和全域自研挂在嘴边的理工男,也是个看上去情绪十分稳定的一号位。
蔚来汽车的李斌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新品牌能够活下来,是因为创始人还活着,这个道理在零跑汽车身上十分适用。
最初进入市场时,零跑汽车选择了纯电赛道,2022年看到增程市场爆发后果断切入,没有丝毫犹豫。
同一年,零跑看到理想L9大卖,当时正在开发C10的零跑立刻调整产品策略,加入一款6座车型,最终用1.2倍的开发费做出两款产品,而零跑也有了半价“理想”的称号。

零跑汽车的内部并没有太多层级,朱江明一个人拍板,对结果负责,这也是零跑汽车身段灵活,能够促成多方合作的原因之一。
面对激烈的竞争,在学习了理想汽车的产品策略后,现在,朱江明准备致敬比亚迪的规模化了。2025年,他定下了50万辆的销售目标,而2027年则是100万辆,因为“到时还没有百万量级,可能公司就慢慢没有了”。
中国一汽显然看上了零跑或者朱江明领导的零跑。轩辕商业评论注意到,虽然是国企,但是对于造车新势力,它一直秉持着对外开放的态度。如果说先前与那些造车新势力的合作基本上不属于战略考量的话,此次与零跑的合作则显然是谋定而后动。
2024年,中国一汽旗下奔腾品牌和红旗品牌总体销量56.1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总计19万辆左右,同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7.6%相比,这远远不够。现在,同零跑的战略合作应当是一部好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