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汽车:爱恨交织的复杂态度

    车界布衣9627头像车界布衣9627头像
    车界布衣962702-12

    中国汽车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出口国。但是有些国家貌似对中国汽车爱恨交织。

    2024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汽车(乘用车、大巴、货运卡车)同比增长31%至1,103,635台,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17.8%,为中国汽车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

    近年来,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备受瞩目。随着欧美、日韩等部分汽车品牌因各种原因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缩减,中国汽车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销量一路攀升,市场份额显著增长,部分车型更是成为俄罗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在销量增长的背后,中国汽车在俄罗斯也面临着信任危机,不少俄罗斯人对中国汽车品牌仍持有保留态度。


    图片转自网络

    俄罗斯人对中国汽车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给予了肯定。在性价比方面,中国汽车优势明显。在相同预算下,消费者能够买到配置更为丰富的中国车,这对于注重实际使用价值的消费者来说极具吸引力。车内空间宽敞也是中国汽车的一大亮点,满足了俄罗斯家庭出行的需求,无论是宽敞的座椅布局还是较大的后备箱空间,都为日常使用和长途旅行提供了便利。此外,中国汽车的外形设计紧跟潮流,摆脱了传统汽车的老旧印象,更加时尚、动感,符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趋势,内饰采用大量优质软性材质,提供了良好的触感和高级感,增强了整车的质感。丰富的智能和科技配置,包括主/被动安全系统等,很多都是越级配置,提升了驾驶体验和安全性,也得到了部分俄罗斯消费者的认可。


    图片转自网络

    然而,另一部分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存在诸多不满。核心技术方面,一些消费者认为中国车在发动机、底盘调校等方面不如欧洲和日本品牌 ,传统机械性能有待提升。可靠性与耐久性也饱受质疑,例如电控系统、发动机耐用性等问题,有消费者在试驾中提到“屏幕卡顿”“系统重启”等现象,表明电子系统的稳定性有待加强。在售后服务上,中国车企也存在不足,维修网络覆盖不够完善,配件供应不及时,一旦车辆出现问题,维修时间长,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质量稳定性同样是个痛点,在俄罗斯寒冷的气候环境下,部分中国车的电控系统失效或自动驾驶出现问题,表现不稳定。还有消费者反映,中国车虽然配置丰富,但实际体验未达预期,存在表面华丽而实际体验不足的问题。

    俄罗斯人不喜欢中国车,存在多方面的根本原因。从感知惯性来讲,消费者往往对新品牌存在天然的不信任感,中国车企进入俄罗斯市场时间相对较短,用户粘性的形成还需要时间和口碑的长期积累。对于中国汽车,很多俄罗斯人还处于观望状态,对其质量和可靠性缺乏足够的信心。从市场现状来看,中国汽车品牌大举进军俄罗斯市场不过两年时间,车型的潜在缺陷和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尚不明确 ,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有所顾虑,就像面对“薛定谔的猫”,不确定因素太多。


    在售后服务层面,这是目前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面临的一大难题。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故障难以避免,完善的汽车维修网络系统至关重要。但当前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维修网络尚未完全建立或还不完善,这使得消费者在购车后面临维修保养的担忧,大大降低了购买意愿。


    价格因素也不容忽视。由于俄罗斯对中国进口车辆收取高昂税费,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汽车价格大幅上涨,截至2024年8月1日,在俄罗斯中国汽车的平均价格高达351万卢布(超过27万人民币) ,这一价格让不少俄罗斯消费者望而却步,也削弱了中国汽车原本的价格优势。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部分中国车企为控制成本,选用抗腐蚀能力差的单面镀锌钢板或普通冷轧钢板作为车身部件,并且简化车身制造喷涂步骤,导致车辆在俄罗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容易生锈,影响了质量口碑。俄罗斯本地汽车品牌的崛起也对中国汽车形成了竞争,像LADA通过与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合作,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技术,在价格和产品上都给中国汽车带来了压力。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进一步赢得俄罗斯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中国车企需要在提升产品核心技术、优化售后服务体系、稳定价格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下功夫,以应对俄罗斯市场的各种挑战,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