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增程车真的能省钱吗?
这是3年前我坚信不疑的问题,但现在却成了我的困惑。
因为开了3年后,一笔经济账算下来,才发现这里面的“隐形成本”让我大跌眼镜。
作为过来人,我想和你聊聊这段经历,以及增程车那些隐藏得很深的痛点。

提到这个问题,实话实说,当初选择增程车,其实并非是“跟风”。
因为也考虑过继续用油车,但每年两万公里的路程算下来,使用成本实在太高了。
说白了,油价这么高,每升都接近8块了——就这个使用成本,真的难以承受。
再加上保养方面的费用——机油、机滤、各种定期检查,叠加起来就是一个无底洞。
所以,我只能把目光转向新能源车。

但选纯电车吧,问题也不少。
充电桩的覆盖率有限,效率也不高,总感觉开个长途随时会被“续航焦虑”打败,这让我下不了决心。
增程车呢?
厂家宣传得可真厉害:既能用电跑市区省钱,又能用油解决长途焦虑,还不用担心电车“趴窝”的尴尬。
你说,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完美?
于是,经过一番对比,我直接入手了增程车。
可等车买回来,生活就不那么“聪明”了。

举个例子吧,刚开始我很勤快地充电,每次都觉得自己在“薅电费的羊毛”,心里满满都是省钱的成就感。
可渐渐发现,用电确实便宜,但这车的电池容量和纯电车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稍微跑勤一点,就得到处找充电桩,还得花半小时到一小时等着。
说实话,这时间成本可不低,慢慢就觉得麻烦了。
后来干脆多用油,结果一算账,发现增程模式下的油耗,居然比普通燃油车还高!

这就让我很难接受了。
说到底,我买新能源车是为了省钱,结果却比之前花得更多,这谁受得了?
无奈之下,我咬牙装了一个“家充桩”。
表面上看,似乎问题是解决了,但开了3年后回头一算账,才发现这依然是“省油不省钱”。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在于装“充电桩”这件事,其实成本非常高。
说白了,原本我根本没打算买车位,因为马路边又不是不能停。
但为了装充电桩,最后咬咬牙,还是花了十几万买了个车位。
这一笔投入,直接让我的预算大幅超支,可以说是“被迫消费”了。
但为了日常用车方便,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说到安装环节,那更是免不了一笔额外开销。
审批手续、材料费,再加上工人的施工费用,零零碎碎地算下来,直接花了大几千块。

可更折腾的是整个流程:物业要盖章、供电公司要确认,甚至还要跑各种部门配合审批…
光是这些来回折腾,就搞得人心累。
总的来看,如果当初没选增程车,或者没打算装充电桩,这十几万的支出完全可以省下来。
可惜的是,这些“隐形成本”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看着表面上省油省电,实际却是花了更多钱。

其次,“电池衰减”也让人很头疼。
简单来说就是,增程车的电池本来就不大,日常使用中充放电特别频繁,循环次数比纯电车快多了。
结果就是,电池的健康度下降,远超我的预期。
原本我以为这电池还能用很久,没想到才3年多,健康度就掉到了82%。
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还行,但一想到未来可能需要换电池,这笔潜在的开销就让我有点焦虑。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不是有终身质保吗?换电池根本不用掏钱。”
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后来仔细研究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电池的健康度下降和官方认定的“电池衰减”是两回事。

说到底,就算实际续航掉到只剩70%的体验,车企也不会免费换电池,因为他们的质保标准是等到衰减到70%,而不是健康度到70%。
这其中的差别,你真的只有用车久了才明白。
当然,就算这个健康度水平,其实也不是不能用。
但电池都这样了,二手车还会保值吗?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而言之,增程车的确解决了一部分用车场景的问题,但“省钱”这个期待,真不是它的强项。
隐形成本、时间精力的消耗,最后折算下来,你会发现:其实它的性价比,远没看起来那么高。
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有车位,或者小区就有充电桩,那就不一样了。
说到底,很多事情都有前提条件的。
就像我买增程车一样,如果不满足,真的很不美好!
作者:敛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