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出行市场中,网约车格外引人关注,市场饱和、降低抽成、黑车肆虐等等。网约车司机在因为行业内卷,同行竞争而苦恼时,同为出行领域的出租车行业似乎风平浪静,倒也不是因为他们过得很好,而是出租车现在仅凭一口气吊着,随时都有逝世的风险。
在这里我也不提出租车曾经的辉煌了,毕竟懂的都懂,我们直面出租车的痛点问题吧。

首先,网约车的肆意发展让出租车的地位很尴尬。
有的人可能会疑惑,网约车发展关出租车发展啥事,他们井水不犯河水,管好自己不就好了。显然,这是不合逻辑的。一座城市的运力需求是有上限的,就以一线城市上海为例,交通委顶层设计对十四五末上海出租车做预测时,给出了8.8万辆的规模,这里包括了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然而,2022年中期,上海出租车(含巡游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合计已经超过11万辆,远高于预测水平。

过多的车辆竞争市场,拥堵交通,需求已经饱和,网约车还在肆意发展,这也导致了出租车的位置非常尴尬。一方面网约车抢占市场,出租车没有任何优势;另一方面受制于政府统一监管,出租车很难做出相应调整来应对网约车行业的进攻。

其次,出租车没有创新平台,发展速度不够
受制于传统模式,出租车主要以线下巡游为主。出租车资源分散,各个出租车公司很难进行集中管理,对于车队补贴和敌军攻势,容易被逐个击破。
建立起一个真正能“统管”城市不同类型出租车公司的强力机构。要制定统一的入行门槛、管理制度、服务标准,要下决心对原有的出租车公司进行有规模有力度的整合。此外,管理部门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大胆打破固有的利益链。

最后,份子钱制度无法修改也是大问题
以“份子钱”为代表的营运改革也是司机和市民很关心的话题。取消或减少“份子钱”可行吗?“员工制”可推广吗?
2011年上海就作出尝试探索。据央视报道,当时,出租车公司试点由“承包制”改为“租赁制”。以58个月计算,每台车司机向公司支付的总费用从47万余元减少到29.4万元。但由于经营压力完全由司机个人承担,改革并没有获得司机积极支持,试行一年即被叫停。

出租车的问题是传统运营模式如何进行深化改革,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加上出行领域饱和,能否恢复往日的辉煌,我们还需打个问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