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姑娘,从小住在市中心的劝业场边上,法租界的老楼房里有我所有的童年时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从小的志向,徐霞客的梦由我来做。这几年,总会租一台车,一个人环游一座陌生的城市,走走拍拍,去寻找一些历史的印记。此次的广州之行,我拿到了一台吉利嘉际(图片|配置|询价)。每次出差的匆匆经过,都没有好好的去品读一下这座城市,这次不一样。
都说中国近代历史看天津,当然同样也得看广州。自秦始皇设番禺,作为南越国的中心。古代的海商贸易,成为了千百年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港口。直到今天,中东的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称呼并不是China,而是Qin。明朝建立后,广州恢复了外贸,清朝解除海禁后,广州成为了中国“地理大发现”的出海口。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汇聚,也遗留了很多十分有特色的历史建筑。

古代、近代的商船,也将新的思想由广州带入了中国。孙中山先生在这里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是封建走向了共和的桥头堡。而我们用一日的时间,分别探访了黄埔军校、中山大学与沙面岛。这三处景点也承载着很多中国近代的历史。

而此行我驾驶的这台吉利嘉际,是以“全家头等舱”为理念所打造的一款MPV。它的造型流畅美观,整车优秀的装配工艺,以及扎实的用料,也能够超越不少合资车型。当然,6座的布局,超大的装载空间与舒适性,可以为一家人的出现带来更多的便利。不俗的驾驶质感,以及整车优秀的灵活性,能够让我轻松上手。

吉利嘉际所搭载的这套GKUI系统,其极高的语音识别度,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用“你好嘉际”唤醒界面,告诉它我要去黄埔军校旧址。系统自动唤醒高德导航界面,精准的识别的目的地,开始了我们此次旅行的第一个地点。

当然,吉利嘉际最大的优势,就是2+2+2的6座超大空间。我们在出发之前大致体验了一下嘉际的空间,可以从第二排调节的副驾驶座椅,能够享受很多B级车“老板键”的待遇。独立的扶手、靠背的俯仰,腿部空间的自由调节,其实第二排才是嘉际最为舒服的位置。

作为一款MPV,第三排座椅的空间当然十分重要,而嘉际的头部与腿部空间,均能够保持正常的坐姿,一家人可以真正的在长途旅行中更加舒适惬意。

第三排座椅使用的情况下,装下20寸的登机箱都不在话下,足以满足短途旅行的需求。如果收起第三排座椅,足够放下三四个30寸以上的超大行李箱。

穿过了横跨珠江的大桥与隧道,我们抵达了位于长洲岛的黄埔军校。它与1851年始建的第一所近代船舶修造厂,黄埔造船厂仅一墙之隔,因此停车场也出现了这艘古老的军舰。

黄埔军校无疑是中国最好的军事学府,毕竟大时代造就英雄。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创建。90年前,在这座小岛上,一群年轻人怀着最虔诚的理想、最无畏的精神,希望能够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确实,黄埔军校学制很短,专业程度虽不及保定军校,但在国难当头,以政治教育为先,以“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作为信念,告诉人们为何而战。而后经历的北伐、军阀混战,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无数次实战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能够幸存下来的,总少不了坚韧、果敢、机智。正是这些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938年,日军轰炸长洲岛,校本部几乎被夷为平地。建国后经历了1964年、1984年的多次修缮,而1996年按照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进行的重建,而还原了当年学校师生的生活场景。




黄埔军校记载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的斗争。校本部中间通道被称为大花厅,长官的政治教育、演讲以及纪念活动均在此进行。并且1925年孙中山逝世的灵堂也设置于此。

孙中山作为军校的创始人,以校总理的身份经常会到学校视察与演讲。这里便是他的办公室,可以在此会客或休息。

校长室则是蒋介石办公和休息的地方,里面的摆设是按原貌恢复的。墙上贴着第一期学生的名录,包括姓名、籍贯、年龄、评语等项。评语一栏由蒋校长亲自填写。每天中午,蒋校长都找几位学生问话、谈心,将了解到的情况,写到评语上。

学校的这些房间包含教室、校长办公室、会议室、自习室,书报室、阅读室。军校的教学活动均在这些地方完成,学校会专门购置书籍以及相关的档案供学生参考。



军校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而就像这样大通铺般的宿舍条件较差,设施简单,但就像今天的解放军,对内务要求很严格。学员每天5点起床,每天的严格训练、刻苦学习,在短时间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为中国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校长,周恩来作为当时的政治部主任,在本部培养的7期学员里,包含陈赓、胡宗南、杜聿明、林彪、许光达、戴笠等高级军官以及军事奇才,在战场上不怕牺牲,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参观完黄埔军校,我们驾驶嘉际驶向广州市区。在广州的城市环路上,我们打开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它可以自动跟车,随着车流的加减速,并且可以沿着道路的划线自动调整方向,整个驾驶过程令人轻松惬意。

当然,整车的行驶质感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它保留了非常清晰的路感,行驶起来稳健扎实,同时底盘的隔音与阻尼很棒,也为整车增添了更多的高级感。总之,它开起来很像一款欧系车。

在广州拥挤的城市中,这款采用了1.5TD MHEV的48V轻混动力的嘉际,最大马力190(140kW),综合最大扭矩达300Nm,在加速时,燃油与电机一起工作,起步十分灵敏而轻盈。在颇为拥堵的广州城市街区,平均油耗均在8L以下,相对于同级别传统纯燃油动力至少能够降低1L以上。

我们旅程的第二站,便是广州最有历史氛围,堪称中国最美大学之一的中山大学。它在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亲自筹措资金建设,在之前岭南学堂的基础上成立了一所综合性大学。其中,很多红色砖墙建筑显现出一派古色古香。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更多中西合璧的元素。


黑石屋是中山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为原岭南大学时期建筑,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钟荣光的居所,如今也成为了中山大学的贵宾楼。孙中山在1923年的怀士堂演讲之后,受邀到钟荣光住处黑石屋茶叙。

马丁堂如今作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所在的大楼,1906年建成,为纪念美国人亨利·马丁在岭南大学时期对于这座楼的捐助。这座建筑是典型的英式风格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
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岭南学堂访问,在马丁堂前与全校师生合影,并发表题为《非学问无以建设》的演讲,其百年的人文底蕴与学术的积淀,也成为了全校师生的精神图腾。

在中山大学校园一处幽静的林中,正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故居。他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与诗人,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成为了学术界最珍贵的箴言。

陈寅恪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而这座楼建于1911年,在岭南大学时期名为麻金墨屋。

陈寅恪先生博学宏识,精通史学、宗教史、语言学、古代文学,学术成就享誉中外,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等著作传世。

从1953年到1969年,陈寅恪先生一直住在二楼,并以二楼兼作教学课室。陈先生在此撰成《论再生缘》、《柳如是別传》等重要论著,同时也是也会在此讲学。

陈寅恪大师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上课时教室总是坐得满满的,一半是学生,一半是慕名而来的老师。

陈寅恪大师的成就早就蜚声海内外,英国牛津大学一直想聘请他为客座教授,但因战争阻断了交通,虚位等待多年才另请他人。季羡林大师曾这样评价:“一代史学大师必须能上承前代之余绪,下开一世之新风,踵事增华,独辟蹊径”。



中山大学的校园内每一座这样的红砖建筑,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只因时间短暂,只是希望今后有时间再做深入的了解。在参观完中山大学后,我们即将前往下一处景点:沙面岛。






沙面岛可以说是中国最富有欧陆风情的街区,这里完整的保留了19世纪英法租界的欧陆风情风情。这样的街道与我在欧洲旅行时的状况一样,街区极其狭窄,对于女司机来说更是很大的挑战。不过嘉际的360度全景影像,可以用8个角度模拟实景。无论是狭窄的转弯,还是停车泊位的过程中,不放过任何盲区以及低矮的桩桶。

沙面岛仅有0.3平方公里,四面环水、绿树成荫,而广州温暖的气候,使这里四季鸟语花香,环境幽雅。确实,广州作为中国最温暖的沿海城市,数百年来也更加受到外国人的青睐,直到现在也长期居住着很多外国人。而这座岛曾经作为法国、英国的租界,有着法式的天主教堂、英式的基督教徒,同时原英法的领事馆均矗立在这座小岛上。

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沙面独特的整体建筑环境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许多建筑经过改造修复后投入商业使用。同时,波兰、德国、美国、捷克、朝鲜等领事馆以及一些外事机构,也置于今天的沙面岛之上。

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沙面独特的整体建筑环境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许多建筑经过改造修复后投入商业使用。同时,波兰、德国、美国、捷克、朝鲜等领事馆以及一些外事机构,也置于今天的沙面岛之上。

冬天的沙面岛气候宜人,脚下是鹅卵石砌成的小路,行走在路上是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在广州这座巨型城市中,沙面岛可谓闹中取静,清新干净,林木苍翠,与珠江对岸的高楼大厦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这座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建筑,原名沙面天主堂,因该堂花园南边原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德圣母像而得名。是法国驻广州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

岛上除了租界时期遗留下来的驻外领事馆之外,还有配套的兵营、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酒店、住宅,以及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公园、游泳池、码头。当时的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以及传教士。我们沿着岛上有着街心花园的主街道行走,大约15分钟能够横穿,半小时能够环岛一周。





当然,岛上还有一些雕塑,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些建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向我们诉说着那些过往,也能够惬意走在街道上,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当我尝试着将吉利嘉际融入到在这100年前的街道中,发现它们之间竟如此的匹配。确实,嘉际的设计更加偏向于欧系车的造型,流畅的外观线条,与拱形的门廊相得益彰。从整车的设计理念来看,它从内到外都体现了欧系车特有的精致感。


确实,在欧洲的汽车文化中,他们更加青睐小巧的车身穿梭于街道,同样也喜欢大尺寸的旅行车,有着高效的装载空间。而吉利嘉际相对传统的MPV,车身较低,视觉上更加美观,并且行驶起来有着更低的风阻。


正如很多欧洲的主流车型一样,嘉际的每一处空间都被高效的利用,包括乘员舱空间感的最大化,包括全车数不尽的储物空间。同样,整车硬朗而柔韧的驾驶质感,精准扎实的操控性,也秉承了源于欧洲的造车理念。


一日的行程有些匆匆,对于广州这座城,我也算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也希望之后再有机会能够多在这座城市里走走。广州今天的经济地位,并不完全是因为港澳地区的带动,而是从古至今重要的交通地位,不同国家在这里的贸易经商,也让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日的游览也有些疲惫,主要是肚子是真的饿了。我们的晚餐在沙面岛的永兴坊,这家泰餐厅,两人点了满满的一桌,包含了咖喱牛腩、海鲜冬阴功汤、菠萝面包、牛河、以及嫩滑豆腐。每一道菜都十分美味,广州真不愧是一座美食之城。

结束了广州之行,我又即将回到了繁重的工作中。确实,还没有成家的我,每天面对着很大的压力,也更懂得将来有了家庭后,该怎样既可以实现自我,又可以照顾家庭成员。毕竟,人生不仅需要工作,更要有生活的艺术。而吉利嘉际可以让我的生活张弛有度,可以开着它带上一家人,或者大包小包的行李,在繁忙的工作中偷得浮生两日闲。此次吉利嘉际带来的“全家头等舱”般舒适体验,让我真正的放松了身心,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