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奔驰GLC车主·车龄6年
简介:85后it男,国产车粉丝
自强不息天空MqD
这是真爱粉啊
純屬_巧合
嗯,真香
梦魂移
我就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黑长城,以前黑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有了自己的三大件又黑顿挫,现在顿挫好了又说油耗是油老虎,我想问一下同排量同车重谁的合资会低多少来比比,更加过分的是有人说十几万的车配差不多两千一条的轮胎是坑消费者,难道要配几百的轮胎你们才高兴,你们可以不买也可以不喜欢但是不要故意去黑化它,油耗到底高不高大家自己算,在买这车之前也受到很多负面影响,现在用车体验虽然算不上完美,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更何况是车。至少也没有黑喷们说的那么不堪,很多时候只有车主有话语权,其他的基本上都是道听途说甚至试驾的没有试驾过就各种喷,你们居心何在
杭州帅车小于二手车
猜测一下红旗H9的价格 不会低于40万,售价应该是在40万到50万之间。 分析原因: 1.首先看发动机是3.0排量,横向比较,起售价应该不会低于40万 2.H系列车型,价格不会太高,毕竟是市场化的车型,不同于红旗L5高昂价格。 从红旗H9的定位来看,对标奥迪A6和宝马5系。 3.自身产品矩阵看,红旗H7的售价25万-31万,比红旗高一个级别的红旗H9,价格肯定会高一点。 大胆猜测一下 红旗H9的价格会在:39.8万-49.8万 不知道后期4s能不能有优惠。
苏老师说车
#“硬派越野”哪个好冰雪路面就是宝马也不行
国产车崛起
日本汽车是否会重演日本家电与日本手机的悲剧?中国汽车工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当前日本汽车如日中天,在世界多个汽车市场占据最大份额,如今的丰田、本田、日产,如同20年前家电领域的索尼、松下、日立或10年前手机领域的索尼、松下、夏普横霸世界汽车市场。 时光飞逝,当年的巨头在市场的竞争中已经摇摇欲坠,家电领域、手机领域国产品牌飞速崛起,实现了弯道超车,前段时间,小米智能家电登陆日本,新颖的功能与超高的性价比在日本网络上引起了热议,让不不禁想起前几年国人去日本旅游带回日本家电的热潮。市场的变化如此之快,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新技术的发展,总是带来新的机遇,成为站在风口的猪,就能主导新的市场。而日本企业,恰恰在这一点往往表现的比较差,如同当年松下、索尼在家电领域死磕散热与节能,例如当年的大头电视与显示器,投入巨额资金研发,措施液晶对产业带来的巨变,让以三星为代表的液晶电视崛起。而在手机领域如果索尼夏普日立死磕产品可靠性,在功能按键上号称100年不坏,错失了全触屏、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变革,让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全触屏、智能化手机崛起。在2020年的今天,日本汽车工业的领头羊,丰田依然在死磕内燃机,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将发动机的热效率提升到41%,而短短几年时间,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丰田逐渐从行业的领头羊,逐渐被谷歌、百度、滴滴出行、Uber等公司赶上。前段时间看到新闻,丰田开始与国内的小马智行合作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龙头的没落总是悲壮的,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日本汽车的没落,就一定是国产汽车的崛起吗?我认为是的,历史是偶然的,但是也带着难以言语的必然,就像家电行业、手机行业一样,日本汽车的陨落一定会有中国汽车企业的崛起,我的结论有以下几个依据。 一.汽车三大件 直到今天,行业内公认的汽车三大件依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日系车无论是丰田、本田、日产都在汽车三大件上做到比较优秀。时代总是进步的,在今天把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称作为汽车三大件依然是正确的,但是在未来,汽车的三大件我个人观点是另外三件东西:自动驾驶、电池介质、能源组管理。 在自动驾驶方面,前文已经粗略分析,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把巨额资金投入内燃机研发,在自动驾驶方面逐步被其他公司追平、超越,其中国内比较优秀的自动驾驶企业如百度、滴滴、华为、阿里等企业在未来几年会为国产车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中我最看好的是掌握了芯片制造技术、完整操作系统技术、完整通讯技术及IT技术设施解决方案的华为,在19年,华为宣布进入汽车供应行业,作为一个IT行业龙头,华为涉足汽车领域我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会对国内汽车市场造成较强的影响,而且我认为10年内,华为汽车供应会在智能化驾驶时代成为中国的博世。 未来汽车的第二个大件:电池介质,在当今汽车电池领域,日本企业松下可以称得上是行业的龙头。当前使用的铅酸介质、锂介质电池,松下的稳定性与耐用性备受好评,但是如前面论述,整个科技行业都在进行激烈的技术变革,以中国美国为代表的石墨烯电池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实现,未来几年内如果实现产品化,我觉得松下前途堪忧,因为在电池介质领域国内企业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正以超高的性价比与优秀的可靠性对松下发起了挑战。 未来汽车的第三个大件:电池组管理。这块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可能有些朋友不能理解。我简单的解释一下,汽车动力电池是众多的电池组组成,如果不能良好的管理电池的充放电,会对电池造成比较高的损耗。优秀的电池组管理技术包括磨损均衡、反磨损均衡、电池介质寿命预测等几个方面,磨损均衡就是在充放点的时候集中对所有电池包均衡充放电,避免对某一个电芯多次充放电造成快速损坏;反磨损均衡主要作用在电池接近使用极限的时候持续对某一个或某一块电芯集中充放电,避免造成电池突然故障;电池介质寿命预测就是灵敏检测电池状态,及时智能判断并调整磨损方式。优秀的电池组管理技术可以将电池使用寿命提高数倍。在这个领域,以特斯拉是行业的龙头,而中国的比亚迪也具备较强的技术储备(对国产车有成见的同学可以搜一下比亚迪的电动巴士在世界的排名)。 在未来的汽车三大件领域中,无论是自动驾驶、能源介质、能源管理,中国企业相较于日本企业都有明显的优势。这是我国产车取代日系车的第一个论点,因为帖子字数篇幅的限制与时间关系,今天我暂时先发这一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会就IT基础设施建设、量子计算、AI与人工智能、边缘云、5G通讯、人才储备、消费观念、贸易战与中国等多个论述点逐步阐述,证明我的观点。首先预报一下下一篇的内容,AI与人工智能、IT基础设施、边缘,先科普一个概念,AI最重要的不是算法,而是大数据与训练。
北京波波呈祥专业灯光升级
大众途昂低配改高配led随动大灯
提车一个半月后,VV7使用感觉很好,国产车的进步超出了我想象,我也从一个国产车黑,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国产车粉。在与车友圈朋友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车友对车不够了解,导致认为汽车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认为汽车质量不行,但是分析之后往往发现是自己不会用。我总结了一部分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可以对新提车的车主有所帮助。 误解一:把主动刹车当做变速箱异响 问题a:变速箱异响,在车里清晰听到变速箱有响声,感觉像是齿轮打滑 问题b:车子没力气,加油门不走,变速箱异响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在于对产品的了解,对于没有驾驶过自动驾驶级别L2以上的车主、多年未换车的车主、或长时间开低配合资车的车主比较常见,问题a和问题b并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主动刹车起了作用,在新提车的时候,由于操作不熟练或者雷达过于灵敏,在半米左右遇到行人、障碍物主动刹停,而且刹车的声音较大、难听,有很多车主以为是变速箱出了什么问题。 误解二:把上坡辅助当做抱死、变速箱异响、溜坡 问题a:在爬坡的过程中,刚松开刹车准备加油门,车子突然一阵异响,以为是变速箱出了问题 问题b:在爬坡过程中,突然一阵异响,车辆刹停,以为是车辆抱死、爬坡无力造成了溜坡 针对于这个问题,VV7的上坡辅助设置过于灵敏,超过十度的坡就自动开始工作,在斜坡上松开车辆刹车的瞬间,上坡辅助开始工作,主动把车刹停,防止溜坡,踩油门后继续上坡。 误解三:把车道保持功能当做车辆故障、操控困难、方向盘偏移 问题a: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突然车辆警报,还没有摸清楚头脑方向盘自己动了,以为是车辆故障了,导致方向盘偏移 问题b: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想要变道,但是操作比较慢,还没变完,方向盘自动转动回到原车道去了,以为是车辆操控困难,驾驶感差 针对于这个问题,是因为开了车道保持之后,在车辆偏离车道后,如果警报后车主没进行操作,车辆会自动回到巡航车道。 误解四:把系统升级关闭的功能当做了车辆故障 针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厂家在做系统升级功能时对人性化考虑不足,目前VV7升级后,会把升级模块的所有功能进行关闭,不保留你前期开启的数据,所有升级后很多新车主发现前后雷达都不告警了,以为车辆出了什么问题,但是手动打开功能后恢复正常。 误解五:把自动驻车当做车肉、小马拉大车,或者认为自动驻车经常出问题车辆小毛病多 在车主行驶过程中,自动驻车功能默认开启,如果车辆停止之后,不踩油门车辆不走,该功能主要是为了减少等红绿灯时长时间踩着刹车的疲劳,有些车主认为车辆不加油不走是车肉、小马拉大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车主了解自动驻车功能,但是忘记记安全带,在停稳之后松开刹车车辆继续往前走,以为是自动驻车出了问题,其实是因为自动驻车需要默认系好安全带才会自动激活。 误解六:这车的油耗真的是大,网上传说中的油老虎名不虚传 针对于这个问题要分好几种情况看 第一种情况就是新车主提车刚从4S店开回家,看了视频知道怎么查油耗,一查发现车辆平均油耗25个油,失望透顶,拍个照片发到网上进行吐槽,这种情况是因为车辆刚提出来平均油耗是30L满格,不进行清零很容易造成误解,网上很多VV7的高油耗图片就是这么来的。 第二种情况就是对比别人油耗,看自己油耗发现油耗高,以为是油老虎,在网上发牢骚表述自己的失望。其实这种情况需要看怎么对比,需要对比车辆的行驶平均速度,如果平均速度很高,表示交通流畅油耗自然很低,如果平均行驶速度小于15km/h,那么15个油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往往与VV7对比的车辆配置较低,不能统计平均行驶速度,所以造成了VV7油耗高的假象。 第三种情况就是不合理的对比,不按照车型对比,只对比价格。比如对比同价位的20万左右的轿车、凯美瑞、亚洲龙,或者同价位的紧凑型SUV CRV等。这种对比是不正确的,如果要合理理解VV7的油耗需要对标相应的中型SUV,典型的就是汉兰达、冠道、昂科威、锐界等,这些同档次在2吨左右的车辆,并不比VV7省油。 网上的车黑和车托都很多,往往造成各种各样的误解,但是目前来说还没有车黑攻击VV7的变速箱、发动机和底盘,主要的车黑还是在油耗、车内异味等问题上抹黑VV7。但是这些问题需要辩证来看,关于油耗与同等级SUV比并没有那么耗油,而对于车黑经常提到的“保定大毒王”这种说法,其实VV7有车载的负离子和空气净化器,上车开启两分钟空气就清新了。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VV7的车主,我对VV7非常满意,这是一款很好的车。
中保研的测试,合资车领域出现了很严重的两级分化,把大众拉下了神坛,把丰田捧上了神坛。这样的测试结果,能否让丰田取代大众成为合资的一哥?我个人觉得很难,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记恩又记仇的民族特性。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恩恩怨怨,影响的人数十分庞大,如论日系车粉怎么吹丰田,总有一部分人不会选择丰田,我就是其中一个。这并不是说选择日系车的人不爱国,我也尊重日系车车主,但是我会严格要求我自己和我的家人不买日系车。我这类人是不会选择丰田的,不是因为丰田车不好,只是因为民族仇恨和心理的一道坎。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说到了仇,不能不说到恩,最近有不少网友持完全对立的观点,有人说大众对中国汽车市场有恩,第一个投资了中国;有人说大众完全是坑害中国,不允许中国使用技术,还多次告荣威侵权。我觉得我们要辩证理性的看这个事情。在80年代,日系美系完全看不上中国,是大众带来了投资、带来了完成汽车生态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汽车技术的进步。而在10年以后,大众也是第一个开放技术的公司,国产车在2010年以后质量、口碑迅速崛起,和大众开放DA888发动机技术、和双离合技术给国产厂商有很大的关系。国产车里的几个龙头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发动机变速箱多多少少都会跟大众扯上关系。在大众之后,福特也开放了发动机技术,造就了比亚迪唐公路坦克的神话。只有丰田完全不开放技术,而且对广汽传祺进行过变速箱断供限制国产车发展。日系方面提供技术的厂家有一家,那就是三菱,就是现在被喷的很惨的三缸机,但是很可惜,三菱过早的在中国市场被淘汰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大众的技术不是免费的,是我们通过真金白银购买的,说大众对中国有恩确实是有的,但是不要把大众想成白莲花,他转让技术除了收取了高额的费用之外,也是居心剖侧。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大众完全竞争不过日系,把技术给中国,是让中国的厂家去打日系。就像之前西门子转让高铁技术给中国,就是因为竞争不过日本的新干线,祸水东引让中国去与日本竞争。所以,日本新干线基本凉凉了。现在国产车在东南亚也和日系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感觉日系就要失去东南亚市场了。损人利己、绝不光荣撤退,是欧洲人的本性,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但是总的来说,无论大众什么居心,我们的确是拿到技术了,我们承这个情,但是情分是有限度的,不会超过50年,如果大众不珍惜,10年之后一首凉凉要送给他。 第二,丰田的营销策略。所有搞饥饿营销的公司,可能会赢得口碑,但是绝不会成为行业老大,这是市场的共识。不少对丰田有好感的人,都对丰田的加价行为深痛恶觉。只要是卖的好、口碑好的丰田品牌,无论是汉兰达还是雷克萨斯ES,都是加价、过度营销口碑,这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用户的反感。反观大众的营销策略是降价、现车,给人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在营销策略上,丰田如果不进行调整,是不可能成为龙头的。 第三,网络影响有限。国内不是很支持搞民意调查,但是根据非正式的统计,仅仅有30%的人在买车之前会在网上查询口碑和价格,70%的人都是直接去4S店、车展去问、去了解,这部分人不会因为中保研的口碑排除大众,大众的基本盘是有的,所以大众中国也不是很在乎网上的口碑。另一方面就是丰田的车粉良莠不齐,拉仇恨的能力比较强。有些有下限可能会说点可笑的言论,比如说汉兰达30年不大修,30万公里磨合期,百万公里正当时这些,虽然智商低还可以接受,但是有很多没下限丰田车粉动不动就扯到人种上,动不动就是中国人种比日本人种低劣、来生要做日本人等等这些,这就是十分可恨了。 综上三点,大众合资霸主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撼动,但是奉劝大众且行且珍惜,情分总有一天会用完,网络的口碑总有一天会影响线下口碑,做企业长存的最大法宝就是良心,丢了良心早晚凉凉。 文章的最后,推荐一下国产车,在中档车领域,国产车做的真心不错了,中保研的测试中,WEY/领克/比亚迪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远比部分日系、德系合资车靠谱。在没买VV7之前,我是一个坚定了国产车黑和德系粉,但是实际使用VV7后我吹爆,国产车的进步远超的我想象,所以我从一个国产车黑,转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国产车粉。当然买日系车不代表不爱国,买国产车也不代表爱国,理性思考吧,国产车加油!
鸣人9296
作为首个中国豪华SUV品牌魏派的首款车型VV7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今年下半年魏派VV7又推出了全新升级款,我就是买的全新款,继续领跑,中国自主豪华SUV。虽然上市了一段时间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认识它。就因为他是国产。其实现在的很多国产车真的做的不错,甚至说有些地方比合资车进口车都还要做得好,就这样还是有很多喷子说油耗高什么的。我开了几个月了,目前油耗稳定在10个左右。车重两顿又是2.0T。请问合资车进口车哪个又能省油到哪去?
小黑猫918
两个月前与同事一起商量买车,原计划一起买bba的中型SUV,看车的过程中我老婆喜欢上了WEY VV7,11月18日提车2020款旗舰。同事在网上看了说日系车质量好,在11月20日加价两万提车了两驱至尊款汉兰达。我这边落地价20.3万全款,同事落地36万全款。使用了一个多月,他鄙视我的选择,我也鄙视他的选择。我们经过了全方位,多回合的对比,对比情况如下。 第一回合:配置 我觉得我是胜之不武,配置比汉兰达高太多了,没什么可比性,不再赘述。 第二回合:油耗 我和同事是邻居,在同一个小区,工作时间基本一致。通勤距离5公里,平常开车一般是早上不堵车,晚上加班回来也不堵车。上周一我们同时清零油耗数据,今天晚上进行了对比,通勤距离均在100左右。汉兰达纯市区油耗14.7,平均车速15。vv7 纯市区油耗15.2,平均车速也是15。两辆车均没有首保,汉兰达行驶里程2600公里,vv7行驶里程2400公里,车况一样的情况下每百公里纯市区油耗汉兰达比vv7低0.5个油。我们每年用车里程都在1万公里左右,同事每年可以比我节省50升油,335块钱。油耗对比汉兰达胜。 第三回合:保值率 同事强调汉兰达保值率巨牛逼,我们经济条件类似,一般情况下5 6年换车。按照发票计算保值率,6年汉兰达保值率50%,发票价格29. 98万,六年后可卖14.99万。而vv7 6年保值率40%,发票优惠一万后价格17.88万,六年后可卖7.2万。同事认为,按照比率,汉兰达投入36万 收回15万,可以有42%的收回率,而VV7 投诉20.3万仅 收回7.2万,收回率仅35%,所以他赢了。而我的看法是,汉兰达投入36万,收回15万,损失了21万,vv7投入20.3万,收回7.2万,仅损失13.1万,是我赢了。我们彼此不服,算是不分输赢。 第四回合:可靠性 同事表示他的汉兰达30万公里过磨合期,可以开20年不大修,我的wey最多15万公里,5 6厂家质保期内没问题,所以他赢了。我的看法不同,我们每年都是就开1万公里左右,5 6年就换车,没什么不同。而且我认为5年后自动驾驶技术会达到L4,肯定会换车,所以我觉得没什么分别,汉兰达不算赢。 四个回合,我认为打个平手,我承认汉兰达省油,可靠性和保值率经历过市场检验,但是对我们这些城市上班族没什么鸟用。 同事认为我是脑残绯红,无脑爱国。我认为他是日杂跪族,看不到国产车的进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