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豁达熊猫sEN
小鹏G9702pro今年五月购入,黑外灰内,21寸轮,行驶1个多月,3000系公里,没花过一分电费,积分换电费。 G9买车,磨破嘴皮子,没送什么,一个地垫、遮阳帘,最有用的就是积分,争取越多越好。 分享一下后装清单列表,供车友参考: 1、地垫,车内的地毯买车时送的黑色,挺搭的,易清洁;在小p商城换了个自清洁车载吸尘器,非常好用。后尾箱在某宝买个黑色翻毛垫,软的,不防水但易清洁,比包边的更简洁、舒服。 2、前座:一是主司机位,不锈钢原厂刹车油门踏板,档次提升。二是中控出风口防尘罩,防止小物掉进风口。三是中控台下储物盒垫。四是无线电硅胶垫。 3、前杠买了原厂款哑黑防虫网,完美贴合。牌照框,非常有必要。 4、前盖导水罩3片,在前盖下面三个位置,非常必要,哑黑。 5、买了导航+仪表的8k膜,贴比较简单。 6、买了后备箱储物盒,非常好用。左边还加个隔物板,G9没有备胎,在商城换了个无线电充气泵。 7、挡泥板。一是后轮内衫挡泥板,原车没有,挡住泥沙进入后门框。二是四轮挡泥板。 8、全车喇叭罩,有银色、哑黑可选,个人喜欢,不过某宝有个别产品卡位不准,要注意。 9、小鹏家充桩,积分换购,不过注意大家换时选30米包。家充桩保护箱自购,上门安装时收个40元安装费,还买个无线电充电防水罩。 10、前盖、后箱的行李箱,买了真皮垫,很切合,放东西进去不易滑动。 11、关于贴膜。有些车主反映空调不够冷问题,其实上车前启动一下“极速制冷”功能,上车就相当凉爽。 买车时让他送了车膜,但是没明确什么膜,提车去店里时才知道被套路,1200元的普通防爆膜,不隔热,不含天窗。最后折价,加钱贴了隔热的第四代膜,夏天外面太阳爆晒里面不热。 12、G9专用全车隔音防尘条,虽然G9隔音不错,加强后明显升级,前挡玻璃隔音条也值得。 还有其他:新车基本没什么味道,启动“智能除味”功能后基本清新。不过还是买了点活性碳,心里作用。 车衣没上,感觉是智商税,车是买来用的,也别太在意,何况还有保险!贴了车衣如果刮蹭损失、成本反而更大! 以上分享,不喜勿喷,仅参考!
大菠萝大阳
E5行驶中挂倒挡,会发生什么体验? #别克e5 #安全拍摄路段请勿模仿 #抖音汽车
期待转机2024
中配设计订车完成!前后2个小时,25.7落地含宝马金融利息,无置换,带终身保养➕膜垫记录仪,感觉价格适中,给各位做个参考。
龙城飞将long
最近详细了解了很多,感觉这款车很有亮点。至于大家很关心的价格,以及普遍希望价格更低一些的愿望,我个人提一个小建议:在保留基本配置的基础上,提供更灵活多样的选装或者减配,给用户更多做加减法的空间。比如说,电视、冰箱、激光雷达和智驾辅助我都不需要,那我可以选择把这些模块砍掉。减掉这些模块的成本以后,如果30万出头就能买到一台纯电、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带双腔空悬、续航在600公里、后备箱空间还灵活多变的大型mpv,我想很多消费者是更愿意接受的。做减法的思路,在房车领域已经非常成熟。最后,希望X9大卖,也祝愿各位车友最终能买到称心如意的mpv。
老子就要开劳斯莱斯
提问兄弟们,对M9怎么看?
xiaofeng1127
1、车大。车确实大,符合我大的需求,但大也有问题,没开习惯,没车感,总觉得这里过不下,那里要挂到。然后体会到360按两次的反人类设计,而且不清晰,根本看不清楚四周情况。 2、噪声大。这噪声是真大,感觉比我那开了12年的波尔皮噪声还要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噪声大的原因,我暂时还没发现网上说的A柱的声音。 3、车机app简直太垃圾了。提车3天,每天早上导航都乱跳,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后来发现出车库可能卫星没信号,要多给它点时间才行。车机的app没一个有用的,而且媒体的流量还很贵,50元5G,看部高清电影感觉要100元。其他app简直就是弱智玩意,有个什么秘境,我还以为是什么高级玩意,打开还提示要启东车,等我启东车就是个屏保+背景音乐,等我一开车,草就退出了。谁会一直启动车停那看屏保听背景音乐?官方说可以投屏,我试了一下,苹果手机不行,不知道是不是要用什么投屏app,请成功的朋友介绍一下。 4、整体驾驶感还可以。以前是轿车,感觉suv还挺好开的,视野开阔,坐姿也舒服。 5、有个巨大的优点,能治疗路怒症,但这跟我贫穷有关,富人可能治不好。第一天老婆去提的车,第二天我开车时发现油耗13.8,我去,吓我一跳。至此,在贫穷的限制下,开车以省为中心,油门轻踩、慢踩,刹车不到万不得已不踩,要榨干没一滴油的动力。现在我开车比以前温柔太多了,跟车也不是很近了,人家插队也不扛了,也不左右变道超车跑了。现在油耗最低8.1,一上8.3我就有罪恶感,心疼死了! 图就是那个什么秘境……
玩车的史萌
真有意思,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竟然通过了。你们这么多人调查的时候都没看过中国的价格嘛 在欧洲卖的快比国内贵2倍了你们竟然还嫌便宜
悟空说的
前几天,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早晨,在出收费站的时候,稍微把油门踩重了一点,车子打滑,车头向左飘,差点撞上收费站石墩,不敢踩刹车,往右猛打了一把方向,又飘了一下,还好速度不是很快,飘了两下才稳住。 车子当时的状态是转向舒适、动能回收舒适,其他模式都是运动,纯电模式,米其林的胎,车上只有我一人,没有货物,路面是水泥路面,细雨。吓得我赶紧打开湿滑路面,人没事。 这件事让我明显体会到了油车和电车的本质区别: 一是电车没有多档位变速箱,加速虽然也是线性,但是这个线性上扬的太快,不像油车这个线性稍微平缓一点; 二是一般电车自重比一般油车重一些,加速后惯性也要更大,要稳住一个2.5吨打滑的巨兽,还是需要更高的水平。 这个故事提醒我,不要用开油车的思维对待电车,在驾驶的过程中,一定要量力而行,虽然加速很爽,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要体验加速度,也要稳住,祝大家出入平安。
小的大猩猩
9.2下定的,昨天终于发运了,到天津要多久?
智者呦小疯子
油价今年这是涨了多少次了,涨了多少钱了,一年开2万+的公里数,油车不敢买了,纯电的高马力的还买不起,10W-12W能买什么车啊
徐杰140229670
今天和老婆想试试电车续航能力,直接从金山一路开到黄冈660公里,600公里高速,60公里山路。高速充电3次,第一次开电车远行,心里一直有旅程焦虑,车开到电量50%就要上服务区找充电桩,顺便休息一下。还好服务区充电桩给力,一直有空位。从50到85充电很快,再上去就很慢了。充好电后一不小心忘了关充电口开关,把充电口保护套夹丢了,要是有上车提醒就好了。三次充电共花费160元。爬山电耗最高达到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