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生活家cRJ:智界S7刚提的新车,6月26日早上8点11分堵车高峰,车速约60左右,遇前面3车追尾,本人主动踩刹车减速,在深踩刹车85%时且与前车还有近2米时,AEB还介入刹死(4S店后台调出的数据),致后车严重追尾,双气囊全部弹出,后车全责且车报废。被撞后第一时间告知4S店和鸿蒙智行(有聊天记录和电话录音),截止目前7月1日18点,华为鸿蒙智行或者奇瑞方面没有一个技术部门或售后部门的客服告诉我:在车主主动深踩刹车85%快刹停时AEB为什么还要介入?(正常情况是车主主动深度踩刹车70%AEB就不会介入,系统会默认车主是在主动规避风险,避撞任务是由车主自己完全完成,AEB不触发)。是华为的AEB设计方案有问题还是奇瑞的车造的有问题?鸿蒙智行到底有没有售后部门?鸿蒙智行是否是一个只管卖车而不管售后的平台?以后在鸿蒙智行APP上买的车,是不是都有这种风险:鸿蒙智行只卖车,有售后去找造车的;而造车的说:我没卖车,钱是鸿蒙智行收的,你去找鸿蒙智行?一一这种售后还真是“遥遥领先”!这种忽悠客户的本事在众多汽车品牌中也真是“遥遥领先”了!也第一次见识了这种“遥遥领先”的套路!也才明白了有位先见之明的人说过一句话: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灵魂不在自己手中后,你就只能任人摆布! 现在开始后悔买这种所谓“深度合作”智选车模式的车了,估计鸿蒙智行的员工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正常的话,应该是华为方面回复,因为华为不仅提供了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而且还深度参与产品的定义、设计和销售环节,将合作车型纳入华为自己的销售渠道进行售卖,并搭载华为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一一这也是我在对比众多新能源车(小米S7、智己L6、极氪007等)选中智界S7的最根本原因,但这也可能是也我选车最失败的地方。因为他们可能会一句话:我们不造车。让我无法反驳。因为车确实是奇瑞生产的,去找奇瑞厂也很正常。所以,我现在开始后悔买这种合作生产的车了,更担心以后若真有售后问题,两个厂家会不会推来推去?目前,车被撞是后车全责,我做为驾驶者车主只是想了解我自己车AEB正确介入的条件,以便以后更好的驾驶这辆车,提前做好预判,尽量减少这种被追尾的机率,但目前感觉买这种合作生产的车,这个最基本最简单的想法可能是个奢望。但个人觉得,AEB介入条件应该是华为方面回复,我也更愿意相信华为方面的回复,奇瑞汽车不回复也正常。毕竟我的车是在鸿蒙智行4S店买的。在没有得到华为方面官方的正确回复前,我感觉自己就像开着一个定时炸弹,真担心哪天又出现:在高速行速时,遇前面有故障,我主动深踩刹车时,AEB突然介入刹死,导致高速行驶的后车高速追尾,那真成了冤大头了!
#人人写点评一直深度关注问界的销售和交付状态,写写自己的分析,数据来自公开信息,也是对自己判断的印证,到底是依靠华为的品牌力拉动还是靠产品力不断的延伸,美誉度增加,顾客口碑带动市场,这个完全可以从数据曲线中找到答案。 M5新款发布后订单迅速破两万,新M7Ultra发布后订单也是很快破两万,M9据说一周的订单也在2000左右,如此看来,貌似订单挺充足啊。 M9在3月22号订单达到6万台,前几天余承东公布大定达到9万台,上个月交付16000多台,总交付42000多台,剩下的假如每个月按现在的交付能力15000台左右,还能延续三个月, 再来看工厂产能,两江智慧工厂和凤凰智慧工厂都是成熟厂房了,设计产能都是年产15万辆。龙兴超级工厂一期设计产能30万辆。 根据过往记载,M5曾经一个月交付7000辆以上,M7最高一个月交付3万以上,M9一个月交付1.5万也不在话下,注意,我说的不是设计产能,而是曾经达到过的高度。 M5从5.15开始大批量交付,新M7从6月2日开启大批量交付,M9一直在稳定交付,如此算,6月份如果三个工厂都满产,交付5万辆应该不在话下,一周交付1.2万不是问题。 但实际情况是M7不到4000,要知道在新M7焕新版发布前,都已经提前生产了一大批,6.3-6.9才不到4000,提前生产的车都去哪了?一天才六七百,工厂直播不是说24小时作业么? M9一周不到3000,也就是一天才400多点,离设计产能还有很大距离。之前是不是说是几秒一台车的? M5呢,一周不到1000,一天才150台,这还是全自动流水线作业么? 赛力斯在干吗? 其实,归根结底,是后续订单跟不上,产能都是跟着订单走,订单足,产能提升,订单不足,产能下降,偌大的生产线,启动和关闭都很费时费力,会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从最近几个月数据分析,主要是新款m5/m7订单跟不上,当然不是和其他品牌的后进生比,是和去年9月问界新m7再次上市盛况比,问题是竞争太激烈还是产品力不足这个各有看法,各花入各眼,但是起伏不定的订单对工厂和客户交付会有挑战,开足马力后面没活干,理想mega调门起的太高后面就得裁人,而控制生产节奏顾客交了钱等着拿车,购车体验会下降,大定也会流失,新问界m7大定19万,最后交付了15台左右,有4万台大定流失不是小数目,所以造车是考验组织力的大事,上次李斌说交付不是一种能力我笑了。 后面赛力斯是准备一下降价还是再开发布会应对? 还有很多人期待M8开拯救数据,它的定位空间在那里?同门的智界R7也在弦上,还有阿维塔的增程也快上市,本来今年无论新能源车还是油车都是生死年,运气还是实力,靠营销吹嘘还是靠产品自己说话最后都会被市场证伪。 #问界新m7ultra##问界m9##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