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记录哈哈,封面图片不是我的车。我是元plus 430km 版本, 24 年 4 月购入,作为上下班通勤用,每天来回路程 70km 左右。最近天气转暖,周末充了电后,一直用sport 模式跑,目前是 100% 续航达成率。图片中的里程一是自充电以来行驶的里程,第一次这么顶的续航。 📉 能耗分享
#辣评新车11.98万起,秦LEV给了一个和小鹏M03一样的起售价,有点意思 首先我觉得这辆车还是有性价比的。 但是从发布会内容看,挺有意思的,一个00后的姑娘,谈年轻人,谈passion,然后出来说车子需要冷暖两用的冰箱??秦是什么调性是不是没搞明白?冰箱彩电大沙发是你这个价位该重点谈的东西吗?这车的定位,其实,真就挺尴尬的吧。 ——————————————— 我们都明白,15万内的价位你不可能做到既要又要,必然是要有突出特点,秦的高续航和高性价比是非常吸引消费者的点。而秦LEV你居然跟我谈女性需求?反复多次刻意的讨好女性消费者,你知道你自己的秦的受众群体在哪里吗?就秦LEV这外形,你觉得女性消费者和星愿这种一比,会选你?哪怕和自家海洋网的车比,颜值上也是不如的,王朝的车明显更硬派,更男性化,更中年化。然后你居然告诉我年轻人的需求是空间大,能耗低,追求安全?你去问问年轻人为什么那么追捧小米????? ——————————————— 吐槽完了,再来对比下竞品,就拿去年推出的销量不错的小鹏M03来看好了。 首先颜值M03虽然质感一般,但是外形还是很漂亮的,这点肯定是优于秦LEV。而小鹏向来以电池小和能耗低著称,同级别的M03的电池是51.8度和62.2度,可秦LEV居然电池更小??这个属实不应该啊,比亚迪的电池不应该成本更低吗?为什么总是不给足量呢? 不过秦LEV也有自己的优势。天神之眼C虽然比不上M03高配版的完全体,但是吊打只有自适应巡航的中低配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更何况秦LEV在底盘上有优势,毕竟使用了强调了很多遍的前双球头的麦弗逊和后五连杆独立悬挂。看起来似乎操控会不错,这个有待试驾确认。 同时空间也属于同级优势。 因此,我觉得综合看打平或者略微优于小鹏M03吧。 ——————————————— 但是,我真的不明白秦LEV的核心卖点在哪里。从一开始的面向年轻人,青春,passion,到后面发布会说着说着就开始变成了家用轿车了可以说,整场发布会我看下来的感觉就是你给自己立了一个定位,可是你完全不是这么一个车啊。 既然你主推的依然是智驾,底盘和空间,那干嘛整一个年轻人的带感的车这样一个噱头呢?老老实实主打实用性不好吗??? ———————————————— 基于目前10万级电车的消费群体对于续航关注度远高于电池大小,如果秦LEV真能像宣传的那样把电耗做到11以内,那么这款车会有一个很不错的销量,也是我认为12万价位电车里面非常适合家用的一个。 但是如果真实电耗达到15左右,那么很遗憾,小电池的限制下,这辆车的一切优点都会被抹平。 所以关注秦LEV的消费者不妨多多留意下之后真实车主关于这辆车的电耗分享,这也许会是这辆车是否值得购买的分水岭。
#第二代比亚迪元PLUS智驾版上市今年3月上市的2025款元plus,即智驾版,是元plus家族的中期改款,认真看了下,设计失误的细节可不少。 1、首当其冲的便是花里胡哨、华而不实、不伦不类的门内饰,即圆环出风口拨片、圆柱内门把手、储物隔三根绳,怎么反人类不用多说,看过的都懂。让人费解的是2022-2024连续被诟病,竟然还没改为正常的设计。 2、门内收纳空间变态小,三根绳里面是极其狭小的收纳空间,除了靠车头方向能放下一瓶500ml的水,剩余部位小得令人惊讶,这是设计极其不合理的表现,缺少合理性和便利性。 3、中控实体按键设计位置不合理,虽然适当多一些有用的实体按键是对的,但放在中控扶手中间,无形中挤占了本捉襟见肘的收纳空间,迫使扶手箱空间过小,同时镂空收纳层也被挤占得太小,为此还畸生出一个狭小而滑稽的收纳槽。设计师难道不能把这几个实体键设计在屏幕下方吗?起码操作起来不至于低头影响驾驶安全吧,就算需要一两个实用的按键放中控扶手,如运动模式键,可改为驾驶模式旋钮放在中控扶手中间,紧要关头快捷操作一下即可摆脱危险,老司机都懂。 4、眼镜盒位置设计不合理,开车途中拿取不顺手,如果左手开车右手拿取,则会遮挡视线影响安全;若右手开车左手去拿,方向又不顺手,总之怎么拿取怎么不顺手。故而这般设计极其搞笑,真不懂设计师脑子里想什么。 5、电池未优化。2025年,比亚迪的电池性能如果还没优化的话,就相对落后了。25元plus依旧用老款刀片电池,150wh/kg的能量密度(430km版本竟然是更低的140wh/kg能量密度)已经越来越落伍,起码从数据上比吉利的192wh/kg能量的短刀神盾电池落后太多,况且宁德时代的逍遥电池马上就要量产,马上进入划时代的飞跃期。 6、充电效率未提升,依旧是1C水平。对于在电池乃至三电系统闻名的比亚迪而言,多少有点讽刺。或者说,比亚迪把抠抠搜搜发挥到了极致。 7、电池冷却系统用的是低端“液冷”,也就是冷媒冷却,仅比自然风冷好那么一丢丢。冷媒降温在市区跑跑还行,长时间高速行驶降温效率不足导致隐患很多,如电池过热导致充电速度提不上,甚至有热失控危险。热失控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 8、充电口位置设计不够严谨。将充电口设计在前翼子板位置带来的不方便应该不用多说,如此操作除了扣扣搜搜省本不该省的成本,实在想不出其他原因。 9、尾箱遮物帘太寒酸,俨然廉价车的特点,而且也没预留抽拉式遮物帘固定口,做成抽拉式很难吗? 综上所述,有些是为了过度省成本导致,而1-4项妥妥的是脑C设计。亮点也有,就是底盘优化了,被诟病的软绵绵底盘得到了一定加强,华而不实的一体式座椅换成了正常的可调节头枕,高配车型增加了小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