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S7提车作业🍺篇幅有点长~慎入 发帖不易~有问必答 【❥提车感言】 7月7晚上下定、赶在官方权益结束前7月28提车、8月4上铁牌。销售挺贴心、白天忙完、晚上还加班赶来家里下定、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试驾车、特地再让我试驾一下、处理完回去、估计...查看全文
#深蓝S7提车作业📒等车日记 背景需求 新手第一辆车想要买suv,15万左右的预算,日常上班用电,周末出去玩用油,所以看的都是油+电的,这个预算下就只看了比亚迪宋和深蓝S7 宋plus看的是老款,一来是新款的前脸太丑了,二来那时候是刚出新款老款降价反而卖火了,他们反而吊高来卖,三是宋plus感觉对于2、30岁的年轻人来说太老成了,全是密密麻麻的机械按钮,看了都烦,最后作为比亚迪的等等党,到后面看不上库存车,而且当时也联系了当地很多个销售,发现里面套路太深了,懒得和他们磨。综合以上也就没有再看比亚迪了。 提车价格 报价优惠:没有车价优惠,就只送了个基础的膜(还没贴),磨了好久,油卡、充放电枪都没得送,买的是121MAX增程版+7w免息+自己异地上牌【销售就只是帮忙抢了补贴的优惠券,连交付人员都说吐槽我的销售抠😶】 选装提车 最后选的是121km增程版+钥匙+轮毂感觉够用了就没有选装 因为是跨市周末提车,等了几天才上了保险自己去线下办了临牌【不得不吐槽,为啥不能代办临牌,明明车管所就在对面】提车的时候问他有没有验车单,他们也说没有。验车之后也没怎么管我们什么时候能去把车提走了。就直接在店里放了一个星期🤣 内饰空间 选深蓝没选宋,主要还是被外观吸引。帅气的前脸和屁股,特别是车头三角形灯和45度角,是真的帅。无框的车门也好好看~ 内饰方面也是选他的原因之一,橙色还是很抓眼,座椅包围摸起来都挺不错的,就是内饰都挺容易脏【吐槽点:但是新车内饰气味是真的大,然后座椅通风还是不大明显,大中午晒着开车空调开到19度还是会热】 中控没有太多按钮,中控很简洁,基本上语音控制就能解决大部分操作【吐槽点:那个区分主副驾驶语音的功能,主驾唤醒了之后副驾的命令它就不会听了,有点鸡肋】 空间很大,180的个子也还宽松,后排中间坐垫和两边不同,会很硬。 ⛽充电续航 动力上,平时就正常开车,红绿灯加速,高速提速超车啥的都能满足日常使用。 充电:慢充快充都试过了,1块多一度电,充满大概20-30块。快充到后面应该是电池保护输入电流会减小,功率变慢。 续航方面,珠海--深圳宝安上高速前满电+200块的油出门,到显示剩下20公里电就会开始自动保电,开始用油之后感觉不大(高速上开了高速模式,下高速就开回城市模式,用的都是舒适)城市道路很多堵车,这次也没有去特地对标公里数油耗啥的。 切换高速模式增程介入之后噪声还是比较明显的。 🐎驾驶感受 开车小白来说,辅助功能啥的最重要了。总体操作上还是很好上手很好开的一辆车,辅助功能可以让新手放心开。 360:用着也挺方便的,车比较大,在不确定够不够位置的地方开一下看看就很方便,【吐槽点:360是弹出窗口展示,有时候他会自己自动关掉那个窗口】 HUD:是挺好用的,会显示车道位置、导航、限速标志啥的,但是反而是晚上相对比较难看。 怀挡:除了还在适应怀挡挂倒挡之外,都还行哈哈(我总是会用力过猛怕挂不上),还有左转向灯手动回正的时候容易用力过猛打成右转向。 因为是跨市提的车,拿了临牌之后就上高速去上牌验车了,油柏马路上高速隔音效果也不错,不会感到太大的噪音,但是水泥路噪音会大一些。跑到130公里/小时的时候噪音就会比较吵了【还发现在自动锁车收回车把的时候会有明显的机械声音,不知道是不是都是这样。】 车道保持&定速巡航:十一去玩平均每天都跑100多公里高速,定速巡航和车道保持真的开起来很省心。有次高速上偏移了明显有帮我打方向盘回正车道,没打灯变道的时候会给我回点方向盘(养成良好驾驶习惯了哈哈哈) 👓最不满意 1. 虽说是直营,但是同一个市不同店的活动还是会不一样,多聊几家,争取能拿到多点礼品; 2. 内饰气味大、座椅通风不明显、空调不是很给力; 3. 行车记录仪储存卡只有8G,出去玩就只够录1天的样子,得自己换卡; 4. 自动锁车收回车把的时候会有明显的机械声音,不知道是不是都是这样; 5. 切换高速模式增程介入之后噪声还是比较明显的 6. 老带新的钻石!!!!!还没给我发!!!!!!!!!!(怨念) 🐎亮点配置 1. 好看好看好看啊!中控简洁,空间大,后排放倒可以睡觉(下回出门打算露营了) 2. 该有的辅助功能都有,整体开起来好上手,高速定速巡航很省心,车道保持也有帮我打方向盘哈哈 3. 语音唤起响应迅速,区分主副驾唤醒,所以驾驶相关功能只有主驾能语音修改; 4. 车机响应迅速,解锁拉开主驾门中控就开好了(但是先开副驾门就不亮屏) 5. 钥匙开门人带着钥匙走,但是车卡在车上也会锁车(估计就是拿什么开车就锁定识别了) 6. 无框来说隔音比较好,车速上130km/h之后才觉得吵。 7. HUD好用!!怀挡用习惯
#提车日记9月16号提车到现在已经有20多天了,车也开了接近2000公里,算是可以来说一说关于这个车的一些体验感受了。 ①选车心路:之前其实一直是开了几年哥给的ATSL(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开了接近5W公里吧,然后7月多8月的时候就觉得油耗真的太...查看全文
#提车日记一、情况介绍 1. 前言 首台车,今年7月份开始看车,看车试车选车两三个月,从笛子的宋pro和plus的dmi,深蓝S7的200增程版,在8月底的成都车展后,03新款上市,从发布来看确实优化了部分,加上价格也比较合适,所以就在9月3号约...查看全文
#提车日记犹记得驾照是15年到手,一直到21年换证,中间就没有怎么碰车,直达22年开始开车,期间也是开的别人的车,因为每次开的车都不相同,每款车的驾驶感受也都不深,对于车也不了解的很对,也都是通过懂车帝,抖音之类的了解了各自车的信息,目前提车仅不到一...查看全文
#用车心得从2021年7月16日提车,到今天正好2周年,再来分享这两年来的用车成本和体验。 两年来,行驶里程2.5万公里,其中纯电行驶里程接近2万公里,用油的里程只有6000公里。 一、提车两驱顶配 2021年3月25日,比亚迪宋PLUS DM-i正...查看全文
#提车日记买车原因:我自己在安徽和浙江一带上班,媳妇原来在甘肃老家,后来决定到合肥上班,我这一两年内在安徽芜湖,媳妇在合肥的话就打算买台车,方便周末去陪媳妇,节假日去附近城市或者景点自驾游。这款纯电续航150公里,满电正好可以跑到合肥,合肥充电也方便,回老家路上当油车开,到家了家门口有插排,随车充一晚上也能充满,很方便,平常就当纯电开,上下班通勤来回13公里,也就是说够通勤10天以上,完全满足我的用车需求。(PS:我本人所在地距离芜湖火车站30公里,坐高铁很不方便,需要坐公交车一个半小时或者私家车去火车站) 价格:坐标安徽合肥,裸车17.98万,保险5000,贷款服务费3000,上牌服务费1000,区政府补贴4000,服务费抵消了。合肥周边跑了很多家店,砍不动。也可能我第一次买车,比较生疏或者不太懂,应该磨一磨的,从下定决心买车到提车我就用了一星期,有点快。 赠品:首保外送4次保养,1500京东E卡,电机下护板,方向盘套,腊把,香水,全车脚垫及后备箱垫,车模,小家电2个。(因为是第一台车,经验不足,我预估2000的京东E卡,至少赠送6次保养,以及赠送电池护板应该是没问题的)。PS: 拿了6年驾照就开了两三次我爸的小货车,技术一般,怕出点啥大事故车损过高,卖二手也不值钱,报废又不划算,所以个人购买了1880一年的置换险,车损超过30%直接换新车,30%以下全险赔付完了置换险也赔。 也买了延保,好像是3790,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做自动化行业的,对电机电控相对大部分人是算是比较熟悉的,电子产品寿命影响因素太多,所以难保不会出什么问题,个人看法还是买了延保。 用车体验:各方面都很不错,有点担忧底盘问题,就是网友说的筷子悬架,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啥问题。 【车辆信息介绍】:2023款宋Plus DM-i冠军版150KM旗舰款 【空间感受】: 前后排空间感觉都很足,我身高一米七八,坐后排膝盖还有三拳的空间。 【驾驶感受】: 用运动模式跑了大概1100公里的高速,特别爽,能跑到140以上,因为是临牌,所以我趁着没人的路段测试了一下,目前最高速度146。 【油耗】:目前总里程4500公里,HEV节能模式市内油耗3.6,高速5.5左右,运动模式高速油耗7。 【优缺点总结】 优点: 1.省钱,因为是混动车,绿牌,没有购置税。再加上省油,同事哈佛大狗重量差不多的情况下,市内9个油,高速8以上,因为除了去合肥以外,同事用车基本和我差不多,算下来能耗费用比他节省三分之一以上没问题应该。 2.空间大:前后排空间以及后备箱空间都很足。 3.动力感受也不错,运动模式高速145车子还很稳,高速变道反应很迅速。 4.功能比较丰富,而且大部分都很实用,比如电动尾门,开门报警那些。 缺点: 1.小迪有时候就像人工智障,正常行驶过程中有一次我和媳妇喊了5分钟喊不动。 2.充电太慢了,快充从25%到100%要一个半小时。 3.内饰太容易脏了,中控台基本上就是指纹收集器,特别有划痕,已经买了星空膜,怕自己贴不好,改天找贴膜店出手工费去贴吧。 圈主加达加斯加推荐![社会社会]
宋用户9527:宋PLUS DM-i提车日记
#提车日记【概述】 购买车型:2021款 DM-i 110KM 两驱旗舰 PLUS 购买地区:广东深圳 提车时间:2023年07月01日 【买车原因】 1、跟女票出去玩或者自己出去办事时,没有车很不方便,要倒腾地铁和公交,而且想着以后有了...查看全文
#用车心得8月31日提车,到今天正好一周,里程已过1500Km,跟大家分享一下驾驶经验和心得。也对车友们关心和讨论最多的几个问题做一个解答。 1.增程器的介入:跟驾驶模式有关,正常市区行驶,开纯电优先,在剩余续航30公里时增程器介入,会让电池稳定在30公里的数值上,这时增程器是加倍工作馈电状态,一边要保证电池的容量不继续往下掉,另一边还要匀出一大部分的产电供给驱动,所以在这种状态下,油耗会在5-6左右。如果在高速上,油耗会更高,我开110-120巡航,油耗显示7.7。当然2吨的车子,不到8个的油耗完全能接受,如果速度超过120,油耗则会继续上升。在极限纯电模式下,增程器会在电池续航只剩10km时才会介入,这时候就不是馈电而是亏电状态,增程器会以最大功率去工作产电,噪声会更大,油耗也会更高。所以除非在电池只剩10km前能到充电桩,否则不建议开极限纯电,对电池健康也不友好。 2.增程器声音:低速状态,市区行驶,增程器介入声音能明显感受到,因为纯电确实很安静,当然这个声音也只是轻微的嗡嗡声,没到影响乘坐体验的地步,打开音乐或者上了高速后胎噪风噪就完全盖住了。如果真的介意,那么去选纯电就ok。 3.高速状态下驾驶模式选择:如果出发时满电,建议纯电模式开到剩一半续航时转成燃油优先,这样增程器工作只给电池充电,而不用分出功率来供给驱动用电,就像电脑CPU一样使用率只有50%,当然油耗就不会太高。这几天我跑了两次高速,用了两种方式,油耗区别还是挺大的。总之一句话,高速建议开燃油优先!!!别等到快没电了才开! 4.底盘悬挂减震和噪声:总体调校是家用偏软的,所以过弯和坑洼时会有虚位和软回弹力,这点很像我之前的宝马水鸟摩托车,一开始怎么骑都不敢压弯总感觉要翻,后来适应了觉得也挺舒服,而KTM就是那种像大众一样的硬刚,不拖泥带水整体性很强,更运动。车内静音效果还是挺好的,无框车门单层玻璃也没有很大的风噪,120-130时候更多的是胎噪,也比我之前的传祺GM8好了不少。 5.充电使用:新车建议纯电行驶到剩30-40公里就可以充电了,首选慢充直接充满,真的对电池好。像我这种没条件的只能快充,充到90%就可以了,不建议充太足。前三次充电有条件的都慢充,每次使用最好不要低于20%,锂电池用完是很伤的。后面就可以用到剩10%,然后根据慢快充条件充到95%-100%就ok了。零跑有手机APP电池预热功能,天冷建议提前10分钟打开,无论是行驶还是充电,都对电池有较好的疗效。这玩意儿跟轮胎一样有个工作温度,温度适宜时效率就高。 6.车机使用:我也是看了很多视频和贴子才搞清楚了使用方法,之前连胎压都不知道在哪看。这里给官方几个建议:大灯的集成还是手柄方便一些,车机在行驶时真的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大灯也确实不够亮,不够宽,后期考虑要改。更需急改的是电子把手,每次都要按一下再拉开门,如果雨天或者手上提了东西会非常不方便!还有朋友偶尔乘车,站在车外不知道怎么开门,我在车内也没法操作,真的好尴尬😓。希望后面OTA能解决。语音助手很好用,高德地图也解放了手机,就是APP还是有点少,准备用U盘装几个,在车上休息或等人的时候一定要打开露营或小憩模式,提前开好空调和音乐以及座椅按摩,不要太爽 7.续航折扣:今天中午快充充到95%,表显纯电剩余143km,去接了女儿放学来回9公里,然后回老家省道52公里,全程空调+1档座椅通风+音乐,目前显示还剩88公里,我也不知道怎么变多了,但总比变少了好。可能是速度不快(60-90之间),也不堵。还有续航这个东西真的看脚法,当我一直关注着表显电耗的时候,从17开到了19还在往上涨,当我彻底不看它再开一会儿,发现又降到了16,还是得按照自己的驾驶习惯来。老司机不是盖的 8.动能回收:我一直开的轻松模式,动能回收选的弱,打开蠕行,这样开起来就和油车很像了,低速等红灯的时候可以缓慢前行,避免一启一停,后排人吃不消。在正常行驶中该加速就加速,不用怕地板油,但尽量不要一直踩着油门保持速度,试着用油门去控制速度,速度上来后提前判断与前车的距离,适当的松油门,这时候动能回收开始工作,你就会发现又降了速度,又降低了电耗,综合能耗很快也会下来。如果开强档的动能回收,油门一松就会有很明显的制动效果,同车人员尤其是后排会很不舒服,所以我开过一次就放弃了。 9.零跑C11适合的是家用,从外型到内饰都主打一个成熟稳重,所以调校与乘坐都是以软为主,很多车主追求运动,硬派,其实是和车子个性有些偏离了。15万左右的价格,我们就不要拿它去比30,40万的车,也没啥意思。想想以前15万能买到什么车,什么性能,空间,配置,还要什么自行车哦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车友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我会一一回复。目前正在测试车品,买了一堆,也有很多不适合的,后面再专门出个贴子
#提车日记*购车原因 驾照考下来2年了,正好赶上今年毕业,需要一辆车通勤,再者就是到了结婚的年龄,总得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选车过程 我之前对车也没什么了解,自从有了提车的念头之后,在学校经常和同学聊车(宿舍有个哥们儿对车很感兴趣),自此对车有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