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爱机械电子,买车的初衷纯粹是为了解决日常工作的代步问题,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辆车。看车买车适应车辆使用,也是花了好久的时间。
我买的是125km插混中配的DMH荣威D7,以下就是我为解决这个代步问题,选择D7的整体思考和解决过程,希望能对看到这篇文章的车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买车想法】
当时买车主要考虑的就是代步,毕竟之前有过油车驾驶经历。日常上班里程的距离大约每天在40公里左右,外加有好几个同事朋友都买的新能源,我也是受他们的影响,打算买个新能源车。由于买车还要兼顾家用、场合和经济性,所以,我重点放在选择新能源车,当时因为市场价格和续航问题,先选择的是增程或者插混车辆,然后因为当时价格的性价比上,确实D7在当时属于性价比更合适,去买的人多,试驾后也觉得这个车机械素质比其他选项都合适,智能化方面不强但也不弱,就选择了这个车。
【购置信息】
配置:荣威D7 125km 2023款 卓越版(现车,在当时也算不得了,因为能提到现车的很少)
价格:12.28万
保险:5300(三百万的三者,二十万的医保外用药)
购置税:0元
其他费用:挂牌180元。
其他权益:赠送加油卡一张(面额2000元)、车脚垫、贴膜(这一项感觉可以不要)、以及后备箱垫。
【验车环节】
根据实际学习和网上的攻略,主要看了看车漆有没有出现明显的露底漆行为,然后看看车窗的升降是否正常,车辆的里程数是否正常,当时看车辆里程数不到20公里,我认为是没问题的。然后还有部分燃油,但是没怎么有电。然后用举升机看了下车辆的底盘,确保车辆底盘没有动过,核对了车辆的车架号,确定无误后,就洗车了。

副驾驶侧车架号位置
【静态初体验】
1. 车辆外观
先评价下这车的外观,我提车选择的是高雅灰,比较符合我的个人气质,洗车完之后感觉还是比较精致的,甚至有一种发亮的感觉,再就是溜背的造型+B级车轴距,让这个车看上去更感觉运动十足,甚至还带有一丝小资感觉,有之前当年荣威750的历史回味。

车辆前脸照片
再说下这个前脸和车尾,前脸的灯光微微上挑,搭配全封闭的前脸,给人一种严肃并且大气的既视感。然后这个车尾饱满而带有一点点棱角,看这个车尾是我选择的这几个车最满意的,这个车的车尾在我感觉中,就是那种奥迪A7的车尾设计,也算是致敬了轿跑。

侧面颜值
2. 车辆内饰
焊哥我给大家唠唠这个内饰,我当时本来想选择米色内饰,那个内饰确实好看,但是考虑到选了这个内饰怕后期容易脏,就选择了黑色内饰。黑色内饰虽然看起来比较素,但是这个内饰的软包双缝线和仿麂皮还是层级搭配分明,外加前排并列的两块12.3英寸的高清双联屏,给我的感觉就是低调和质感。当时这个质感,在我选择的车里面,感觉略微逊一点银河L6,但我已经很满意了。

高清双联屏
再说车的座椅,纹路分明,打孔的位置清晰可见,然后我坐上去的贴合感比较巴适,尤其是座椅背部这块贴合的比较紧密,对我开车来说还是提供了部分支撑性,再就是座椅还自带了座椅加热,我冬天提车那会使用这个功能还是挺舒服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当时这个座椅只有加热没有带着通风,要是当时再选配座椅通风功能就更好了。

座椅正面照片

座椅背面照片

座椅打孔细节
3. 车辆空间
我身高也是跟大葱一样高的男人(身高180+),在我前排调整座位后,能保证脑袋刚刚好不碰到,前排的视野不受影响。在调整好前排驾驶位置后,后排还能保留一拳的腿部空间,然后后怕顶部还有掏空位置,能保证不会顶到我的头部。

后排腿部空间

头部空间
关于储物空间,中控扶手箱这个储物空间大约能放15瓶330ml的饮用水,每个车门还有手套箱还是挺合适的。关于后备箱部分,感觉能放下两个28寸的行李箱,还能插空放行李包,后备箱的进深和挑高感觉都能放进去,我感觉这个后备箱空间都不逊大众的迈腾。

中控扶手箱照片

中控扶手箱长度

中控扶手箱宽度

后备箱深度

后备箱宽度

后备箱容积实拍
【智能化初体验】
1. 语音助手
之前确实没有接触过新能源车辆,对这种可以语音助手帮助解决功能的情况也是第一次用。说实话,这个语音助手很好用,“你好,斑马”就能唤醒语音助手,能帮助我解决开窗、座椅加热、开空调、玻璃除霜、放音乐等多种常用功能,当天我就觉得这个技能真的让我“能动嘴就能实现”,而且语音反馈也挺快,一点也不卡。

语音助手设置界面
2. 360度全景影像
以前开车,那就是只有倒车雷达,然后配合反光镜后视镜,好好自己摸索倒车。现在直接中控屏幕显示倒车的全景画面,直接四周环境一目了然,也不用再调整后视镜和反光镜,就直接根据当前的全景影像的显示,就能很方便的把车辆给倒进去,还有语音和距离提醒,这种感觉确实让我感受到了方便。

全景影像界面
3. 影音娱乐
相比于之前有的油车驾驶环境,我感觉我开油车的时候,也就有个收音机,只有豪华车辆才能有大屏幕显示,才能看电影或者视频,现在我这个车就能实现这些功能了,而且我尝试用了下爱奇艺,不得不说这个12.3英寸的中控大屏幕看视频很清晰,这不比用手机强多了,结合车辆音量的立体声,那种感觉就跟小影院一样,真的是能感受到买这个车带来的生活品质升级。

中控娱乐屏幕实拍
【动态初体验】
1. 动力感受
动力这块,当天我就开着去上牌,然后就跑高速去了,不得不说,这个车看着是1.5L自吸的发动机,但是这个提速感受不输2.0的发动机,新能源给我最明显的印象就是,这个车没变速箱,没有顿挫,但是推背感还是有的。然后跑高速的时候,发动机是全程介入的,整体的发动机声音不大,比燃油车的声音还小一点,车辆行驶到110km的时候,整个车不飘,也没有听到A柱明显的风噪,只有路面胎噪,这个是我比较意外的。
2. 转向感受
这个车差不多5米长,之前确实除了商务,没开过长轴距的车。然后这车方向盘给我的感受就是有点油车的感觉,就是有一定的阻尼,你转动方向盘还是要用一点力气的,这一点我比较喜欢,因为像银河L6或者启源的方向盘都太轻了,我确实不太适应。然后这个车的转向虚位不大,车身姿态也挺好,没怎么有横向的晃动。

方向盘实拍
3. 油门刹车感受
这个车的油门,是那种踏板油门,感觉比油车的那种油门要好控制,外加没有变速箱,比较方便我进行加减速给油,这也是我对风琴踏板的直观使用体验。再说下刹车,刹车给我的感受就是前期相对柔但不缓的感觉,脚感胜过日系车。但是紧急情况轻微快踩,又像德系车,这个车的拖拽反应有一定的灵敏度,我还在适应阶段。

风琴踏板油门实拍
4. 能耗感受
我现在开这个车的能耗还是比较吃惊的,在冬天的时候空调两档风,22度,能耗维持在4.7L/100km。高速馈电行驶状态下,能耗在5.5L/100km。我现在夏天,用的是纯电优先的模式,基本都能保证综合能耗在4L/100km以内。外加自己也装了充电桩,真心用电方便省钱。

实际能耗实拍
【总结】
以上就是焊哥买车的提车纪实,在当时那个市场环境下,我选择买了这个车。不过确实这半年的车市行情很内卷,又有一定的降价,喜欢的小伙伴可以选择入手,也有新的有竞争力的选手加入,比如比亚迪秦L。这个就看各位的个人选择啦。最后我再说说这个车的总体优缺点吧。
1.优点部分
首先,机械素质好,底盘相较于上述几款车更扎实,减震方面、油门方面、乘坐方面的舒适度可以;
其次,这个车的DMH混动技术在当时也是新出的技术,也有一定的竞争力,确实开起来噪音小,也有一定的经济性
再者,这车的外观颜值、空间尺寸可以满足日常家用和商务接待,10万级别买个新能源B级车也算很有性价比。
2.待改进部分:
首先,缺个强制保电的混动选项,有时候也真的担心把电池的电量会用光。
其次,如果车的前方也装上测距雷达就完美了,就能实现油车转新能源用车的无缝衔接。
再者,如果这车的座椅通风能选装就好了,因为我实在不想因为一个座椅通风就上顶配,毕竟我现在对其他顶配功能还没有需求,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