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燕沛的团宠头像燕沛的团宠头像

    燕沛的团宠

    大众ID.3车主·车龄2年

    • 圈友鲜试官LV5圈友鲜试官LV5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精英创作者LV4精英创作者LV4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我的ID.3两万公里用车感受分享

    2024-03-10发布于:大众ID.3车友圈

    #众测主题赛

    【基本情况】

    我的ID.3是2022年11月提车的,车型为2022款纯净智享版,购车时只选装了真皮方向盘(包含方向盘加热)和行车辅助系统(半自动辅助驾驶),其余配置皆为纯净智享版的默认配置,提车至今已经使用了487天,累计行驶里程为20800公里。

    看到懂车帝“众测主题赛”活动规则和创作要求后,觉得很适合自己,我对ID.3有很多话要说,也对ID.3这一年多的用车经历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总结,也想分享出来与更多的车友和准车主一起互动讨论。

    接下来我从外观颜值、驾驶体验、智能化、续航能耗和用车成本这几个方面聊聊我对ID.3的了解和用车感受。

    【外观颜值】

    当初购买ID.3在颜色选择上,就想着以后置换如何保值一点,其实本身我看中的ID.3颜色只有白色和灰色。通过在二手车市场工作的朋友了解到,白色是市面上流通最多的颜色,一般白色在卖二手车时能多卖5000元左右;而且通过朋友也了解到,ID.3目前售卖的白色比较多,以后卖二手车也好卖一点。所以在朋友的建议下,我选择了白色。

    其实我个人觉得ID.3白色会更好看点,也显得车身比较大,其他颜色在视觉上就会感觉车身比较小。

    ID.3外观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一般般,属于小巧、可爱和耐看型的,比较讨女孩子的喜欢,这也是我老婆强烈要求选择它的主要原因。我是因为预算和用车成本问题不得不选择它,能当代步工具就行,所以说男人买车还是比较理性的。

    但慢慢与ID.3接触时间长了,感觉也看习惯了,突然觉得它的颜值还可以,尤其是我贴了贴花以后,就觉得它越来越帅了!这个贴花还是意外贴的,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随意贴的,但没想到成品效果却让我比较意外,颜值提升了,比单纯的原车增加了点活泼的元素,所以现在我还是挺喜欢的。

    就外观颜值这块我比较喜欢的就是18寸轮毂,主要就是大,因为一般小轿车的轮毂都是16寸最多了,ID.3轮毂却它他们大了一圈,车也变高了,有点小SUV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就是前大灯和后尾灯,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ID.3低配的前大灯就把外观颜值的窗户给关闭了!相比高配的IQ.Light灵动大灯,低配大灯就是拉低了ID.3的整体颜值。后盖上的一对尾灯实际上是假的,不会发亮,装假的在上面反而拉低了颜值。

    【驾驶体验】

    ID.3的动力来源是永磁电动机,功率为125kW,扭矩为310N•m,相当于燃油车的2.0T发动机,动力大小可见一斑。但与燃油车相比它的驾驶感受上的动力又比2.0T的发动机强,主要原因是电动机提供的动力是没有延迟的,高爆发是它的优点;燃油车由于涡轮增压做功需要时间,所以一脚油门下去并不能给力0秒响应的推背感。在驾驶感受上电动车更能给我提供推背感的刺激和速度上的激情,比如在等红绿灯时,绿灯亮起后面的车只能看到我的尾灯。


    1.城市道路

    ID.3在城市道路道路上我更倾向于使用D挡,原因就是它跟油车的驾驶方式一模一样,油门松掉后能很平稳的滑行。不像B挡,油门一松就立马减速,有时候你仔细观察仪表台时速变化就能发现:比如B挡油门踩到60时度,一松油门时速立马掉到40或以下,明显的拖拽感;尤其是油门一踩一松,有很明显的顿挫感,城市道路低速开车很容易晕车

    但是B挡又有它的优势,在堵车时用B挡驾驶最省力。由于B挡的动能回收有较强的拖拽感,在堵车缓慢行驶时完全可以当成刹车来使用,不用像D挡那样反复踩油门和刹车,驾驶上会更轻松。

    D挡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它的缺点就是踩刹车踏板的前半段很软,减速效果不明显,要把刹车踏板踩的深点(踩到一半以下)才有明显的刹车效果,这就导致在城市道路上遇到突发情况时制动的时间会延长,刹车距离延长。B挡就没有这个缺点,由于它的动能回收能力强,只要松油门车速会明显下降,刹车踏板会变硬,踩下刹车踏板就能立马减速,刹车距离短,可以很好的应对道路上的突发情况。

    所以我用D挡行驶时会与前车保持较长的跟车距离,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经常被超车,但跟车太近又需要注意力集中,感觉开车太累了;如果用B挡虽然驾驶轻松了,但是舒适度就降低了,没有了平稳滑行,取而代之的是反复的推进和拖拽。最终为了舒适的驾乘体验,我选择了D挡驾驶模式!


    2.高速道路

    在高速道路上ID.3的提速很快,尤其是在进收费站由辅道并入主道时,一脚油门3秒就可以由时速50到时速100,提速响应时间快,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并入主道。

    在高速道路上,时速在100-120时,这中间踩油门踏板都能明显感到提速的冲劲,但是在时速120以上再踩油门踏板时提速就变得比较平顺了,缺少了提速的冲劲(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高速超车时)。

    如果使用半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在高速上行驶时D挡和B挡几乎没有什么差异,靠智能化的驾驶系统可以很好的平衡掉B挡的拖拽感,舒适度和车辆平稳性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不使用辅助驾驶,单纯的靠脚来控制油门踏板,D挡是我的最佳选择;原因就是使用D挡即使不踩油门,也是完全感觉不到减速感,但是B挡就不一样了,松油门就减速,踩油门就加速,这中间能明显感觉到车的顿挫感。之前我一家五口长途500公里回老家就体验过,前半段我使用D挡驾驶,中途换我老婆使用B挡开车时(未使用半自动辅助驾驶,全靠脚),我爸妈就说我老婆开车不稳,“一晃一晃的”,坐着不舒服,有点头晕;这就是B挡的缺点,驾乘感不舒适,不平稳。


    3.底盘、悬架

    ID.3我一直都是把它理解为“用电的油车”,因为它的驾驶体验感跟油车一模一样,底盘悬架调教的很舒适,在道路上行驶时驾驶稳定性很好,即使在高速过桥梁时也能稳稳贴地,丝毫感觉不到飘,方向盘很沉稳。

    但它又跟油车又有不一样的地方,ID.3的悬架比较硬,我之前也看过其他车评人分析,大致意思就是悬架硬是为了保护底盘电池,减少底盘电池的晃动。所以在过减速带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整个车身是整体动的,尤其是高速过一些小桥梁的时候,整个车身都跟着上下浮动。在平稳的道路上感觉不到,一旦有颠簸路面就能明显感觉到。


    后排中间座椅的乘坐舒适度很差,虽然底盘中间没有凸起部分,但是座椅偏硬,我170cm的身高坐在上面都看不到前方视野,感觉很坐在硬板凳上。

    【智能化】

    1.车机

    整个车机屏幕有点像苹果手机的界面,设计还是比较简洁的,各个功能图标一目了然。车机流畅度我还是比较满意,相比于大众的燃油车车机响应速度和流畅度都有明显的提升。之前21款的车机由于版本低,经常会遇到黑屏,但我22款提车至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黑屏,就是今年冬季温度比较的低的时候会出现车机屏幕延迟20秒左右开机(我是室外露天停车),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用手机端提前开启热空调,大概开个10几分钟,再上车启动,车机响应速度很快,主要还是低温对车机系统的影响比较大。


    2.车机媒体软件

    车机内的媒体软件几乎支持现在市面上的主流媒体,比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腾讯视频、爱奇艺等等,登陆账号跟自己手机账号完全一致,可以说是完全能将自己的账号内容复制到车机上,最重要的是车机上的媒体流量完全免费,这也是ID.首任车主的福利,闲暇之余完全可以躺在车机听听音乐、看看视频,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空间。对于我而言,我这篇文章就是一个人在车里写的;家里的宝宝小,有时候比较闹腾,没办法静下心来分享,只有车里是最安静、最舒心的地方。


    车机里也有一些小游戏,有时候走亲访友小孩子闹或者无聊之时,就带他到车里玩玩小游戏来打发时间,当然也可以看看动画片。

    唯一的缺点就是车辆通电后只能提供30分钟的电能,30分钟后车辆会自动断电,这个就比较烦。


    3.车机导航

    使用车机导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享受IQ.灯光精灵和仪表台地图导航指引,IQ.灯光精灵位于前挡风玻璃处,有一条蓝色的灯带,导航在路口左转/右转时这条蓝色的灯带会动态指引方向,看上去会比较炫酷,同时仪表台也会有很直观的地图箭头指引。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车机导航不够智能,路线播报太简洁,路线指引不清晰,路口转弯不能做到提前告知,一般只提醒一次,有时候会延迟提醒,有时候路口错过了才会提醒;同时地图路线只走大路或者绕路,小路根本没有,行驶时间长,不像百度/高德地图实时更新速度快,即使走错路也会立马自动更换路线,车机导航就做不到这样,延迟时间长,在陌生地区这个车机导航真的不敢用。


    4.智慧车联

    车机目前支持市面上的三大车联方式,CarPlay 、百度CarLife 和华为Hicar ,其中最方便、连接最迅速的还属于苹果CarPlay ,完全能将苹果手机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投屏到车机上,支持电话、音乐、地图、视频软件和微信电话。尤其是微信电话,这个最实用,原先不支持微信电话时,手机连接到车机上后微信电话根本听不到,所以会错过很多朋友的联系,但现在这个问题CarPlay 给解决掉了,好评!


    华为的Hicar其实原理跟CarPlay 是一样的,缺点就是它需要一个转接盒,这个转接盒需要一直插在USB接口上,不够便捷,而且它只支持华为和荣耀手机用户。


    我一般只使用CarPlay 无线连接,不太喜欢插数据线,太繁琐,车机CarPlay 连接速度特别快,车机启动后就自动连接了,缺点是它竟然自动开始播放音乐了,这个有时候比较烦;还有就是我跟我老婆两个人都是使用的苹果手机,两人同时上车,车机竟然自动连接了两部苹果手机,但是车机CarPlay 只连接上一次连接的手机,但是另一部手机打电话、看视频的音频还是连接在了车机上,有时候电话打进来都分不清是打给我的,还是打给我老婆的。如果要断开就需要观察手机的无线网和蓝牙,缺一不可!

    5.语音助手

    ID.3的语音助手可以通过说出“你好,大众”来激活,可控制的内容和范围仅限车机内的内容,比如说车机导航、车机媒体软件(看视频、听音乐)、空调、车辆状况等等,不支持车窗升降。

    语音助手也有IQ.光语灯光,跳动的灯光增加了与车机交流的真实性,感觉在跟车互动,有点科幻照进现实的感觉。最大的优点就是语音助手的IQ.光语灯光可以随喊话者(“你好,大众”)的位置随时变化,在主驾驶喊话激活,灯光就会在主驾驶正前方的挡风玻璃处;在副驾驶喊话激活,灯光就会在副驾驶正前方的挡风玻璃处,感觉比较智能。

    副驾驶IQ.光语灯光

    主驾驶IQ.光语灯光

    6.手机远程控车

    手机控车功能比较少,目前只支持远程开关空调、预约空调、查看车辆锁车状态、车辆位置、行程统计、充电地图和充电管理(开始/关闭充电)。而这些远程控车功能目前也是我比较依赖的!


    像冬季,早上上班为了不让车机黑屏或者车机延迟响应,我都会提前开空调,因为开了热空调车内温度上升后车机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开始我用的开空调的方式是早上刷牙洗漱的时候手机打开上汽大众app手动点开空调开启按钮,一般20分钟左右到车里,整个车厢都是暖洋洋的,车机能立马响应,秒听到车机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但是缺点就是车机容易断网,导致远程手动空调开启失败。

    所以后面我就学会了用预约空调,提前设置好早上出发时间,选择好日期,以周为单位,可以选择重复,这样每天在出发时间的前20分钟就会自动开启空调,保证车厢内的温度跟你设置的一样,也能保证车机的正常使用,还不用担心断网。但是由于我的工作性质需要日班、夜班翻班,所以在设置上就比较麻烦,每周都要重新设置,有时候忘记了,夜班的早上还白白浪费了30分钟空调运行的电能。所以总体上我是比较偏向于手动开启空调,比较省力,想开就开,如果网络能稳定就再好不过了。


    有时候也可以通过上汽大众app查看车辆锁车状态,这个锁车状态也能看到车窗是否关闭,这个远程功能挺好的,对于有强迫症的我而言,完全就是救星。我一般下班锁车都会检查一下车窗是否关闭,虽然锁车有一键升窗功能,但眼睛看到的还不算,必须用手摸一下车窗是否关闭,所以能从app后台看到锁车状态完全能让我心里踏实点。

    副驾驶车窗未关闭红色提醒


    充电地图在开车出门补电时用的频率最高,有时候到了一个陌生地方,不知道哪里有充电的,但是用app自带的充电地图软件就能发现附近所有品牌的充电桩,不用再下载其他品牌充电桩的app,一个充电地图就可以搞定,地图内详细描述了充电单价、停车费等信息,还支持支付宝、微信和电卡支付,还能把充电地址一键发送到车,也支持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导航软件,可以说是一个充电地图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


    车辆位置、行程统计、充电管理都是比较实用的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爱车位置更新,行驶里程、行驶时间、行驶能耗,也可以通过充电管理按钮随时随地冲电或者结束充电。


    虽然远程控车功能比较少,但是目前支持的功能已经能满足我的日常所需了,也完全够我用了。

    7.智能辅助驾驶

    我的智能辅助驾驶有自适应巡航、车到保持辅助系统、车前测距监控系统和变道辅助系统(改装),其中用到最多的就是半自动辅助驾驶,半自动辅助驾驶比自适应巡航多了个车道居中功能,可以让爱车在车道内自动修正方向,使其在车道内一直保持设定的速度居中行驶。可以释放双脚,让双手驾驶更轻松,有时候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就可以。


    半自动辅助驾驶在高架和高速上那是必开的,现在也越来越依赖了,有时候不开这个功能,就感觉方向控制的不够稳定,老是左右偏移,无法做到居中驾驶,尤其是在高速上120时速行驶时,方向盘稍微动一下就感觉到车身波动比较大,没有半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行驶的稳定,所以我感觉自己已经离不开智能辅助驾驶了。


    但是智能辅助驾驶也有一些小缺点,比如道路上有临时改道的划线或者划线不清晰时,智能辅助驾驶的雷达和摄像头识别就有问题了,方向盘会左右不停的摆动或者直接识别到了错误的车道,这时候就需要踩下刹车来断开辅助驾驶模式,切换成手动的。在使用半自动辅助驾驶模式时,增大或者降低行车速度时,提速和降速的效果比较明显,能明显感觉到车身的推背感和拖拽感,平稳性比较差,速度调节不够智能。

    车前测距监控系统一直都是默认开启的,在实际使用中它的灵敏性比较高,有时前进或者倒车时一片树叶从车身划过都会造成紧急制动,开始我还抱怨它误判太严重,但直到我经历一次高速上紧急制动避免了追尾事故的发生时,我就再也没有抱怨了,反而庆幸它的灵敏。

    【续航能耗】

    我提车用车一年三个月,也经历过一年四季,我想通过几个不同季节的实际用车数据来反映ID.3的续航和能耗。

    我查了一下我的上汽大众app的行程统计数据,目前只能追溯到2023年3月,所以只能以此行车数据来计算平均续航和能耗,这里的数据包含了高速、城市道路和国道的所有行车环境。


    因为每个人的驾驶习惯和模式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仅供参考吧。

    1.春季(2023年3月-2023年5月)


    由上面图片记录的数值可以计算出春季的平均电耗为(13+13+14)/3=13.33kWh/100km!

    由于我的2022款ID.3官方标称电量为57.3kWh,但是从2023款开始官方标称就是52.8度电池,这里就不纠结了,以57.3度为标准计算。所以可以计算出春季的平均续航为57.3/13.33·100=430公里。


    2.夏季(2023年6月-2023年8月)


    夏季的平均电耗为16kWh/100km!

    夏季的平均续航为57.3/16·100=358公里。


    3.秋季(2023年9月-2023年11月)


    秋季的平均电耗为15kWh/100km!

    秋季的平均续航为57.3/15·100=382公里。


    4.冬季(2023年12月-2024年2月)


    冬季的平均电耗为19.33kWh/100km!

    冬季的平均续航为57.3/19.33·100=296公里。


    其中冬季的电耗最高,主要原因是冬季空调费电,平时预约空调都浪费了不少电。而且热空调采用的是PTC空调,本身就一直在使用电能。所以提升冬季续航的办法就是减少预约空调的频率,同时冬季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开一段时间空调再关闭空调,这样既不会感觉冷,还能降低电耗提升续航。


    【用车成本】

    ID.3作为新能源车本身的用车成本就很低了,如果家里有充电桩的那用车成本微乎其微了。

    今天主要分享我从22年11月提车至2023年11月这一年的使用成本,像改装、车上用品等等就不统计了。

    1.保险费用:5055.21元

    新车第一年保险是一如既往的最贵,其中我还是让4S店代办的,所谓的返现一毛没有。保险内容主要是:交强险、车损险和300万三者险。


    2.家用充电桩电费:693.3元

    整个2023年全面我的家用自有充电桩的电费账单只有这么多,上海的自有充电桩都是按民用分时电表计算的,我都是谷时充电的(22:00-6:00),其中电费单价为0.331元/度,可以说是相当节省了。



    3.家用充电桩费用:3000元

    我的充电桩不是4S店送的,是自己花钱买的,包工包料一口价3000元。


    4.高速费用:2338.31元

    有据可查的高速通勤费用是通过ETC账单查到的,主要高速通勤就是回老家,23年因为回家探亲、旅行、照顾老人、亲属红白喜事等原因出行的次数比较多,一般单程都是500多公里。



    5.保养费用:500元

    这一年我一共保养了两次,除了首保免费,其余都是自费。以上海为例,正常一次保养的费用大概是500元左右,但是想要省钱可以在车友会里以团购价购买保养套餐,我以500元购买的套餐包含了三次保养,套餐内容为三次空调滤芯更换和一次刹车油更换。


    6.停车费:900元

    小区固定停车费每年900元,这也是固定开支,没办法节省。


    7.总计:12486.83元

    其实这个用车成本已经很低了,主要的花费大头还是保险,好在第二年保险减少了1000多,仅需3970元左右。还有充电桩费用,这也是一次性费用,一个充电桩用3-5年丝毫在话下。如果说介绍一个省钱小妙招的话,我会推荐大家都安装家用充电桩且在谷时充电,因为现在快充费用太贵了,一般平均要1.5元/度,贵的时候要2块多,这费用快赶上油车的油费了;如果家里真的无法安装家用充电桩,我是不建议购买新能源车的,因为用车成本真的没少多少,同时电车的保值率底,算上这类成本,新能源车毫无性价比!

    【总结】

    我使用ID.3已经487天了,这段时间让我的ID.3从一名陌生者变成了亲密伙伴;让我慢慢喜欢上它的优点,也发现了它的缺点;也让我对ID.3有了更真实的认识和更真实的驾驶、用车体验。

    通过对外观颜值、用车成本、不同道路的驾驶体验、不同场景的智能化体验和不同季节的续航和能耗数据分享,对ID.3做了一次真实、客观的用车分享,也希望我的真实分享能让所有准车主对ID.3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让你不后悔你的购车选择,也让你提前有一个用车预判。当然,我的用车体验并不能代表所有车主,但一定有你迫切需要了解的一面。



    最后,希望ID.3圈主黑暗邪神总督能推荐加精!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