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老沈6890头像老沈6890头像

    老沈6890

    拿铁DHT车主·车龄3年

    • 懂车智多星LV5懂车智多星LV5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精英创作者LV3精英创作者LV3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4懂车评论员LV4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生活太苦,来杯拿铁加点糖

    2022-12-31发布于:拿铁DHT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用车感受



    不知不觉,2022年还剩最后一天啦。回忆这一年,有苦也有甜,今年不得不提的是换了辆车,搞了杯拿铁,也算是给生活添加了点乐趣吧。


    【购车简介】


    先简单说说购车的心路历程吧。我是一个上班族,每天用车就是上下班,周末和假期可能会出个远门,亲近一下大自然。跟大多数朋友一样,每天的工作生活忙碌、充实但却单调。生活已经很苦啦,就想换辆开着轻松点的车子。我原来的车是哈弗H2,1.5T手动挡,开了7年,大的毛病没啥。但是,动力确实很肉,油耗也要超过百公里10L。另外,手动挡一旦遇到堵车,那真是手累、脚累、心也累!


    所以购车的目标很明确:空间要大、内饰要好、配置丰富、动力要充沛的自动档SUV,当然油耗也要低。购车前也看了比亚迪宋PLUS dmi、星越L、哈弗神兽以及两驱特醇摩卡。最后,只有拿铁DHT能够基本满足我的这些需求。正好4S有喜欢的太妃拿铁超大杯,置换价格+无息贷款也能令人满意,那就提吧!详细情况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我的提车作业。


    安静的铁子


    【用车感受】


    提车8个多月,目前行驶了6677公里,开得确实不多,原因众所周知。基本上都是用于日常上下班通勤,城市道路行驶,高速出行非常少,自驾出游更是少之又少。在今年的最后一天,谈谈我对拿铁的用车感受,也给选车、购车和用车的车友一点参考吧。


    关于外观:


    其实我一开始看中的还是摩卡,特别是蓝山蓝的配色,现在想想还有点意难平。而拿铁的外观相对前代VV6就有点一般了,少了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感。中网、川字大灯还能看到一点家族设计风格的延续,而侧面则真得跟H6很像,只有无处不在的WEY标能稍稍能区别哈弗。对于外观,目前有两个不满意的点,一个是两侧前轮眉塑料件没有完全贴合车身,局部有缝隙;二是太妃色的车漆是素漆,比较软,现在已经被石子崩出了两个小点,有条件还是要上车衣才行。


    前轮轮眉塑料件局部缝隙变大,图片可能看不太出来


    大灯里的WEY

    尾灯里的WEY


    关于内饰:


    选择的黑色内饰,挺耐看,用料确实是不错,新车也没有什么异味,整体的做工基本上属于国产车型天花板级别。这里只谈谈大半年下来我认为的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1. 座椅中间打孔的地方确实真皮,感觉比较硬,而两边的Nappa打孔皮其实是仿皮,黑色的感觉有点掉价;


    2. 启动按键有时按一下没有反应,不知道是普遍问题还是个例,感觉接触不是太好;


    3. 水晶挡把确实很有高级感,不过电子手刹和自动驻车的按键,我觉得完全可以优化一下位置和大小。现在开车的时候,右手手肘放下来会压到这两个键。


    4. 大屏和中控部分的钢琴烤漆,平常挺吸灰,阳光下看着很刺眼,需要勤打理;


    5.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的反光问题。除了前排左右出风口镀铬装饰有反光外,阳光强烈的情况下,HUD的边缘、中控台喇叭都反射到前挡上。黑色内饰的反光还不算明显,其他浅色内饰的可能会更严重一些。


    以上这些细节,希望厂家以后会在换代时考虑改进,如果还有换代的话。


    真皮座椅挺舒服,按摩聊胜于无,腰部支撑还可以

    档把区域


    空调出风口镀铬区域在车窗反光还是比较明显的


    关于空间:


    拿铁的车身尺寸,宽度和高度数据都比竞品车辆大上一些。所以车内空间不错,我身高178cm,体重85kg,主驾座椅调到舒服的坐姿,头部还有一拳多,脚步空间也很充裕。这里要顺便说一下,即使有主驾座椅多向调节+方向盘上下前后调节,但我感觉总不能调到一个合适的驾驶姿态,要么手累,要么脚累,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感受的车友。后排我也试坐了几回,感觉宽度和腿部空间都不错,坐三个成年人不会太累,算是优秀水平。


    车内的储物空间我觉得挺丰富的,车门上、中控下、中央扶手甚至座椅边都有相应的储物空间,完全够日常使用。对于空间,我唯一诟病的是后备箱的空间。虽然有动力电池和蓄电池的影响,导致后备箱不够深,但是车身完全按可以拉长一些(现在的车身长度比哈弗H6还要短),这样也能使后备箱空间大上一些。另外,后备箱的照明,确实挺坑。安装的位置太低,亮度也不太够。


    后排座椅空间足够

    后备箱照明灯太靠下了,容易被物品遮挡


    关于配置:


    拿铁超大杯的配置,确实非常丰富,在这个价位上,秒杀一切合资同级别车型,真的可以喊一声:还有谁?时至今日,有些配置我都没有使用,不过用不用在我,你必须得有!哈哈!还是聊聊对其中一些配置的使用感受吧:


    1. 方向盘加热在冬天确实是个很牛的功能,加热速度挺快。整个方向盘大概只有下部五点和七点位置没有热度,当然这也不是常握的位置。座椅加热不光前排有,后排也有,这一点真的很良心啊!不过亲身体验,似乎后排的加热速度要慢很多;


    2. 前排座椅通风是个阉割版,背部居然没有通风,确实挺尴尬啊。有车友自己购买了座椅通风垫子,倒也算个解决办法;


    3. 雨刮使用中有异响,当然这不一定是原车的问题。我所在的公司有生产雨刮簧片的,对雨刮有一些了解。原车雨刮是质量最好的,4S的原装雨刮其次,品牌售后雨刮再次,杂牌雨刮最烂。之所以有异响,原因可能是前挡有油膜,或者雨刮胶条有脏污;


    4. 抬头显示(HUD)功能挺不错的,数据显示清晰、直观,导航时还有动画方向指示。不过显示的内容不能自定义有点拉后腿。驾驶模式改为雪地模式后,HUD也会自动改为雪地模式(蓝色字体),改回来还得到HUD设置里去改。


    5. 仪表屏太小,所以显示的内容一多就显得杂乱无章。虽然有三种显示模式可以选择,但没一个是令人满意的,一些信息显示时会屏蔽其他信息;


    HUD设置界面

    仪表屏确实有点小气啊


    6. 燕飞力士音响效果还算是不错,就是低音的解析度不高,不改设置的话听得脑瓜疼。我把设置改为高中低音-2+3+6,目前感觉还可以;


    7. 自适应巡航和智能巡航感觉在城市里使用的实用性并不是很大。智能跟车时容易被人加塞,急刹车也有点狠,一些特殊路况比如无标识道路、恶劣天气等等也会影响使用。在高速上智能巡航时,方向盘有时调整的频次有点高,感觉一般。驾驶辅助毕竟只是辅助,老驾驶员还是要相信自己,哈哈!


    8. 行车记录仪和540度环视是挺有用的配置。拿铁DHT常规8个摄像头,分别是:360影像是4个:前脸、后牌照位置、左右后视镜下方;前挡风玻璃上2个:一个前视识别路标和智能模块,一个行车记录仪;车内2个:一个A柱人脸识别,一个车内监控记录仪,选装流媒体后视镜再加1个。这么多摄像头,360环视在车辆四角还是有盲区的,大家开车时一定要注意,停车时可以切换车辙视角来观察盲区情况;


    9.由于拿铁DHT智能化程度很高,车内外摄像头、传感器比较多,然后车机的影音使用比较多,有些车友的蓄电池会发生亏电问题。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我之前发布的关于电量管理的帖子,尽量避免蓄电池亏电,影响电瓶寿命。


    音响的音质还算不错,低音是短板

    行车记录仪的录像现在不能手机下载,挺麻烦


    关于车机:


    拿铁的车机系统相对简单,可玩性不高,但是槽点还真的不少。上市这么久,各种奇奇怪怪的车机问题都出现,而且不是所有车都有,比如无网络、死机黑屏、音乐卡顿、行车记录丢录像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软件修复,但每次升级都会带来新的问题。个人猜测是不是软件开发时没有对所有批次的硬件做测试匹配,造成了兼容性问题?希望明年初的这一次OTA可以避免。


    车机在熟悉之后还是挺好用的,逻辑清晰,分类明确,常用的功能可以很快找到。哈哈,因为功能确实太少啦,现在基本上只听音乐。对于如何避免车辆启动时车机死机,我的方法是上车后,不踩刹车按启动键,只是上电,等车机开机动画结束后再踩刹车,按启动键进入Ready状态,这样卡顿的问题会少一点。


    对于车机语音助手“小魏同学”,我觉得语音识别率一般,简直是迷之听力。对于车辆操作,比如开关天窗、开关空调、调整音量等等的语音指示,小魏同学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导航说地址时,或者播放某首音乐时,就有点犯傻。最为尴尬的是在车上跟老婆或者其他乘客聊天,小魏同学还时不时的自己跳出来刷存在感,真无语!


    眼睛盒附近

    功能简单的车机系统


    驾驶感受:


    拿铁的驾驶时视野一般,车头盖比较高,挡住一部分视野,A柱盲区也挺大。我碰到几次转弯时有电动车被A柱挡住没有发现的情况,幸亏有雷达警示,所以说驾驶车辆还是要安全第一,不要过分自信,一定要勤观察。提车到现在,除了几次玩车用了运动模式外,一直选择经济模式。行驶时提速换挡都很平顺,只要肯踩油门,动力也很充沛,你完全可以当绿灯起步时那个最靓的仔。悬挂相对哈弗来说比较软,转弯半径也比较大,双车道的路现在很少能做到一把掉头了。


    拿铁的驾驶感受还是比较舒适的,EV模式下基本只能听到风噪和胎噪。我觉得NVH做的是中上水平,开着音乐感觉挺好,不过关掉音乐,在低速静默状态下,胎噪真的比较明显,这也可能跟我的车是固特异轮胎有关。比较难以忍受的一点是静止状态下的发动机突然启动,会打破整体的静谧性,显得非常突兀。原本还有72码换挡时的发动机吼声,但是经过几次HCU升级后,这种情况已经大有改善。


    A柱盲区还是有点的

    固特异轮胎


    油耗与用车成本:


    我是今年植树节提车的,目前开了6677公里了,平均油耗6.35L/百公里,平均每公里0.48元。最低的油耗到过3.8L,高的时候也会接近10L。不过对于一个自重接近1.8吨的SUV,这个油耗水平我还是很满意的。今年总的用车成本也不是很高,有兴趣的车友可以去看之前发布的2022年费用总结。


    继续来谈谈油耗吧。油耗这玩意,影响因素太多啦,起步动力电池的电量、里程、路况、工况、驾驶习惯、环境温度等等等等。拿铁这种小电池的油混车型,各种模动能回收式的差异并不大,最重要的是要松油门后能滑到你想到的位置,避免一脚油门和一脚刹车的情况。


    首先,开空调与否确实对油耗有影响,我在夏天的时候,平均油耗接近7L。冬季时,开外循环暖风,平均油耗也会在6.5L左右。所以我认为拿铁DHT最合适的环境温度是10-20度。其次,单程里程超过10公里,一般也能得到比较低的油耗。我上下班单程只有7公里,油耗上班一般在6-7L,下班一般在5-6L。


    对于拿铁DHT这款车来说,油耗高低就是动力电池充放博弈的结果。尽量延长EV模式行驶的时间和里程,油耗自然就低了。我自己的省油技巧,说个几点供参考:


    1. 驾驶模式可以设置为经济,在市区道路动能回收可设置标准,在高架和高速道路就设置成弱。行驶时提前判断前方路况,少猛踩油门、少猛踩刹车。轻点刹车,增加动能回收,减少发动机启停次数。


    2. 高温天气,尽量不要让车子暴晒。购买遮阳伞或遮阳帘,避免车内气温过高。用车时先打开车门散热。空调设置自动模式,先外循环,温度下降后再开内循环。温度设置在24.5正负2度。


    3. 油门不要猛踩,速度尽量保持平稳,有条件低速时保持在40-50公里左右,快速路保持在73-80公里左右。目的是尽可能的多进EV或者让发动机保持在1500的低转速。当发动机启动时,速度平稳后可以抬一下油门,一定概率就会进入EV模式;


    说了这么多,其实平时大多数时候还是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毕竟车是为人服务的,过分佛系就失去了一些驾驶乐趣。不过拿铁这种混动车型,只要不是暴力和短途驾驶,油耗也不会太高的。


    偶尔开出的低油耗


    行驶了6677公里


    【冬季用车感受】


    现在已经进入冬季,这也是提车后遇到的第一个冬天,再继续分享一些冬季用车的感受吧。


    1.拿铁的很多功能,如座椅调节、氛围灯、停车监控、多媒体屏显示、音乐播放等都是用的小电瓶的电。但是蓄电池电量小,充电电压低,冬天气温低的时候充电速度也变得更慢。大家是不是也觉得现在的电量很少能上到80%以上呢?建议车友们可以关闭一些功能,比如氛围灯、近车解锁等等,也不要让空调随着车辆启动而自动启动。如果查看App发现电量低,可以开启远程启动15分钟以上进行充电。有时候远程启动完成后电量数据没有变化,这是系统需要自学习,静置4小时以上,再刷新状态,电量就会上去了。


    2. 拿铁的远程控制是终身免费的,冬季用车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功能来提前热车。冬天车内温度较低时,不要打开极速升温模式,这样会同时启动发动机和空调,效果其实并不好。我一般只是远程启动发动机热车,使水箱温度升高,最多开启座椅加热。等上车之后,不开AC,直接外循环吹暖风,车内温度很快就会提高,这样对除雾也有帮助。


    3. 冬季空调的使用。拿铁的空调没有电加热,只能靠发动机余热“加热”水箱,通过外循环来吹暖风。建议当水箱温度过一格半后,空调设置21度,不要开启AC,开外循环利用余热来吹暖风。刚开始不要开内循环,前挡上会起雾,等待车内温度上升后可以打开内循环。内外循环需要适当切换,以保持驾驶室内空气流通。


    远程控制界面

    开启方向盘加热


    【总结】


    提车八个多月,拿铁可靠性还是不错的,没有发生什么故障。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物,车也不例外。八个月前选择它,八个月后我也没有后悔。总体来说,这款车,真的如同一杯拿铁,值得你细细品味。


    新的一年,继续相伴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