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检测方法,高低油箱。

    2023-05-28发布于:秦PLUS DM车友圈

    纯燃油车整个循环周期内发动机都在运行,并且在怠速和低速工况下更是有着最高的脱附效率(此时进气歧管真空度最高,脱附流量最高),而混动车型的设计初衷就是用EV/HEV模式取代怠速和低速这2个发动机最低效的区间,这是导致“常压油箱”混动车蒸发排放失效的根本原因,所以才会使用高压油箱将汽油完全封死而无法逃逸。 ​有人提到了比亚迪关于常压油箱的专利,这份专利描述了油箱外置的冷却袋可以将汽油蒸汽冷凝为液态汽油,专利里的目的写的很清楚“避免燃油蒸汽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油箱的压力升高”,并没有任何与蒸发排放控制相关的论据,油箱压力升高和蒸发排放控制是2个概念。要知道在国六做蒸发排放测试的时候,碳罐被提前用汽油蒸汽加载到2g击穿,此时的碳罐几乎没有任何工作能力再吸收油箱内的汽油蒸汽。在接下来的高温行车阶段,考虑到混动车有限的发动机运行时间,即使没有燃油箱,仅仅是碳罐内残留的汽油蒸汽都很难被完全消耗。 有人也提到了在长时间纯电模式下,比亚迪会强制启动发动机运转,这样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油箱和碳罐内的燃油蒸汽排放。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六法规的测量工况是热浸+两昼夜,车子都是在静置状态下测量排放结果,不允许发动机启动,所以没有任何意义 ​比亚迪的回复里提到了长城提供的测试车辆里程没有达到3000km,这一点确实不符合国六法规对于开发阶段车辆的磨合要求,但是法规对于量产以后的车型也会抽查监督确保其生产一致性,而这也是此次长城的切入点,这种情况下磨合与否已经是无关痛痒了。补充一下,其实车辆太新或者太老都会使得蒸发排放测量结果恶化,这里的磨合其实并不是针对发动机,而是对于燃油系统各个部件。因为如果车辆太新(比如刚下线的0公里车辆),燃油箱的Green Tank效应甚至会导致汽油无法被加入而跳枪,塑料油箱的HDPE粒子与汽油分子的融合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如果车辆太老(比如达到国六A的耐久里程16万公里),碳罐内活性炭的工作能力已经严重退化,也会影响排放结果。长城的送检车辆已经达到450-670公里,严格意义上讲已经趋于稳定状态了,因为油箱内部一直有汽油对整个系统进行老化。最后一点,法规里只是建议“尽量使用发动机模式”进行磨合,不是强制性的,意味着只要生产商自信到3000公里全程使用纯电模式磨合,也必须满足排放法规。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去年高调宣布放弃了燃油车的开发,全面转向混动和纯电路线。但如果比亚迪的国六发动机技术先进到可以抛弃欧美的主流路线,并且成本更低,完全可以技术输出扶贫欧美市场,为何要放弃呢? 更有意思的是,比亚迪的车型是在中汽研测试合格得到国家环保认证许可的,而长城做为举报者(属于第三方),也是在中汽研拿到了测试不合格的结果才发表了声明,发人深思!

    作者提到的车系:


    • 也有可能是比亚迪掌握了长城都没掌握的黑科技,实现了使用常规油箱也能排放达标。就像国产航母福建号一样,使用常规动力实现了老美福特号采用核动力才能用的电磁弹射器一样。是不是老美也要和长城一样举报我国不用核动力就用上了电磁弹射器

      评论发表于2023-05-28
      • 黑别人,洗白自己,简称“黑科技”

        回复发表于2023-05-28
      • 呵呵,到底谁黑谁有关部门结果为准。此外长城没入坑新能源车市场的时候,比亚迪就上了高压油箱。比亚迪高层不会傻到在新车型上用违规的油箱吧?既然不会,就是掌握了某种技术。一般技术都是商业秘密,友商不知道很正常。我们群众别乱猜了,等结果出来就好了。

        @TV8864黑别人,洗白自己,简称“黑科技”

        回复发表于2023-05-28
    • 打脸来得啪啪响,昨天还说有黑科技用不着高压油箱,结果连夜换成高压油箱

      评论发表于2023-05-29
      • 比亚迪办事效率这么高吗?设计制造供应。国家备案。产线几天完成了。

        回复发表于2023-05-31
      • 家里卫生间换个马桶也没这么快吧

        回复发表于2023-05-31
    • 从今天到后天头像从今天到后天头像

      从今天到后天

      秦PLUS DM车主·车龄2年

      • 精英创作者LV3精英创作者LV3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3登录大师LV3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4懂车智多星LV4

      估计高压油箱还是会好些,不然为啥出口的同款都用的高压油箱?

      评论发表于2023-05-28
      • 回复发表于2023-05-28
      • 一张图,真假不知啊,b站有个up主的视频,你看看,是高清原图,可不是什么高压油箱,低压油箱,颠覆你三观...真假自己想想

        回复发表于2023-05-28
    • 巧克力0512头像巧克力0512头像

      巧克力0512

      宋PLUS DM车主·车龄3年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 登录大师LV4登录大师LV4
      • 懂车评论员LV4懂车评论员LV4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4懂车智多星LV4
      • 懂车帝4周年懂车帝4周年

      在静置实验前,整车已经进行了高温运行处理,此时碳罐的吸附能力已经完全释放,应对48小时的静置测试绰绰有余。

      评论发表于2023-05-28
    • 图方面介绍到,应对国六法规有两种方案:1、整体炭罐系统(常压油箱方案);2、非整体仅控制加油排放炭罐系统(高压油箱方案)。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案,法规已明确规定有不同的测试方法。 其中,采用整体炭罐系统的车辆测试时,预处理最后阶段有一段高温行驶,在高温行驶前车辆必须是满电状态(法规明确要求,这个要求是关键),且炭罐是击穿状态(已吸附饱和),这样整个高温行驶过程发动机就没机会起动,炭罐得不到足量冲洗。到了热浸(1h)和2日昼夜测试阶段(48h),油箱新产生的燃油蒸气会被完全排到大气中,造成实验失败和环境污染。 所以,目前行业内基本都是采用非整体仅控制加油排放炭罐系统,即高压油箱方案。”

      评论发表于2023-05-30
      • https://dcd.zjbyte.cn/i7239598670914896444/?=&link_source=share&aid=36&app=automobile&iid=829473437004716&share_token=4eb035f9-c507-48c4-8426-49958aa6309a

        评论发表于2023-06-02
      • 那要是照你怎么说 纯油不用高压油箱的也不合格喽

        评论发表于2023-05-28
      • 你比国家三部委厉害👍🏻

        评论发表于2023-05-30
        • 胡证杨头像胡证杨头像

          胡证杨

          星瑞车主·车龄3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4登录大师LV4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2020年北京车展2020年北京车展
          • 持之以恒LV4持之以恒LV4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常压常压

          评论发表于2023-05-31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