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广汽集团2024年的“成绩单”;营收利润双降、净利润暴跌81%的惨烈数据,让这家老牌车企直接冲上热搜。
不过最让人好奇的是,为啥广汽明明喊着要“强自主”,却对传祺这个亲儿子品牌爱搭不理?今天咱们就掰开财报,看看这背后的“豪门恩怨”和“生存智慧”。

财报暴雷:利润暴跌81%,广汽的“中年危机”有多严重?
打开财报先来划重点:2024年广汽营收1077.84亿,同比跌17%;净利润只剩8.24亿,比去年缩水81%。这数据,简直比股市里被割的韭菜还惨。

合资品牌“塌房”:广丰、广本两大“利润奶牛”销量暴跌超20%,直接让投资收益缩水15%。这就像家里原本赚钱的大哥突然失业,全家都得勒紧裤腰带。
自主品牌转型“卡壳”:传祺和埃安加起来卖了78.95万辆,虽然新能源占比55%,但总销量还是跌了10%。好比学霸偏科严重,数学满分但语文不及格,总分还是上不去。
价格战“内卷”伤身:为了抢市场,广汽全年狂砸180亿补贴,结果销量没救回来,利润反而被“薅秃”。这波操作,堪比双十一剁手后吃泡面还债的打工人。

传祺为何“失宠”?三大原因揭秘
明明广汽喊着“强自主”,传祺却像个被冷落的“长子”,究竟为啥?
1. 资源有限,得先救“尖子生”埃安
新能源赛道“扛把子”:埃安全年卖37.5万辆,虽然增速放缓,但新能源占比55%,妥妥的转型主力军。相比之下,传祺的新能源车型(含混动)销量18.6万辆,虽然增长129%,但整体销量还是靠燃油车撑场面。
所以,家里俩孩子,一个能冲刺清华(埃安),一个只能保底二本(传祺),爹妈肯定先给清华娃报补习班啊!
2. 传祺的“人设”尴尬:燃油车不香,新能源不够硬
燃油车市场萎缩:传祺主打的MPV和燃油车,在价格战里被特斯拉、比亚迪们降维打击。
新能源转型慢半拍:虽然传祺混动车型增长快,但消费者更认纯电品牌(比如埃安)。就像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再流畅,也干不过苹果的iOS。
3. 战略调整:广汽在下一盘“高端局”
抱紧华为大腿:广汽砸15亿和华为搞了个“华望汽车”,瞄准30万+高端市场。传祺定位中端,自然得给新项目让路。
海外市场闷声发财:传祺在海外卖了10.2万辆,增速92%,但广汽现在的重点是东南亚工厂和欧洲市场,国内资源自然倾斜有限。

广汽的未来:是绝地反击,还是继续“躺平”?
虽然财报惨淡,但广汽手里还有几张“王牌”:
- 海外市场成“救命稻草”:12.7万辆出口,毛利率14.7%,比国内高出一截。这波操作,的确是在国内卷不动,跑去东南亚当“地头蛇”去了。
- 技术突围:L3自动驾驶、华为智驾系统陆续上车,明年还要量产飞行汽车。广汽这是要上天啊(字面意思)!
- 合资品牌“回血计划”:广丰、广本要搞平台化降成本,新能源车毛利率目标15%。能不能成?得看日系车能不能放下“燃油车情怀”。

结语:传祺的“冷板凳”还要坐多久?
传祺的处境,像极了班里那个成绩中等、没啥特长的学生;家长(广汽)不是不爱,只是眼下得先保尖子生(埃安)和特长班(华望)。不过话说回来,广汽要是真想把自主品牌做大,传祺的燃油车基本盘和海外潜力,还是得好好挖一挖。
毕竟,广汽传祺这个品牌在广东本土就有着非常好的口碑,从燃油车时代靠着一款GS4在一众合资大佬中杀出重围,到商务M8进入20万的圈子,其中所作努力是不可否决的;广汽传祺新能源能有129%的增速不正说明这个品牌的潜力吗?
舍近求远去重新打造一个埃安品牌,投入海量的资源重复挤压自己“亲儿子”传祺,这一昏招该停下来了;在广汽埃安网约车的印象已经刻入用户脑海之后,在广汽阵营里广汽传祺品牌显得更加耀眼了!

全文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