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比亚迪以427万辆新能源车销量登顶全球,市占率33%意味着每卖出3辆国产新能源车,就有1辆挂着比亚迪标。更惊人的是,其汽车业务毛利率逆势冲上22.31%,碾压特斯拉(17.9%)、小米(18.5%),甚至逼近BBA燃油车水平。价格战下单车均价降了1.5万,但成本降幅比售价多砍2%,自研三电、激光雷达和芯片的垂直整合模式,硬生生撕开利润空间。

比亚迪的应付账款飙至2416亿,相当于每卖一辆车就占用上游5.7万资金。供应链龙头保隆科技因“亏不起”退出摄像头模组竞标,精密零部件商广东鸿图净利润率被压到4.6%。业内流传着一份内部邮件:比亚迪要求2025年供应链再降10%。尽管官方称“非强制”,但供应商私下吐槽:“跟着迪王走量,利润薄得像刀片。”
比亚迪一边狂砸531亿研发费(超过全年净利润),一边裁撤中低阶智驾团队,30%员工被优化。内部人士透露:“一套供应商的L2方案才几千块,自研中低阶纯属烧钱。”资源全押宝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半年扩招4000人,但华为、小鹏已跑在前头。王传福的豪赌很明确:智能化战场只争第一,不做陪跑。
腾势、仰望、方程豹三大高端品牌2024年卖了19.6万辆,占比不足5%。唯一爆款腾势D9贡献超一半销量,百万豪车仰望U8全年仅3.2万辆。2025年比亚迪密集推汉L、唐L(预售27万起)和仰望U7(62.8万起),但消费者质疑:“20万的车标突然卖70万,品牌力撑得住吗?”
比亚迪海外销量41.7万辆,但欧洲建厂、东南亚铺渠道需要真金白银。2024年末现金储备缩水63亿,3月港股闪电配售435亿港元补血。分析师算了一笔账:600万辆年销量目标需吃掉中国新能源市场近半份额,海外增速必须翻倍。
靠压榨供应链和自研技术守住毛利率,但供应商逼近临界点;押注高阶智驾和高端化,却要直面华为、特斯拉的狙击;海外扩张烧钱凶猛,国内价格战远未结束。王传福的“技术鱼池”还能捞出多少杀手锏,将决定这个万亿帝国是继续碾压,还是盛极而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