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车主苦等四个月修车无门!哪吒汽车危机背后的“绝版车”困局

    浙江一位哪吒S车主发现方向盘滚轮故障后,4S店要求更换总成,但配件至今未到货。等待期间,当地维修门店突然关停,车主辗转多地仍无果。类似投诉在社交平台激增:车窗失灵、座椅故障、车机卡顿……问题五花八门,但核心矛盾一致——“厂家不供配件,修车全靠运气”。


    自2023年10月起,哪吒汽车被曝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集体上门讨债。内部动荡导致销量断崖式下跌:2024年一季度交付量同比暴跌50%,部分车型月销仅百辆。为缓解现金流,哪吒推出“债转股”方案,将70%供应商欠款转为股权,试图捆绑上下游“赌翻身”。但供应商直言:“拿不到钱只能认栽,但谁敢继续供货?”


    一辆方向盘总成缺货背后,是零部件供应链的全面断裂。有汽修从业者透露,哪吒部分配件已从电商平台下架,二手市场残次品价格翻倍。更严重的是,车主面临“修不起也卖不掉”的困局:二手车商对哪吒车型压价超40%,甚至有车商明确拒收。“十几万买的车,现在卖5万都没人要,修车还要倒贴钱。”一名车主无奈表示。


    哪吒并非孤例。宝沃、众泰等品牌消失后,车主至今面临“配件靠拆车、维修靠民间”的窘境。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有超20家车企销量不足万辆,其中8家已实质性停产。这些品牌多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但低价背后是研发投入不足、供应链掌控力弱,一旦市场遇冷,极易引发连锁崩塌。


    汽车作为高频使用的大件消费品,品牌存续能力应成为购车核心指标。部分消费者为追求“性价比”选择小众品牌,却忽视后续维保成本与资产贬值风险。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车辆故障导致的通勤中断、维修支出,可能直接冲击生活稳定性。


    车企淘汰赛加速的当下,消费者需用“长期主义”重新评估购车决策。经营数据、供应链透明度、股东背景等硬指标,比配置单上的参数更有现实意义。若仅因“便宜几万”押注危机品牌,最终买单的仍是普通车主。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