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已诞生了100多年,现在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关于什么是汽车,从更广泛的一般意义上来说,汽车是一种复杂的机械交通工具,它融合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多个系统,通过燃烧燃料(如汽油、柴油等)或利用电能等其他能源,将化学能或电能等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在各种道路条件下行驶,为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式。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汽车还具备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网联化等功能,成为了一个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移动平台。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 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汽车是指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
载运人员和 / 或货物(物品);
牵引载运人员和 / 或货物(物品)的车辆;
特殊用途。
该标准还规定了汽车的一些具体技术特征和分类方法,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轿车、客车、货车、越野车、专用汽车等不同类型的车辆。
在国际上,汽车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自行驱动的轮式机动车,用于在道路上运输人员或货物。这个定义强调了汽车的自行驱动和轮式结构这两个关键特征,并且明确了其主要使用场景是道路运输。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一些国际组织在相关标准和文件中,也大致遵循这样的定义来对汽车进行分类和规范。
汽车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但根据动力布置与驱动形式进入分类是最广为接受的一种方式。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发动机位于车前,由前轮驱动。这是轿车上盛行的布置形式,结构紧凑,能减小轿车质量、降低地板高度,可改善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且发动机散热条件好,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但上坡时驱动轮附着力会降低,前轮同时负责驱动和转向,结构复杂,工作条件恶劣,在极限驾驶时易出现转向不足。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在车前,后轮为驱动轮。是传统的布置形式,被大多数货车、部分轿车和部分客车采用。车辆前后重量分配较为均衡,操控性能好,加速和爬坡时后轮驱动力强,行驶稳定,维修保养方便,但传动部件多,传动系统质量大,传动轴会占用车内空间,燃油消耗相对较高。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发动机在车后,由后轮驱动。是目前大、中型客车盛行的布置形式,少数轿车也采用。能降低室内噪声,有利于车身内部布置,可充分利用车厢面积,降低车身地板高度,但后轮轴负荷大,可能导致操控时转向过度,且发动机后置散热和维修难度较大。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发动机置于前后轴之间,后轮驱动。是大多数跑车及方程式赛车采用的形式,部分大中型客车也会采用。将发动机布置在驾驶员座椅之后和后轴之前,有利于获得最佳轴荷分配,可提高汽车性能,但发动机占用驾驶舱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和实用性,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全驱动(AWD):通常发动机前置,在变速器后面装有分动器,将动力输送到全部车轮。这是越野汽车特有的形式,部分豪华车和高性能跑车也会采用。四个轮子都有动力,对地附着率最大,通过性和动力性好,但传动系统复杂,成本高,油耗相对较高。而全驱动还可以再进一步细分为:
分时四驱:驾驶者可手动在两驱和四驱之间切换,根据路面情况选择驱动模式,比较经济,常用于越野车或四驱 SUV,但操作相对麻烦,在切换时需要停车操作。
全时四驱:前后车轮永远维持四轮驱动模式,发动机输出扭矩按一定比例分配在前后轮上,驾驶操控性和行驶循迹性好,但油耗高,且部分系统在一个轮胎离开地面时可能出现问题。
适时驱动:车辆通过电脑控制自动选择驱动模式,正常路面一般采用后轮驱动,遇到不良路况或驱动轮打滑时自动切换到四轮驱动,操作简单,但电脑反应有延迟,驾驶乐趣相对不足。
至于其它的分类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按用途分类
乘用车: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 9 个座位。具体又可细分为轿车、SUV、MPV、跑车、皮卡等。
商用车:用于商业运营的汽车,主要是运送人员和货物。可分为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等。
按结构分类
轿车:车身结构一般为三厢式或两厢式,具有封闭式车身,有四个或四个以上座位,一般最多可容纳 5 人,通常发动机排量相对较小,注重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具有越野性能和通过性较好的特点,车身较高,坐姿高,视野开阔,一般采用四轮驱动,部分也有两轮驱动版本,车内空间较大,可容纳 5 人或 7 人。
MPV:多用途汽车,车身造型较为方正,车内空间宽敞,座椅布局灵活,一般可容纳 7-8 人,适合家庭出行或商务接待。
跑车:以操控性能和速度为主要设计目标,通常具有低矮的车身、强劲的发动机、优秀的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座位一般为 2 座或 2+2 座。
皮卡:兼具轿车和货车的功能,前面是轿车的驾驶室,后面是开放式的货箱,可用于载人载货,在一些地区常用于工程作业或农村运输等。
客车:车身较长,有多个座位,用于载运大量乘客,主要分为小型客车、中型客车和大型客车等,广泛应用于城市公交、长途客运、旅游客运等领域。
货车:主要用于运输货物,根据载重量可分为微型货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和重型货车等,车身结构有栏板式、厢式、罐式等多种形式。
按动力来源分类
燃油汽车:以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为动力来源,通过发动机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车辆行驶。燃油汽车技术成熟,续航里程长,但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完全依靠电池储存的电能驱动,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具有零排放、噪音小、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但存在续航里程有限、充电时间长等问题。
混合动力汽车:同时配备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可根据行驶工况自动切换或同时使用两种动力源,综合了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部分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耗和排放。
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等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电动机提供动力,排放物主要是水,对环境友好,但目前燃料电池技术成本较高,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
其他动力汽车:如以天然气、甲醇等为燃料的汽车,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环保、成本低等特点,但在市场上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
公路用车:设计用于在良好路面的公路上行驶,其速度、舒适性等性能是按照公路行驶条件来设计的,对车辆的通过性要求相对较低。
非公路用车:主要用于矿山、工地、林区等非公路场所,如矿用自卸车、工程装载机等,这类车辆通常具有强大的动力、较高的离地间隙和良好的越野性能,但行驶速度相对较慢。
按车辆尺寸分类
微型车:车身尺寸较小,一般长度在 3.5 米以下,宽度在 1.6 米左右,高度在 1.5 米左右,发动机排量通常在 1.0L 以下,如奇瑞 QQ、长安奔奔等。
小型车:长度一般在 3.8-4.3 米之间,宽度在 1.7 米左右,高度在 1.5-1.6 米之间,发动机排量在 1.0-1.6L 之间,如大众 Polo、丰田致炫等。
紧凑型车:长度大致在 4.3-4.6 米,宽度在 1.7-1.8 米,高度在 1.4-1.5 米,发动机排量一般在 1.5-2.0L,像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等。
中型车:车长通常在 4.6-4.9 米,宽度在 1.8-1.9 米,高度在 1.4-1.5 米,发动机排量多在 2.0-3.0L,例如宝马 3 系、奔驰 C 级等。
中大型车:长度一般超过 4.9 米,宽度在 1.85 米以上,高度在 1.5 米左右,发动机排量一般在 2.5-4.0L,如奥迪 A6L、宝马 5 系等。
大型车:车身长度通常在 5 米以上,宽度超过 1.9 米,高度在 1.5 米以上,发动机排量较大,一般在 3.0L 以上,如奔驰 S 级、宝马 7 系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