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激光雷达+摄像头双重保障,比亚迪智能驾驶更胜一筹

    老六唠车头像老六唠车头像
    老六唠车02-18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驾驶技术愈发受到重视。在 2 月 10 日举办的相关行业交流活动中可以看到,在众多投身于该领域的公司中,特斯拉与比亚迪因其独特而先进的技术路线脱颖而出。前者依靠纯视觉系统降低成本,后者则采取融合策略,结合激光雷达与摄像头优势互补。尤其是比亚迪,凭借强大的硬件配置及创新算法,在提高车辆感知决策能力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实力。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的优势与局限
    其一是走纯视觉路线的特斯拉,主要以摄像头模拟人的双眼识别目标。该方案可有效节约造车成本,降低入门门槛。然而,这种方案在复杂场景下的兼容性存在一定局限,单目摄像头可能会出现场景识别偏差情况。特斯拉也因此不断优化其技术,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融合方案成为主流选择
    区别于纯视觉的技术路线,比亚迪、华为、百度等中国车企普遍选择融合方案。不过,在融合线上,各大车企也走出差异化路径。比亚迪通过自研BEV+Transformer算法架构,实现了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导航功能,支持无图城区道路导航,覆盖全国高速、高架、快速路以及多数城市和乡镇城区道路,可用路段高达90%。目前均已经认识到高精地图的局限性,开始转向其他方案。



    比亚迪的双重保障策略
    在这方面,比亚迪已经走得更远了。不同于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和新势力依赖高精地图的方案,比亚迪提出基于激光雷达+摄像头模组获取场景信息,实现双重保障。并凭借先进技术,能够对暗光环境或者低反射物体进行精准识别。可以说,比亚迪既集合了两者优势,又适应了各种场景。
    硬件配置与算力领先
    比亚迪通过软硬件深度融合,打造智能辅助驾驶最优解。强大的硬件配置、卓越算力以及自动驾驶算法体系加持,比亚迪致力于打造智能辅助驾驶的先进解决方案。



    在硬件配置上,目前搭载系统、正在进行泛化路测的车型,配备多个摄像头,共12个感知组件。无论是感知设备质量,还是数量,均显著领先于同级车型。
    在算力上,比亚迪全栈自研计算平台,最高算力达到508TOPS,未来通过板间级联方式,可持续升级为更高算力。要知道对比之下,英伟达最新Orin芯片算力为254TOPS。
    算法核心与持续进化
    不仅如此,算法更是核心杀手锏。比亚迪基于400万辆智能车的云端数据库和每月新增的数十万条驾驶场景数据,搭建深度学习框架,围绕感知决策能力,赋予系统持续进化的能力,让车辆能像人一样感知、思考和决策。截至2023年,系统已完成超过数百万小时的仿真学习时长,虚拟驾龄相当于人类司机数十万年,这不仅为实际应用提供强大支撑,也让系统不断成长,变得更聪明、更稳、更可靠。



    当前,电动化上半场尚未结束,下半场哨声却已响起,在新一轮技术竞赛中,谁能掌握智能驾驶的关键,谁就能赢得未来先机。为此,基于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比亚迪早在智能化是下半场的战略判断下成立了先进技术研发中心,专注于AI算法、AI基础设施、大模型等技术及平台的研发,负责构建比亚迪智能驾驶体系,打造全栈AI能力。相信未来在持续投入下,比亚迪的“天神之眼”能力、智能驾驶体系也将不断迭代进化,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从长远来看,比亚迪的战略布局为其赢得了宝贵的先发优势。无论是硬件配置上的领先还是软件算法上的突破,都显示出这家公司对于未来出行方式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洞察。尤其是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比亚迪所展现出的技术创新能力无疑将成为其最坚实的后盾。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有理由相信,比亚迪将在智能驾驶这一前沿领域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