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日本有0.6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几位车主给了答案,你咋看

    小唐来说车头像小唐来说车头像
    小唐来说车02-06

    车主1:

    中国人对小车兴趣不大,铃木擅长制造小车却已退出中国市场便是明证。国人偏爱大车,奥迪等大车型销量火爆,国产SUV尤为受欢迎。这并非仅因面子问题,大车空间宽敞,满足多人出行需求,适合中国家庭汽车占有量低的现状。

    相比之下,日本小车流行得益于政策扶持、街道拥挤及公共交通发达。日本人购车意愿低,农村购车者多于城市。


    国情、政策、消费观念及经济能力差异导致中日汽车选择不同。大车小车各有千秋,适合消费者需求才是王道。国人爱大车,实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车主2:

    中国消费者的购车心理也影响了K-CAR的市场表现。在中国市场上,消费者更加注重汽车的品牌、外观、配置和动力等方面。K-CAR虽然小巧实用,但在这些方面显然无法与主流车型相媲美。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往往会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权衡,K-CAR在这些方面并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不得不提到中日两国在汽车技术上的差距。日本在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储备。从最早进入中国的夏利和奥拓等车型可以看出,日本的小排量汽车不仅质量好、省油,还能带动空调等附加设备。然而,中国在引进和消化这些技术方面显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天津夏利和长安奥拓等车型在日方撤资后,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车主3:

    K-CAR:日本街头的微型代步神器,为何在中国难以立足?

    在日本的大街小巷,K-CAR以其小巧玲珑的车身和便捷实用的特性,成为了众多市民的代步首选。这种微型车在日本汽车市场的占比高达37.9%,其小巧的车身不仅适应了日本狭窄的街道,还因其排量小、省油而备受青睐。然而,尽管K-CAR在日本如此受欢迎,为何在中国市场上却难以立足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K-CAR的定义。K-CAR并非简单的微型面包车,它对于排量和尺寸有着严格的规定。排量一般不超过0.66L,车身尺寸也限制在长宽高不超过3400mm、1480mm、2000mm的范围内。此外,K-CAR的座椅数量也不得超过4个,载重量不超过350KG。这些规定使得K-CAR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市区代步工具,其小巧的车身和灵活的操控性在日本狭窄的街道上如鱼得水。

    然而,在中国市场上,K-CAR却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中国幅员辽阔,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家庭结构复杂,三世同堂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更加注重空间和功能性的需求。K-CAR虽然小巧便捷,但在空间上显然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中国政策上并没有对小型车给予足够的鼓励。在日本,购买K-CAR可以享受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如低税费、低保险费用等。而在中国,小型车并没有得到类似的政策扶持,这使得K-CAR在价格上并无明显优势。特别是在一些限牌限号的城市,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更大更实用的车型以满足家庭出行需求。

    .万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