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十不要”,助你成为老司机
一、不要酒后驾车
酒后驾车是极其危险且违法的行为。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导致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例如,正常情况下,司机看到前方有障碍物,能在 0.5 秒内做出反应并刹车,但酒后可能需要 1-2 秒甚至更久。这短短的几秒,可能就会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一旦被交警查获,还会面临严厉的法律处罚,包括吊销驾照、罚款,甚至刑事拘留。

二、不要疲劳驾驶
长时间驾驶会使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疲惫状态。当连续驾驶超过 4 小时,人的注意力会明显下降,容易出现打瞌睡、走神等情况。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可能导致车辆偏离车道,与旁边车道的车辆发生碰撞。所以,驾驶途中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每 4 小时左右就停车休息 20 分钟左右,活动一下身体,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三、不要超速行驶
超速行驶会使车辆的制动距离大幅增加。以一辆时速 60 公里的车为例,其制动距离大约为 20 米左右;而当车速达到 120 公里/小时时,制动距离可能超过 50 米。一旦前方出现突发情况,如行人横穿马路、前方车辆突然刹车等,超速行驶的车辆很难及时停下,极易造成严重事故。而且超速还会增加车辆的油耗,对车辆的机械部件也会造成更大的磨损。

四、不要随意变道
在道路上随意变道是很多交通事故的诱因。变道前一定要先通过后视镜和侧视镜观察后方车辆的情况,提前打开转向灯,确认安全后再平稳变道。如果突然变道,可能会与后方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刮擦或碰撞。在高速公路上,随意变道更是危险重重,因为高速行驶的车辆惯性大,一旦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五、不要分心驾驶
开车时使用手机、吃东西、与乘客大声交谈等行为都属于分心驾驶。据统计,使用手机分心驾驶时,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的 23 倍。比如,低头看手机 3 秒,在时速 60 公里的速度下,车辆相当于盲开了 50 米左右,这期间前方路况的变化完全无法察觉,极易引发事故。所以,开车时要集中注意力,把全部精力放在观察路况和操控车辆上。

六、不要跟车过近
保持安全车距是避免追尾事故的关键。一般来说,在城市道路,车速在 30-40 公里/小时时,安全车距应保持在 10 米左右;在高速公路上,车速在 100 公里/小时时,安全车距应至少保持 100 米。如果跟车过近,当前车突然刹车时,后车很难及时反应并停下,容易造成追尾。特别是在雨雪等恶劣天气,路面湿滑,车辆的制动性能下降,更应加大车距。

七、不要强行超车
超车时要选择合适的路段和时机。在视线不佳、道路狭窄、前方有弯道或交叉路口等情况下强行超车是非常危险的。例如,在弯道超车时,由于视线被遮挡,无法看到对向车道的情况,很容易与对向来车发生正面碰撞。超车前要提前打转向灯,通过后视镜和侧视镜观察后方车辆,确认安全后平稳加速超车,并在超车后及时回到原车道。

八、不要忽视车辆保养
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基础。发动机、刹车系统、轮胎等关键部件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比如,刹车片磨损过度不及时更换,会导致刹车距离变长,刹车效果变差;轮胎胎压不足或磨损严重,容易出现爆胎等情况。所以,要按照车辆说明书的要求,按时进行保养,检查各项部件的性能,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九、不要在车内放置危险物品
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如打火机、摩丝、杀虫剂等,在车内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爆炸。还有尖锐物品,如剪刀、水果刀等,如果车辆发生碰撞或急刹车,这些物品可能会飞起来伤到车内人员。所以,车内不要放置这些危险物品,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十、不要开斗气车
在道路上遇到其他车辆的不文明驾驶行为,如加塞、别车等,不要心生怒气,与对方开斗气车。斗气车时,双方都容易做出一些危险的驾驶动作,如突然加速、急刹车、猛打方向盘等,这些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要保持冷静,以安全驾驶为首要原则,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遵守这“十不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才能在道路上安全行驶,成为真正的“老司机”。
———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