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智界S7延迟交付、交付顺序混乱等问题引发了车主不满,不少车主在各大社交媒体发文吐槽,引发了不少关注,从车主吐槽的内容来看,最主要的不满集中在新车延迟交付、交付顺序混乱上。
据《车壹条》从鸿蒙智行门店了解到的信息,智界S7共推出四个版本车型,其中Max和Max RS版本交付时间在4-6周,Max+版本要到2月份才能开始交付,而入门的Pro版本则要到今年4月才开始交付。
2023年11月28日,智界S7正式上市,售价为24.98万-34.98万元,上市时官方曾强调新车将“上市即交付”, 作为一款上市不到两个月的新车,交付肯定会有一个爬坡期,但智界S7目前的交付周期确实不算短,再加上隔壁问界M7的交付爬坡速度做对比,也难怪智界S7的车主“愤怒”。那么智界S7开局不利的问题到底出在哪?这个“锅”到底该华为来背还是奇瑞来背?
智界S7“难产”问题出在哪?
从车主发布的吐槽帖来看,车主们愤怒的点在于,智界官方在宣传初期曾强调过“上市即交付”,且销售人员在与下订车主沟通时,也一直在以“早定早提车”来催促车主转大定,同时新车上市24小时后官方就宣布新车已经收获超万台的订单,订单的火爆也让车主们决心早早下定。

然而,新车上市后,等待提车的车主们却发现曾经承诺的提车日期一拖再拖,甚至导致一些上海买家的新能源指标被拖过期;还存在交付顺序混乱的问题,下定日期晚的车主反而更早拿到了车。
智界S7准车主们还对销售人员的服务表示不满,他们控诉交付群相关交付人员对车辆不了解,回复问题速度慢,还会有诸如“刚在交付M7”、“客户在看M9”等理由,让焦急等待交付的准车主们感受到了区别对待。
已经提车的车主也表示,智界S7存在品控问题,包括尾灯对不齐、缝线对不齐、把手内陷、软件BUG等一系列问题。

虽然全新车型一定都会有一个产能爬坡期,但高调宣布上市即交付,且背靠制造实力雄厚的奇瑞体系的智界S7,被车主们以为会有更好的表现,而且作为与智界S7同平台的兄弟车型,星途星纪元ES(图片|配置|询价)于2023年12月20日上市,比前者晚了22天,但两车12月的交付量差不多,都在700多辆的水平,星纪元ES销售还表示15天内即可交付新车。
两相对比之下,引发了外界关于智界S7是否与星纪元ES存在内耗,而奇瑞更重视星纪元ES的疑问。众所周知,新车交付周期过长必然会导致潜在消费者转而考虑竞品车型,而两车作为同平台车型,本身就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且星纪元ES还在前几天大幅下调售价至19.88万-33.98万元,起售价比智界S7低了约5万元。
如此来看,奇瑞确实有理由“厚此薄彼”,不过,《车壹条》并不认为智界S7交付迟缓是奇瑞“刻意为之”,最核心的原因大概率是华为和奇瑞合作的磨合,毕竟双方都是非常强势的企业,又是首次如此深度的合作,磨合时间肯定要长一些。
据《车壹条》打探了解,目前星途星纪元ES(奇瑞)和智界S7(华为)在奇瑞生产线属于共线生产共享产能,因此在资源供应上难免需要兼顾“一碗水端平”。当然,后期不排除随着智界S7的持续火爆,加上华为通过有效谈判,为其争取到独立生产线以缓解类似的资源供应瓶颈。

此外,从智界S7准车主的吐槽也能看出来,他们选择智界S7的原因正是看中了华为HarmonyOS 4鸿蒙座舱和华为ADS高阶智驾等智能化表现,而这也是智界S7与星纪元ES最为明显的差别。
对于两车的关系,奇瑞官方早已明确表达过,星纪元ES主打舒适定位,智界S7风格更运动,不会互相竞争,两个车都要往前跑,“联手打人家,不是自己打自己”。至于星纪元ES的售价下调,反而让这两款车内耗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了。
鸿蒙智行面临多品牌运营难题
智界S7到底为何交付迟缓,我们暂时还只能推测,但通过智界S7此次事件,华为鸿蒙智行的多品牌运营问题则确实的付出了水面。
其实这一隐患从华为决心要将所有的智选车合作品牌均纳入鸿蒙智行体系下就已经埋下了,随着合作品牌和车型越来越多,华为必然要面临鸿蒙智行资源分配问题,而且这里提到的资源分配问题可不只是简单地鸿蒙智行授权门店里到底要摆哪些车。

从问界品牌及车型的诞生看,华为对赛力斯进行了系统性的深度改造升级,从零部件供应到研发,从生产线到质量管理,从产品定义到线上线下营销,华为都掌握了主导,其资源投入可能超出外界预期。
问题也就来了,财大气粗如华为也不可能在所有的合作项目中都做这样的投入,就更不用说也不是所有的车企都接受华为如此强势主导了,所以合作品牌一多,这些资源该如何投入就是首要问题。
第二步就是运营问题,大到各合作项目产品如何定位、如何避免内耗、如何做差异化营销,小到华为鸿蒙智行授权门店到底该摆哪几台车、销售人员到底该优先推哪几台车,都是华为必须平衡好的。
就以此次智界S7准车主的发帖内容看,智界S7的销售人员明显也身兼问界车型的销售、试驾和交付等工作,一边是销量火爆的问界,一边是销量暂时未见明显起色的智界,销售人员会把精力放在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实际上,华为也在着手解决上述问题,比如2023年,鸿蒙智行就曾向全国78座城市开放加盟用户中心,此前华为也曾表示会通过改造现有门店和新建门店的方式,持续扩充渠道数量。
可数量越多运营难度越大,华为能否打造出一套鸿蒙智行统一的管理运营流程,妥善处理好该体系下多车企合作伙伴的关系,目前来看极具挑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