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光元:丰田连续三年夺冠,2022销量再超1000万辆。

中国新能源世界销量和汽车出口双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占比25%,纯电动出口占比新能源出口的95%左右,1到9月,海外出口排名如下:
4G光元:中国10年
1.上汽集团76.1万辆,上汽自主品牌主要包括MG名爵,宝骏,荣威,五菱等,其中名爵出口量最大。
2.奇瑞64.8万辆,完全自主品牌
3.特斯拉26.5万辆,仅占340万出口量的7.8%,以后不要再说中国的汽车出口都是特斯拉顶起来的了。
4.长安26.1万辆,出口车型基本都是自主品牌。
5.吉利24.7万辆,完全自主品牌。
6.长城21.2万辆,完全自主品牌。
7.东风15.9万辆,出口车型基本都是自主品牌。
8.比亚迪15.4万辆,同比增长5.2倍,完全自主品牌。
9.江淮汽车12.7万辆,自主品牌。
10.北汽11.9万辆,自主品牌。
欧美日(除了西欧)早已押宝混动,混动对政府,对车企,对消费者,对基础设施都没有改变和损失。

现在中国新能源销量和汽车出口都是世界第一,如何看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和汽车出口的走势:
一、今天最理想新能源是丰田混动
油电混动既适合于日常通勤,更适合于长途自驾游。
丰田的混动已经销售了2200万辆,中国也已超200万。每年以200万辆的速度不断增加,全球占比70%。丰田混动的每个单元都是专门设计和开发的。发动机实现了低油耗和低排放。丰田混动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一个发电机和一个小电池(1.5 kwh),收

集车辆损失的势能和动能。在0~50公里的时速范围,使用省下来的电能驱动车辆。比同等油车节油40%左右。目前丰田混动是一款比同挡油车贵两三万的,省油40%的油车。


丰田混动在低碳减排上与纯电动相当,节能效果显著;省钱有限,平均万公里可节油省钱3340元。
二、当前风生水起的插混,末来却是前途叵测
混动尝试进入中国,被判定省油不环保,不发补贴有情可原。加充电口,插混就诞生了,中国插混一哄而上,轰轰烈烈,蒸蒸日上。2023年前,1/3上海工人所有,买插混比10万买个上海车牌合算。
插混的技术门槛低,有点儿糙。但要想达到丰田的高效紧凑有相当难度。插混的问题比较胶质混浊,站在用户的角度看:
a)买时不省钱,插混是一个低技术堆积起来的大杂烩,期待能拿出一个廉价的技术方案。
b)烧油时不省油,混动模式应该向丰田的混动看齐。综合油耗减少40%。
c)用电时不省电,亏电油耗应该向日产epower靠近,油机发电综合油耗减少40%。
d)电池寿命短,车子保值率太低。

国内消费者混动=插混。不过,在中国以外市场油电混动热销。2022年,欧洲插混正处迅速萎缩,2023年补贴消失后,中国的插混前途叵测。
三、理想的增程虽卖的最好,但难以脱胎换骨
混动是一个省油的油车,是一个完美的过渡产品。增程概念可说是完美无缺,但现行沿用了传统的燃油发电技术,而要解决燃油发动机振动/噪声/冷却/进气/排风等问题,最简单方式就是借用油车结构。油车结构/体积/重量可能是永远搬不动的绊脚石,但只要整车价格便宜,性价比可被百姓接受,现行版的燃油式增程电动车前途无量。

现有内燃机发电技术,虽然可以完全替燃油车,但要解决燃油发动机振动/噪声/冷却/进气/排风等一系列问题,最有效,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油车的原有固定位置,所以,燃油发电完全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问题,但也束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增程器的发展。车载内燃机发电技术受到了体积重量成本的考验。内燃机方案的能否再向前进,核心问题是成本。要有好的性价比,有竞争力的价格。一个完美的过渡产品。增程概念可说是完美无缺,但现行沿用了传统的燃油发电技术,而要解决燃油发动机振动/噪声/冷却/进气/排风等问题,最简单方式就是借用油车结构。油车结构/体积/重量可能是永远搬不动的绊脚石,但只要电池的容量大一点,整车价格便宜点,性价比可被百姓接受,现行版的燃油式增程电动车前途无量。
四、未来最理想的是中国甲醇燃料电池增程式电动车
现有电池技术虽已十分成熟,要想彻底解决纯电动车电池的续航/充电/怕冷/寿命/安全的问题,只能改变一下动力电池的使用方式。

未来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纯电动+便携式模块化增程器。纯电动车续航300~500公里, 价格5元-7万元,95%的人有这样一辆车日常通行足够了。再有一个选项,10万元左在的可车载的便携式模块化发电机。上高速出远门或北方过冬时可以购买和租赁增程器。
普通续航的电动车即满足日常通勤的需要,性价比也大幅提高。那时候你就可以说电动车买车便宜,用车更便宜。出远门上高速购买或租赁一个增程器,便携增程器在抢险救灾时就是一个应急发电机
过去的新能源汽车不只有纯电动,未来的纯电动只有现在电动车价格的一半,有了增程器,纯电动增程有300公里就够了。增程器成为电动车的一个选项
4G光元:2023年,补贴退去的国产纯电动和增程式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应该是增程式平反昭雪,大发展的元年。
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是纯电动车的致命短板,能一边开一边充电的增程技术就因运而生。增程式不但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问题,而且与纯电技术可以叠加。如果说,以油车为主的混动和插混成为完美的过渡产品。那么,以电动为主的增程式就成为完美的终极产品。增程不算新概念,油机发电不是新技术。而要利用油机解决发动机振动/噪声/冷却/进气/排风等问题,最简单方式就是借用油车结构。有了增程概念,纯电动车就可以用最佳燃料和使用最好的发电技术。未来理想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纯电动+便携式模块化增程器。纯电动车续航200~400公里, 价格5元-7万元,95%的人有这样一辆车日常通行足够了。再有一个选项,10万元左在的可车载的便携式模块化发电机。上高速出远门或北方过冬时可以购买和租赁增程器。汽油,柴油,甲醇,乙醇,天然气和氢气,什么燃料能够普及供应,能够车载转化为电能就是好的燃料。什么发电技术易于便携式模块化又满足车载,就用什么技术发电。众所周知,燃料电池从来就是最佳新能源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污染,无噪声,可以放在乘用车的后备箱,在北方不但可以增程,而且可以用余热直接加热车厢和电池。中国富煤贫油缺气,把煤变成液体燃料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源动力。甲醇燃烧比汽油更清洁,更环保。甲醇的价格也只有汽油的几分之一。甲醇重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增程的结合,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能源战略。也使得移动式增程技术成为可能。2023年,纯电动汽车应该是特斯拉大发展的战场,混动和插混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应该会回到丰田的手中征程是成为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机会和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想要高速大发展,就要跳出零排放的怪圈,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和迷信,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甲醇燃料,甲醇汽车,甲醇发电和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增程器,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发展方向和希望。
2023年元旦起 插混和增程不再享受上海免费绿牌。纯电动、插混、增程式和燃料电池目前仍然在国家的新能源汽车目录当中。上海发布“插电、增程”取消免费绿牌行政命令无可非议,但这一举动,很希望不会造成重大的科技失误。混动在全球大行其道,进入中国之际被认定省油不环保,混动不能算新能源汽车,无补贴而且不发绿牌。插混应用而生,增加个充电口,增加点电池容量,就满足了新能源的入国要求。国家需要控制补贴,鼓励国产,把丰田混动拒之门外,无可非议上海因需限绿牌发放数量,插混踢出去优惠行列,有情可原。可是这次上海扼杀增程式可能犯了大忌,罪不可恕,也让人看到上海人太小家子气了。新能源汽车的革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随着禁燃油车令时间表逼近,有谁相信纯电动可以一统天下。中国汽油车2040年禁止上路,除了纯电动之外巨大的市场空白靠什么来填充呢?很多国家下禁油车令 时,早已为混动预留了空间,上海此举可谓斩草除根。也许是为燃料电池扫兴道路上的障碍。增程式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但与动力电池结合却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增程式电动车就是电动车+个增程器,增程器就是一个车载发电机。今天的增程器多为汽油发电机,解决传统的发动机振动/噪声/冷却/进气/排风最有效,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利用燃油车的原有固定位置,难怪,上海要把增程和插混一块干掉,这两种车确实难以区分。经历了十几年沉浮,丰田混动汽车笑傲欧美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支生力军。纯电动技术虽然成为市场的主流,似乎已经接近了玻璃天花板,市场占有率终归有限。增程式电动车是为了弥补远程高速纯电动续航不足发展起来的,现在却成了纯电动车的救星,纯电动车上增加一个便携式增程器,我可完全可以填补纯电动车的市场空白,人员稀少,气候寒冷,乡下山区,从此电动汽车无死角。当然区区6340.5km²有一辆普通续航的电动车就足够了。现在禁止了增程,需要进一步限量时,本地生产又可以再来一轮宰割,特斯拉选择上海真有先见之明。过去的新能源汽车不只有纯电动,未来的纯电动只有现在电动车价格的一半,有了增程器,纯电动增程有300公里就够了。增程器成为电动车的一个选项。普通续航的电动车即满足日常通勤的需要,性价比也大幅提高。那时候你就可以说电动车买车便宜,用车更便宜。出远门上高速购买或租赁一个增程器,便携增程器在抢险救灾时就是一个应急发电机。 增程器不但要便携还要模块化。这样才能满足系列功率的需要。增程器解决了续航的问题,解决了充电的问题。同时可以利用余热解决锂电池和车厢加热的问题。同时,增程器可以分担峰值功率,避免锂电池的过放电,大大的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未来的电动汽车(纯电动+便携增程),就可以完全替代燃油车,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包括燃料电池。纯电动部分,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优化不断结构,进一步降低成本。便携式模块化增程器,集天下新能源技术为一身,汽油,柴油,甲醇,乙醇,天然气,氢气,燃料站有什么燃料,就用什么燃料发电。什么技术成熟,就用什么技术发电。汽油发电机-甲醇发电机-甲醇燃料电池,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未来发展道路。最佳的新能源燃料应该是甲醇,煤制甲醇清洁廉价,甲醇燃烧比汽油减少60%的碳排放,甲醇的价格只有汽油的几分之一,中国富煤贫油缺气,把煤变成液体燃料代替汽油和柴油,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源动力。国家甲醇推广四省一市一市就是上海。最佳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是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 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使用寿命长,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氢燃料电池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污染,可以放在乘用车的后备箱,在北方不但可以增程,而且可以用余直接车厢和电池。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就成了便携式和模块化增程器的首选,甲醇燃料变成中国的新能源的替代燃料,也许若干年有希望在中国部分地区普及,可要实现甲醇燃料电池增程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增程器不但要便携还要模块化。这样才能满足系列功率的需要。增程器解决了续航的问题,解决了充电的问题。同时可以利用余热解决锂电池和车厢加热的问题。同时,增程器可以分担峰值功率,避免锂电池的过放电,大大的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未来的电动汽车(纯电动+便携增程),就可以完全替代燃油车,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包括燃料电池。纯电动部分,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优化不断结构,进一步降低成本。
便携式模块化增程器,集天下新能源技术为一身,汽油,柴油,甲醇,乙醇,天然气,氢气,燃料站有什么燃料,就用什么燃料发电。什么技术成熟,就用什么技术发电。汽油发电机-甲醇发电机-甲醇燃料电池,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未来发展道路。
最佳的新能源燃料应该是甲醇,煤制甲醇清洁廉价,甲醇燃烧比汽油减少60%的碳排放,甲醇的价格只有汽油的几分之一,中国富煤贫油缺气,把煤变成液体燃料代替汽油和柴油,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源动力。国家甲醇推广四省一市一市就是上海。
最佳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是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 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使用寿命长,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氢燃料电池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污染,可以放在乘用车的后备箱,在北方不但可以增程,而且可以用余直接车厢和电池。
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就成了便携式和模块化增程器的首选,甲醇燃料变成中国的新能源的替代燃料,也许若干年有希望在中国部分地区普及,可要实现甲醇燃料电池增程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现有内燃机发电技术,虽然可以完全替燃油车,但要解决燃油发动机振动/噪声/冷却/进气/排风等一系列问题,最有效,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油车的原有固定位置,所以,燃油发电完全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问题,但也束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增程器的发展。车载内燃机发电技术受到了体积重量成本的考验。内燃机方案的能否再向前进,核心问题是成本。要有好的性价比,有竞争力的价格。
4G光元:如果氢能源才是真正的未来能源,那电动车的未来命运会怎样?会不会被取代?10年1000多亿补贴,纯电动早已成为主流。怎么看纯电动和氢能源的未来技术发展呢?

氢气被称为最清洁的终极能源。氢能源零排放和无污染,利用风光电解水制绿氢,氢气的整个生命周期零排放。氢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150倍。氢能汽车的续航和充电都很容易达到和超过燃油车。
氢燃料电池用电化学的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化效率高,且无振动,无噪音,无排放。燃料电池只要有燃料供给,便能连续发电。

2014年丰田推出氢能源汽车Mirai,成本下降了20倍,114千瓦的燃料电池比V6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重新点燃了人们对燃料电池的希望。但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接受了车价和0性能。但氢气的制储运加的建设和使用成本都无法接受,氢能源无法破局,只能渐渐淡出了。
在零排放赛道上只有纯电和氢能,氢能源汽车黯然退出。纯电动成为唯一,但纯电动也碰到了玻璃天花板。续航充电怕冷寿命,动力锂电池固有的缺陷,纯电动汽车只适合于南方的一二线城市,使纯电动只能部分代替油车,乐观的估计是半壁江山。
欧美早已押宝油电混动,稳坐钓鱼台,混动车取代燃油车,对政府,对车企,对消费者,对基础设施都不会产生什么
改变和损失。所有新能源的坑也都可以由混动来填充。而全球新能源续航充电的光荣而艰巨的重任就非中国莫属了。20年新能源的发展,进入2023年新能源的技术路线逐渐清晰,能够真正全面替代油车的终极新能源汽车的雏形已经出现,既不是纯电,更不是纯氢。准确的准确的说是既有电也有又有氢。

欧洲2035年新禁油令,加油就禁,不管是油车/油混/插混/增程。也为验证了中国新能源的路线,为中国新能源技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德国的合成燃料,为内燃机预留了生存空间。合成燃料可以是合成的汽油、柴油、甲烷、甲醇、氨气等,作为一种全新人工合成燃料, 燃料不是来自石油,是基于电解水的绿氢与从空气中提取的二氧化碳结合并转化为能量液体。虽然也会排放二氧化碳,但合成时同样会从大气中汲取碳,因此基本实现了碳循环闭环,碳增量为零。但是, 众所周知,即使是最简单最廉价的合成甲醇也是高成本,难普及。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预计900万辆,同比增长35%,渗透率将达35%左右。电动车在新能源占比80%以上。纯电动车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后就接近了纯电动车的玻璃天花板,纯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就走到了尽头,纯电动车的电池如果衰减到70%也差不多用到动力电池寿命的尽头。但是,动力电池的寿命并不是电池的寿命。

根据国家规定,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到新电池状态的80%以下,可视作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终结。动力电池的寿命是按照电池的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三元锂电池一般可以达到1000次,磷酸铁锂电池按照2000次计算寿命。
特斯拉的电池寿命一般为8年。我们以特斯拉的Model3为例保期为8年或16万公里。具体要看你的车子的实际使用情况。
按照时间计算,8年*365=2920天,平均每2.9天充电一次,可以使用8年。按照里程计算,8年开16万公里,每年平均开2万公里,每天55公里左右。
动力电池退役的标准,电池容量低于原始容量的80%以下。特斯拉承诺在质保期内如果电池动力如果电池的容量衰减到70%,免费全新更换。根据以上最保守的计算,特斯拉的电动车每年开2万公里可以开8年。相同的道理也适合其他电动汽车,同样可以根据各个厂家的质保质保期计算出买一辆电动车,你至少可以开多少年。
简单的来说,对于动力电池来说,一个完整充放电过程才是一个循环,假如你每天都用了20%,5天才是一个完整循环。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可能要经过好几次充电才完成一个周期。每完成一个充电周期,电池容量就会减少一点。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这种车的雏形,叫增程式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虽然不是新概念,增程概念对于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
但是,现在的车载发电机是燃油发动机,振动/噪声/冷却/进气/排风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最有效,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回归传统的油车。

一边走,一边发电,一边充电,虽然,可以完美的解决纯电动车的续航/怕冷/充电/寿命等问题,但是,现行的增程式电动车的体积,重量和成本都难以优化和控制。所以增程式并不被大家看好,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扶持,车企的积极性也不高,竞争对手强烈的诋毁,增程式成了新能源的私生子。
纯电动车部分作一个独立的汽车,什么困难和烦恼都没有了。不需要担心续航/充电/怕冷/寿命,只剩下进一步优化结构和持续降低成本了。

甲醇燃料+甲醇重整制氢+氢燃料电池做一个可车载的便携式模块化发电机是完全可行的,一个300公里续航的纯电动车,电池衰减到70%,只剩下210的续航。一个纯电动续航200公里综合续航1000公里的增程式电动车,电池70%纯电续航减少到140公里,综合续航,还有960公里,总续航只减少了6%。增程式电动车,可以减少电池的容量,跑长途可以不一边走一边冲,发电机的热量可以解决,电池加温和车厢内取暖的问题。电池在增程式电动车中的重要性需要重新定义充电在高速

增程方式,一边走一边发电,发电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辆,可以给电池供电,可以直接驱动车辆,也可以既驱动车辆同时又给电池充电,这样就避免了电池的过充过放,大大的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中国富煤贫油缺气,把煤变成清洁液体燃料,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源动力。甲醇汽车可以代替汽柴油车,甲醇燃料可以解决氢气的制储运加。加油站变加甲醇站十分方便。甲醇清洁廉价,甲醇燃烧比汽油减少40%的碳排放,价格只有汽油的几分之一,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 ,燃料电池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污染,无噪声。是未来发电的发展方向。电动车的尽头是双碳,煤电+煤制甲醇,中国新能源要健康大发展,跳出了零排放的怪圈,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特色的路线。煤电/甲醇/重整/增程,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发展方向。国产新能源技术路线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最简单最廉价的是合成甲醇,甲醇被喻为清洁的‘煤’、便宜的‘油’、简装的‘气’、移动的‘电’、液态的‘氢’。
甲醇燃料组分单一,低碳、高含氧,由于燃烧充分,可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甲醇作为车用燃料,PM2.5排放比汽柴油少80%~85%,氮氧化物排放少60%~80%,一氧化碳排放少75%~9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6%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缺气的国家,70%的石油靠进口,迫于国家能源安全压力。煤炭开发利用是中国新能源的原动力。煤制甲醇,本地生产,经济廉价,便于运输,储存。成为中国深入新能源的利器。
4G光元:十几年一千多亿补贴,中国的纯电动轰轰烈烈,丰田的混动扎扎实实。从1997年丰田推出首款量产HEV-普锐斯至今,已经销售了2200万辆,中国的销量早已超过了200万。目前正在以每年约200万辆的速度不断增加,全球70%的混动车,丰田一家所有。

丰田混动,每个单元都是专门开发的。发动机实现了低油耗和低排放。有一个1.5 kwh的电池,收集车辆损失的势能和动能。在0~40公里的时速范围,使用电能驱动车辆。比同等车辆节油40%左右,与纯电动车的减排水平相当。

丰田的油电混动是一个省油的油车,平均1万公里省油钱3340元,纯电动车。合资厂拿原装的混动尝试进入中国,被判定省油不环保,不给外国造发补贴情有可原。加装一个充电口,中国的插混就诞生了,中国插混一哄而上,轰轰烈烈,蒸蒸日上。中国插混的30%由上海工人阶级所有,因为买个插混总比花10万块钱买一个上海车牌合算。插混的技术门槛低,有点儿糙。要想真正制造出丰田这样高效紧凑的混动车是有相当难度的。插混虽只是个过渡产品,但到底怎么样很难正确回答,插混的问题就是测不准,排放,油耗,电耗,经济性都是无法确定的指标。国产的插混是个四不像,计算使用成本非常困难。
国产插混与丰田油混有很大的不同,2023年后,插混失去了补贴,也就失去了与油混竞争的优势。

国产插混=油车+电车,在体积、重量、成本、和能耗上很难控制。插混要继续,就必须进行顶级系统优化设计,需要提高能源效率和性价比。有不少插混车主的评价,买车时不省钱,用油时不省油,用电时不省电。由于频繁充电太麻烦,不少人。买了一段时间后就。把插混就当油车开了。欧洲插混也几乎陷入停滞和衰退的状态。由于亏电时的能耗问题,插混的实际效果受到了系统性的质疑,加之补贴进一步向纯电动倾斜,插混在欧洲今明两年会陷陷入更深的低谷。丰田也有插混,但与绝大多数的插混有所不同,因为它是建立在超低油耗的油混的基础之上,丰田插混=纯电和油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低油耗水平。在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上,很多人倾向于混动车型,混动本质上就是一个省油的燃油汽车。油电混动比燃油车的价格贵3万元左右。

一、现阶段的插混和增程不建议选择a)买时候不省钱,插混是一个低技术堆积起来的大杂烩,期待丰田本田能拿出一个廉价的插混技术方案。增程器是个电动车,只要电池大,价格便宜就可以买。深蓝SL03开了一个好头!插混性价比要向丰田的混动看齐。b)烧油的时候不省油,插混亏电时的油耗应该达到丰田油混的油耗水平。增程亏电时的油耗应该按近epower的油耗水平。c)用电的时候不省电,增程和插混在纯电状态,电耗远高于普通电动车。d)电池寿命短,车子保值率低插混是个不省钱,不省油,不省电的油车,应该只是一个油电的过渡产品。增程更有希望,替代插混,成为中国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但现阶段不建议购买,增程是加了充电口和电池容量的epower,电池续航比纯电动车差,烧油发电比epower差。
二、插混的尽头是增程
中国的内燃机生产水平与美日德还有很大的距离,禁售燃油车的的时间表日益逼近下,我们失去了发展内燃机技术的时机,
油电混动与中国时之交臂,插混现在虽然是后起之秀,但毕竟是个油车,也只能成为一个过渡产品。
2023年,纯电动特斯拉是鹤立鸡群,混动车丰田是笑傲江湖,留给自主品牌发展的最可能的是增程式电动车,把现有的电动车技术与甲醇燃料,燃料电池,增程式技术相结合,甲醇燃料电池增程式电动车将成为中国新能源的终极目标。

增程概念可以用最佳燃料和使用最好的发电技术与纯电动相结合。未来理想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纯电动+便携式模块化增程器。纯电动车续航200~400公里, 价格5元-7万元,95%的人有这样一辆车日常通行足够了。再有一个选项,10万元左在的可车载的便携式模块化发电机。上高速出远门或北方过冬时可以购买和租赁增程器。
目前的电动车的保值率高于电车,上油车持平油车。
a.现阶段的插混和增程不建议选择
纯电动车早已成为中国新能源的主流,插电混动也成了是中国新能源的后起之秀,合资厂拿着原装混动混补贴,被判定省油不环保,不发外国造补贴合情合理,不算新能源就给插电混动,创造了良好的生机。加个充电口就变成了自主插混,在绿牌补贴下,中国插混一哄而上,轰轰烈烈,蒸蒸日上。中国连油车都做不好,插混技术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第一?30%插混上海打工仔所有,因为买插混总比10万块钱买车牌合算。
插混的技术门槛低,有点儿糙。要想真正制造出丰田这样高效紧凑的混动车是有相当难度的。插混虽只是个过渡产品,但到底怎么样很难正确回答,插混的问题就是测不准,排放情况,纯油耗,纯电耗,经济性都是无法确定的指标,2022年,欧洲插混汽车已经挫败,中国插混更是前途叵测。
a)买时候不省钱,插混是一个低技术堆积起来的大杂烩,期待丰田本田能拿出一个廉价的技术方案。
增程(200km续航)的价格向纯电动(400km)看齐,
插混性能油耗和售价要向丰田的混动看齐,现在中间还有两三万的距离,
b)烧油的时候不省油,增程亏电时的油耗应该达到epower的油耗水平。插混亏电时的油耗应该达到丰田油混的油耗水平。
未来最理想的是自主品牌的增程电动

未来的增程技术可以用最佳燃料和最好的发电技术与纯电动相结合。未来理想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纯电动+便携式模块化增程器。纯电动车续航200~400公里, 价格5元-7万元,95%的人有这样一辆车日常通行足够了。再有一个选项,10万元左在的可车载的便携式模块化发电机。上高速出远门或北方过冬时可以购买和租赁增程器。
中国10年1000 多亿补贴,纯电动技术被视为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主流,目前的电池技术存在的续航/充电/怕冷/安全/寿命/保值等问题,人们对固态电池抱有很大期望,固态电池或许可大幅增强能量密度,但成本却让人望而生叹,没有新的技术和工艺,固态电池只能是空中楼阁。
2023年,中国的新能源补贴结束,所有的车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纯电动特斯拉独傲江湖,混动车丰田遥遥领先。虽然新能源汽车,各种技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留给自主品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有限,增程技术,不但可以解决纯电动车的问题,而且能够让纯电动车如虎添翼持续发展。

纯电动车不断增加不但无法解决续航忧虑,反而增加了充电时间和安全隐患,99%的时间拉着一车沉重而用不着的电池满街跑,浪费能源。
混动、插混、增程、氢能源到底谁才是目前新能源赛道上真正的领跑者,各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理解,也都选择了各自的技术路线。增程概念不但可以利用现有的油机发电技术解决纯电动车的续航增程怕冷问题,而且未来可以容纳所有的燃料和技术,汽油,柴油,甲醇,乙醇,天然气和氢气,什么燃料能够普及供应,能够车载转化为电能就是好的燃料。什么发电技术易于便携式模块化又满足车载,就用什么技术发电。

甲醇将成为最佳新能源清洁燃料,中国富煤贫油缺气,把煤变成液体燃料代替汽油和柴油,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源动力。甲醇燃烧比汽油更清洁,更环保。甲醇的价格也只有汽油的几分之一。燃料电池从来就是最佳新能源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污染,无噪声,可以放在乘用车的后备箱,在北方不但可以增程,而且可以用余热直接加热车厢和电池。甲醇重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增程的结合,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能源战略。中国的新能源要高速大发展,就要跳出零排放的怪圈,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和迷信,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甲醇燃料,甲醇发动机发电和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增程器,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发展方向和希望。

未来理想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纯电动+便携式模块化增程器。纯电动车续航200~400公里, 价格5元-7万元,95%的人有这样一辆车日常通行足够了。再有一个选项,10万元左在的可车载的便携式模块化发电机。上高速出远门或北方过冬时可以购买和租赁增程器。纯电动汽车只有与增程概念结合才能取代燃油车,才算是完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甲醇燃料和燃料电池增程的结合,符合中国国情,理应得到大发展,但会触碰到和影响一些集团和人的既得力 ,也一直受到一些人的反对。中国的新能源要高速大发展,就要跳出零排放的怪圈,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目前的纯电动汽车只有与增程概念结合才能取代燃油车,才算是完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理论上,电动车根本不算新能源汽车,因为新能源的定义是把其他能源转换为电能,没有增程概念的电动车不是一个完整的电动车。

既然纯电动技术早已接近玻璃天花板,增程概念首先需要发电的燃料,汽油,柴油,甲醇,乙醇,天然气和氢气,能够普及供应,能够车载转化为电能就是好的燃料。什么发电技术便携实用能满足车载,就用什么技术发电。中国最佳的清洁燃料应该是甲醇,煤制甲醇清洁廉价,甲醇燃烧比汽油减少60%的碳排放,甲醇的价格只有汽油的几分之一,中国富煤贫油缺气,把煤变成液体燃料代替汽油和柴油,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源动力。

未来的增程式方案应该是甲醇和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 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使用寿命长,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氢燃料电池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污染,可以放在乘用车的后备箱,在北方不但可以增程,而且可以用余直接车厢和电池。甲醇燃料和燃料电池增程的结合,符合中国国情,理应得到大发展,但会触碰到和影响一些集团和人的既得力 ,也一直受到一些人的反对。中国的新能源要高速大发展,就要跳出零排放的怪圈,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甲醇燃料和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增程器,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发展方向和希望。增程式电动车既有现实的解决方案,又可以结合新燃料和新技术实现未来的理想产品。较好的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用车需求,正愈发受到市场的重视与认可。新能源必须由政策引导和扶持,何况中国並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国家。而且甲醇燃料和增程技术,可能只有中国才更需要,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碳排放占30%以上。中国富煤贫油缺气。必须得走自力更生的新能源汽车道路。过去没有受到太多的政策支持,甲醇燃料和增程技术已经顽强的走到了今天,让很多消费者看到了新能源的曙光,相信今后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电动车的尽头是双碳,煤电+煤制甲醇,中国新能源要健康大发展,跳出了零排放的怪圈,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特色的路线。煤电/甲醇/重整/增程,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发展方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