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时代,选车的逻辑似乎早就不同于以往,流于表面的配置堆砌更容易影响用户的购车决策。当各大车企“卷”起来,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时,关乎车的本质因素又被提到重要的位置,比如说底盘的调校功底。
底盘调校其实就是平衡的艺术,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兼顾运动与舒适,一辆车做到极其的舒适或者极其的运动是相对容易的,最难得的就是“兼得”,那么高合的工程师是如何应对的呢?接下来我们从底盘硬件和调校两方面进行解读。
高合的底盘工程师形象地将硬件比作食材,而调校则好比烹制手法,只有顶级的食材加上精湛的烹制手法才能呈现出好的菜品。

在硬件方面,高合HiPhi X/Y/Z三车同源,基本保持一致,前双叉臂后五连杆、CDC连续阻尼可变减震器、Brembo卡钳、包括空气悬挂(HiPhi Y未搭载)一应俱全。这样的配置,放在燃油车时代绝对是“天花板”级别,不过在电动时代其实已是常规操作。

通过底盘实拍图片不难发现,高合HiPhi Y/Z的底盘均被大量铝合金部件覆盖,仅有副车架为钢制,据工程师介绍,这是基于底盘整体的强度考虑,作为弥补也适当进行了减重处理。当然二者在细节上还是有所差异的,例如HiPhi Z稳定杆更粗,可以更好地抵消侧倾;而HiPhi Y则相对纤细,目的是减小振动。

此外,HiPhi Z特别设计了铝制横梁,其作为底盘最低点以保护电池免受异物的冲击。由于HiPhi Y是高合最新推出的车型,所以它的集成度也要更好一些,直观的区别是铝制横梁已消失,此时副车架作为底盘的最低点,具备了同样的屏障作用。

纯电平台相对简洁的结构给到了底盘更大的布置空间,相对复杂的悬挂结构在电动车上被普遍应用,车辆的极限被提高。但是电动时代同样也有车重过大的弊端,高合于是通过“后轮转向”技术来进行弥补。目前高合推出的四款车型,全部都标配后轮转向。
根据不同的定位以及车型大小,高合的后轮转向设定了不同的最大转向角度。以HiPhi Z为例,其后轮最大转向角可达±6.6°,在高速行驶工况下,后轮会进行同向偏转,面对连续变线时,后轮转向可大幅度减弱因转向不足或过度所带来的推头、甩尾现象,提供更准确的后轮循迹性和更高的车身稳定性,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整车的驾控性能和极限驾驶的能力;低速工况下,后轮可反向偏转,五米多长车身掉头仅需三车道,轻松应对泊车、掉头等场景,日常用车更加方便。

如果说后轮转向是影响横向调校的配置,那车辆的纵向调校表现则主要由CDC连续阻尼可变减震器以及空气悬挂负责,其次平衡杆胶套、悬挂衬套等细节对于底盘的整体表现也有着重要影响。以平衡杆的衬套这样的小部件为例,工程师进行了多轮的优化,来不断平衡舒适性和运动性。

除了追求极致的平衡,摆在高合工程师面前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在类似的硬件配置下,针对HiPhi X/Y/Z三款完全不同的车型定位调校出不同的操控风格。

从我个人实际的体验来看,HiPhi Z底盘的整体质感相比HiPhi Y要更加运动,在面对冲击时,底盘回馈更加直接,但是不失圆润的感觉,初次驾驶其所表现出的韧性与厚重感绝对会超出预期。而HiPhi Y底盘调校则更偏向家用,显然这也取决于二者截然不同的车型定位。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耿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