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或持续五年,多家车企宣布裁员,这家百年车企也没能幸免

    皆车头像皆车头像
    皆车2023-06-09

    虽然扛过了疫情,但车市的寒气却并没有消退。

    很多人都知道,威马、天际和恒驰今年以来都出现了停工停产的现象,欠薪、裁员、车主维修难、资产被处置等问题也陆续被曝出,就连“老乐头一哥”雷丁汽车也于日前申请了破产。但事实上,不止是这些新势力举步难见,在过去一段时间,包括福特、极星、沃尔沃等在内的多家车企,阿里自动驾驶实验室、苹果自动驾驶团队等,同样不好过接连传出了裁员消息,涉及数千名员工。

    有人可能要问了,明明新能源发展正处在风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车企大裁员?

    转型导致人才需求改变。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车的零件集成度更高,零件数量大幅减少,再加上生产流程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企自然会降低对人工岗位的需求。还有一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汽车岗位,为了转型,车企们对“三电”、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的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

    降本增效是初衷。但归根结底,车企裁员还是为了降本,随着比亚迪、蔚小理等新能源品牌在国内迅速发展,以福特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受到很大的冲击。2016年长安福特的市场份额还超过4%,到了2022年已跌至1%、亏损了5.72亿美元,而今年,福特在国内的销量只有4.48万辆,所以为了减轻成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裁员了。和福特中国的共同之处还有悦达起亚,也是长期负担着“亏损之痛”,可以说两者的现状几乎是所有非主流合资车企的生存缩影。

    范围还在扩大。意大利合资车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退出了中国市场,紧接着是韩系。到了今年3月,东风雪铁龙打骨折,标志着法系的崩盘。同时日系三巨头在华销量也是跌跌不休,如今又轮到美系了。汽车行业两大趋势是不可避免,一是新能源转型,二是智能汽车大规模普及,想要真正的转型成功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这意味着,以上车企,包括还未营收的新势力,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都有可能依靠裁员力保生存。

    裁员或许能解决短期困境,实现一定程度的降本,但绝非长久之计,想要生存下来车企还是注重技术积累,降低研发成本,正所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次阅读
    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