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动悬挂,理论归理论,实践体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我去试驾了市面上配置MRC电磁悬挂的凯迪拉克CT5。
再来点MRC的背景知识,�MRC的技术起源是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尔福,在2002年完成了MRC电磁悬架的研发工作并注册了商标。同年,全世界第一辆配备MRC电磁悬架的车—凯迪拉克STS诞生了。
2009年,配备MRC的CTS-V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创下了7分59秒32的最快圈速,打破了四门轿车无法突破8分钟的魔咒。
目前凯迪拉克在国内配置MRC电磁悬挂的车型有CT5和CT6。

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试驾的距离10公里左右,城市普通颠簸路,大的拱桥起伏,高速,过弯。

试驾没法拍照,起伏坡度参考
刚开上没多远就遇到一个小桥形成的起伏路,速度大概70公里左右快速通过,下坡时,避震能快速吸住弹跳,稳如老狗,对这个快速调整避震硬度的能力初感惊艳,这种路虽然起伏,但路修的质量好,能抑制多余弹跳对舒适性是一种提升,兼顾了运动性和舒适性。
继续前行,经过几百米颠簸小路,因为这款车本身运动调教,加上245/45/R18低偏平比轮胎,就算悬挂调到舒适,路感清晰,运动性依然十足,换句话说就是舒适性不佳,颠的慌。

然后进入一段限速120的城市环线,高速并线,转向精准,侧倾很小,由于方向打的角度不大,MRC的动态调整能力感知并不明显,下了环线,时速50左右,快速左右来回打了几把方向,能感知到MRC电磁悬挂对外侧的快速支撑,观察车头基本一直是水平,没有重心转移导致的一边高一边低,再次说明MRC具备瞬间调整阻尼到需要的硬度来维持车身姿态。
因为试驾路段附近没有大的弯道,于是路口转弯小试一把,因前面不远处有车,大概50公里时速过,几乎没有明显侧倾,这种速度这种弯拿铁PHEV侧倾可是明显的,但离心力导致人往甩的不适感是没办法的事,车有MRC,人可没有。

简单试驾,基本可以总结,凯迪拉克CT5搭配的这套MRC电磁主动悬挂结合它的整体偏运动调教,烂路舒适性不好,但在好的铺装路可以同时兼顾运动性和舒适性。

再回到拿铁PHEV上的CDC电控主动悬架,它瞬间调整阻尼的能力有,但由于调整速度太慢,它没有能力瞬间调整到维持车身姿态需要的阻尼,所以它抑制弯道侧倾能力非常有限,只所以它相比普通悬挂能抑制一定的抬头和点头,是因为它选择舒适模式都比普通悬挂硬,运动性提升带来的效果。
有意思的发现,CT5在发动机转速超过3000转会模拟发出赛车的排气声浪,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是开惯电车,对它前段加速能力已经很难接受,感觉太肉了,按电车加速节奏开,很容易踩到地板油,还觉得提速肉
以上为本人本次试驾的主观感受,还是那句话,欢迎理性探讨车相关内容,你要是不聊车,总想着搞人,留言阴阳怪气,那还是见一个拉黑一个,想上位多发正经内容,黑别人证明不了自己有多白
欢迎留言一起交流,关注老陈,买车、用车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