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3月比亚迪销量10万辆 蔚小理汽车芯片布局 集度汽车面临的三大挑战

    电驱时代头像电驱时代头像
    电驱时代2022-04-04

    4月3日,比亚迪汽车发布3月份销量快报,数据显示,3月份比亚迪汽车全系销售104338辆,同比增长160.9%。比亚迪汽车终于迈进了10万辆俱乐部,普天同庆,可喜可贺,一路走来是真心不容易。


    其中,DM车型销量为50674辆,EV车型销量为53664辆。


    新能源乘用车,比亚迪汽车累计超179万辆。


    具体车型方面,3月份比亚迪汉家族销量为12359辆,其中,汉DM(图片|配置|询价)环比增长524.9%。



    3月份唐家族销量为9625辆,其中,全新一代唐DM同比增长565.9%。



    宋家族3月份销量为26729辆,其中,宋DM同比增长2991.3%。



    秦家族3月份销量为24797辆,其中秦PLUS DM -i同比增长468.45。



    元家族3月份销量为12881辆,其中,元PLUS环比增长121.9%。



    e系列3月份销量为4164辆,其中,e2环比增长302.4%。


    海豚3月份销量为10501辆,环比增长22.6%。海豚累计销量超5万辆。



    写在最后:比亚迪汽车历经十几年的努力,先从DM车型开始,去年推出DM-i车型后,销量开始暴涨,旗下王朝家族基本上全换上了DM-i车型,还推出了海洋系列,海豚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3月份是比亚迪汽车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月份,不仅迈进了月销10万辆俱乐部,还有另外一个重磅消息就是3月份开始,比亚迪汽车停止燃油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汽车将专注于纯电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说的直白点就是,比亚迪汽车不再生产燃油车了,只生产新能源车型,可谓是国内第一家停止生产燃油车的车企了。



    不过,比亚迪将继续为燃油汽车客户持续提供完善的服务和售后保障,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零配件供应,确保无忧畅行。也就说,比亚迪汽车已经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了,但是以前的老用户还会继续一直服务到车辆报废。


    “蔚小理”的汽车芯片布局





    最近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在“缺芯、限电、补贴退坡”等多重困难影响下,2021年各家新能源车的销量仍实现高速发展。其中小鹏交付98,155台,劲增2.6倍,稳居“蔚小理”销量冠军;蔚来全年交付91,429台,同比增109.1%,连续两年翻番;理想交付90,491辆,增177.4%。



    在经历了缺芯,以及如特斯拉等巨头自研芯片、新能源车对半导体的新需求等的影响,头部的车企开始觉得自己有必要设计芯片或者参与到芯片设计当中去。最近,我们也陆续窥见“蔚小理”在汽车芯片上的布局。



    自研ISP成新一轮焦点



    近两年,在产业界,ISP芯片的存在感愈发提升。尤其是国内的手机厂商OPPO、vivo等开始自研ISP,随着自动驾驶汽车摄像头的增多,ISP处理器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始扮演重要角色。整车自研ISP正在成为新一轮“造芯”运动的焦点之一。



    首先,什么是ISP?ISP 的全称是Image Signal Processor(图像信号处理器),其目的是对光学传感器输出的Raw图数据进行信号处理,使之成为符合人眼真实生理感受的信号,并加以输出。如下图所示,ISP接收原始图像信号以重建适合人类观看的主要成分(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全彩色图像。如果 ISP 芯片能够以每秒或超过 30 帧/秒的速度处理图像,则可以用于视频应用。



    在汽车中的行车记录仪、电子镜、后视摄像头和环视摄像头中,每个设备都需要一个ISP来处理图像信号。它作为车载摄像头的重要构成组件,能够帮助车辆清晰的“看”到外界环境图像。



    据半导体行业观察获悉,蔚小理都在背后默默自研ISP。而我们也可以从一些招聘网站上看到一些蛛丝马迹。据“Boss直聘”、“猎聘”等各大招聘网站的历史数据显示,去年这三家均在为自研ISP处理器而招聘人才。其中蔚来招募的是【ISP芯片验证工程师(J6C52)】以及【ISP 3A图像算法工程师】,小鹏在招聘【自动驾驶ISP开发及影像评价工程师】,理想在招聘【ISP算法工程师】。



    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坚持的是“纯视觉路线”,不适用激光雷达和ISP等。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不需要雷达,因为人类就是只使用视觉来驾驶。2021年5月,特斯拉宣布从当月起交付的所有 Model 3和 Model Y车辆将不再配备雷达。相反,这些车辆将利用特斯拉的“Pure Vision”方法,该方法仅使用其八个外部摄像头来执行半自动驾驶功能。并在去年的AI Day上表示,HW 4.0将“干掉ISP”的计划。



    马斯克反对使用激光雷达和ISP的论点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马斯克认为我们目前的交通和道路系统是为纯视觉系统设计的——这意味着道路是为驾驶员设计的,可以用眼睛导航。任何人工智能系统要想显著优于人类驾驶员,首先需要解决纯视觉驾驶问题。其次,为什么特斯拉不选用激光雷达和ISP传感器等,马斯克的回答,一是成本;第二,复杂性。添加冗余传感器将增加数千美元的车辆成本,这将使特斯拉整车的成本更高。



    另一方面,这些传感器生成数据流,然后必须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增加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复杂性。这将需要更多的处理能力、更多的能量,从而使车辆效率更低、成本更高。



    “当机器视觉正常工作时,它比最优秀的人类工作得更好,因为它就像有八个摄像头,就像在你的后脑勺,头旁边有眼睛,并且有三只不同焦距的眼睛向前看,并且以超人的速度处理它。毫无疑问,通过纯视觉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制造出比普通人更安全的汽车,”马斯克说。



    根据特斯拉的说法,转向纯视觉系统是该公司向更广泛的公众发布全自动驾驶汽车之前的最后一道障碍。



    所以在去年的Tesla AI Day上,特斯拉宣布了HW 4.0方案(或 FSD Computer 2),马斯克表示,虽然 HW3.0 可能比人类驾驶员安全 300%,但 HW4.0 可能会安全 1000%。“我相信 HW 3.0 或 FSD Computer 1 将能够在比人类高得多的安全水平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可能至少比人类好 200-300%。



    特斯拉Hardware 4计算机将由三星电子公司生产,使用7nm制程,至于为何没采用更先进的5nm工艺,主要是由于汽车不像手机那么小,为了长寿和稳定运行,可以牺牲一点空间。



    关于汽车是走“纯视觉派”还是“激光雷达派”,业界也是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如果特斯拉此举走通了,势必也会引起其他厂商跟进。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去掉ISP,这样算法的开发难度会很大,周期也会长。至于结果如何,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不可不争的SiC



    这几年新能源车不断发展和普及。在汽车从内燃机向电动化转变的过程中,也迎来Si向SiC的转变,SiC迎来了绝佳的发展风口。与传统电动汽车采用的硅 (Si) 技术相比,SiC (SiC) 可提高电池续航里程、改善其性能并缩短充电时间。在经历巨大变革的同时,所有主要厂商都在努力将SiC (SiC) 进一步集成到自身技术之中。



    去年6月份,蔚来ET7的首台SiC电驱系统C样件已下线,蔚来ET7将在明年上市。去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的SUV新车型小鹏G9,是国内第二款采用SiC的量产车型,也是国内基于首款SiC800V平台的量产车型。由于采用了800V高压SiC平台,相比400V平台续航提升了5%,还能实现快速充电。



    不少车厂已经相继开始了SiC的布局,如丰田和电装、富士、三菱合作开发SiC基MOSFET。国内方面,比亚迪已在进行SiC基功率半导体相关技术的研发。理想和小鹏最近也开始了对SiC的布局。



    今年2月16日,小鹏投资了SiC功率半导体和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瞻芯电子。据瞻芯电子官微消息,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国第一家自主开发并掌握6英寸SiC MOSFET产品以及工艺平台的公司。瞻芯这几年陆续在车规级高电压、低电阻SiC MOSFET器件上的突破,围绕以SiC应用为核心的Turn-key芯片方案供应商战略,稳步推进SiCIDM的战略转型,即将打通从设计到生产的闭环。



    小鹏汽车副总裁张晓枫、投资总监张小奇表示:SiC功率器件凭借其在转换效率、体积和散热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在工业和光伏等领域广泛应用;产品良率的不断提升以及供应链的完善也显著地降低了SiC的成本;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快速提升,SiC在电驱动、OBC和充电桩等部件中的应用也将为SiC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



    3月23日,理想汽车与三安光电投资成立了苏州斯科半导体公司。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理想汽车关联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三安光电全资子公司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持股。经营范围含电力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等。



    此举也被业界推测为是理想与三安半导体共同布局车用SiC芯片的一个重大举措。理想汽车CEO李想去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取得20%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而在这个目标的背后,自然离不开SiC的支持。



    近几年,三安光电加大了对SiC的投资布局,去年6月,湖南三安半导体总投资160亿元的基地一期项目已正式投产,据称这是国内首条、全球第三条SiC垂直整合生产线。近日其制造的SiC二极管首批入选《汽车芯片推广应用推荐目录》,标志着三安半导体车规级功率器件正式“上车”。理想与三安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其在SiC领域的技术积累,另一方面,产能还有保障。



    而另一边蔚来汽车暂时没有传出在SiC芯片上的布局。不过其此前据报道,先是成立独立硬件团队“Smart HW(Hardware)”,用来研发自动驾驶芯片。后又挖来了一位芯片专家,去年10月29日,拥有丰富芯片前端设计经验的胡成臣宣布加入蔚来汽车。2003 年,胡成臣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2008 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他曾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系主任,加入蔚来汽车之前,曾担任赛灵思亚太区实验室首席工程师、实验室主任。



    特斯拉也是将前AMD首席架构师Jim Keller挖来,担任Autopilot硬件工程副总裁,后来特斯拉也开始自研自动驾驶芯片。业界推测,随着胡成臣的加入,蔚来的自研芯片计划或将快速上马。



    结语



    随着电动汽车和下一代汽车技术开始投放市场,未来汽车半导体需求将不断增加,国内电动车势必走上自研之路。整车厂自研已在这两年全面开花,这条路是特斯拉趟过,且成功了的。相信上述这些也只是“蔚小理”等新能源汽车厂造芯布局的冰山一角,我们也期待能看到国产新能源车更多在芯片上的成就。



    背靠双巨头,集度汽车面临三大挑战





    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究竟有多快?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从2016年的1.2%左右一路高涨,到2021年产销分别累计完成354.5万台和352.1万台,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13.4%。12月单月市场份额高达19.1%,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造车新势力们在历经了疯狂烧钱再上市融资的艰难成长之后,如今仍然面临亏损局面。蔚来创始人李斌称造车门槛已从200亿提升至400亿元。进入2022年以来,包括蔚来、哪吒、零跑等造车势力纷纷将目标瞄向了港股,开启新一轮资本造血。



    在这场造车浪潮中,疯狂的烧钱仍然难以阻止后来者持续涌入。背靠百度与吉利的集度汽车,拥有其他后来者难以具备的资本、技术、工业能力等多重优势,从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被看作是新能源造车后来者队伍之中最具实力的玩家。



    从2021年3月成立至今,集度汽车在一年时间完成了几项重要事件:如与百度Apollo团队紧密协作,完成SIMUCar(软件集成模拟样车)的路测以及智能驾驶舱软件与JET1.0(自研电子电气架构)的完整融合等工作。此外,官方还宣布了首款样车将于4月的北京车展正式亮相。



    和其他后来者相比,集度汽车无疑拥有更大的胜算。不过,眼下疫情反复引发的连锁反应给新能源车企带来严峻考验。于集度汽车而言,不仅要应对疫情反复冲击产业链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要面临自身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



    挑战一:芯片短缺,或致开发进程延缓



    从2021年开始,缺芯已经成为汽车圈的常态。对于还处在开发期的集度来说,芯片短缺造成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集度汽车CEO夏一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到,产品验证过程中需要的芯片很多时候找不到,如果验证期间的芯片无法支持,研发进度很容易推迟。



    在全球范围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芯片供应问题成为全世界汽车产业的痛点,阻碍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统计,截至3月2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已累计减产115.8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增加至7.1万辆。



    缺少芯片,为何对集度的影响更大?我们先来看一下一辆汽车需要多少颗芯片。在传统燃油车上,一般需用到600至700颗芯片,而新能源车平均每辆所需芯片数量达1500颗左右。例如蔚来,其每辆车要用到1000多颗芯片,其中有10%的部分会遇到供应紧张问题,供应的不确定性成为最大挑战。



    依托于百度的阿波罗自动驾驶系统,CEO夏一平将集度汽车定义为“汽车人”,将智能化作为汽车的一大卖点,宣称量产车型可实现L4级自动驾驶水平。这就意味着,集度汽车可能需要更高的算力和更多的芯片。



    夏一平对外坦言,缺少芯片的确会影响到试验零部件,并采取了应对举措:“在一些特定的芯片上,我有一个团队专门负责盯货,每天更新最新情况,比如某个零部件A样差三颗芯片,他们就会到处去找。”



    除了芯片之外,缺电池也是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值得注意的是,集度汽车始终没有对外公布过电池解决方案的相关信息。



    挑战二:如何有效协同百度与吉利双边资源



    自传出百度联合吉利下场造成以来,留给外界的印象是,百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产品会带有浓厚的百度烙印。



    在对外的宣传中,百度与吉利是集度的品牌发起方。事实上,集度与百度、吉利的关系,在实际运作中,更像是“甲方乙方”的关系。



    2021年3月集度汽车成立,百度和吉利分别拥有55%和45%的股份。2022年1月26日,集度汽车宣布已完成近4亿美元的A轮融资,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增持。



    就在集度宣布完成A轮融资的同时,百度在北京设立了集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集度科技”)的总部。需要注意的是,集度科技与集度汽车,是两个独立的不同主体。



    区别在于,集度科技是百度的独资公司,以智能汽车技术供应商的身份为集度汽车输送来自百度阿波罗的技术。也就是说,集度汽车与百度之间,既是战投关系,同时又是甲方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夏一平特意强调,“集度汽车是相对独立运营的公司,和百度、吉利合作属于商业模式上的合作。 ”



    从合作形式来看,这种形式无疑是理想的选择之一。不过,集度汽车究竟能过多大限度争取百度与吉利内部最优质的资源,恐怕还需要克服一定的障碍。



    先来说百度,其通过独资公司“集度科技”以供应商的身份,为集度汽车输出阿波罗技术支持;而阿波罗作为百度最为核心业务与技术,集团内部能否与集度科技充分共享这项技术,是否会有所保留有待解决;集度科技的供应商身份,意味着其属于从属角色。因此,集度汽车的技术研发与技术整合能力的短板,则来自于自身技术团队的实力高低。



    在与吉利的合作形式上,集度汽车也是如此。



    集度汽车主要是利用吉利已有的包括三电、底盘在内的整个浩瀚平台上的能力,自己完整设计、定义整个车和产品,最后吉利团队会帮集度汽车进行首款车的工程化落地。



    汽车作为最为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需要各个领域的供应商合作,数量往往多达数十家。除了百度与吉利之外,集度汽车还签约了德国大陆集团、禾赛科技、高通等,共同开发国内首款采用第4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8295的量产车型;在新一代智能底盘技术方面,合作的则是英伟达和采埃孚。



    夏一平曾形容与百度、吉利的关系密切程度,“ 我们的工作不只是对接,双方团队融合得很深,就像一个团队在一起工作。”由此看来,与百度吉利的协同性并不存在大问题,剩下的就看如何争取到二者内部的更多优质资源。



    挑战三:L4自动驾驶能征服用户吗?



    数字智能时代,汽车从“制造”迈向“智造”。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整车零部件、信息通信、智能交通、地图定位等多领域技术,将技术架构划分为“三横两纵”技术架构,涵盖了智能驾驶系统、三电系统、信息网联系统、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系统、娱乐系统等多套系统。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最终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除了电池之外,另外一个便是整车的智能化程度。



    作为后来者,夏一平的目标便是把集度汽车打造成为标杆智能化产品和标杆的自动驾驶体验。



    公开资料显示,集度首款量产车型在硬件方面将搭载英伟达Orin X自动驾驶芯片,单颗算力达254TOPS。在Orin芯片支持下,集度首款量产车型可实现L4级自动驾驶水平。



    智能化与L4智能驾驶,能成为产品的最大卖点吗?用户愿意为此买单吗?



    我们来看看其他同行的情况,蔚来不遗余力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换电站,凭借充电效率及用户服务赢得口碑;特斯拉的科技感与品牌号召力,吸引了无数拥趸;比亚迪凭借电池技术与超高的性价比,实现销量爆发;理想汽车采用油电混合动力解决里程焦虑,超大空间与商务设计抓住用户心理;后来崛起的哪吒,凭借的是平价路线;五菱mini以逆天的低价和颜值,在低线城市完成市场占领。



    至少从目前各大品牌的销售情况来看,智能化与智能驾驶并非最吸引用户的卖点。



    尤其是去年8月,蔚来车主开启自动驾驶功能造成事故之后,各大品牌纷纷调增销售口径,不再强调自动驾驶,而是以辅助驾驶功能来取代。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夏一平透露集度首款车第一个版本的自动驾驶能力,“在城市内,用户使用导航时,车辆识别到红灯可以自动停下来;导航要求左转,车子会自己开到左转道(即根据地图导航实现自动驾驶)。这比用户仅在高速路上使用辅助驾驶,场景的复杂程度高很多。”



    不过,夏一平也承认,“百度阿波罗是最高配置,应用到量产车上就需要裁减,看哪些功能是对用户最重要的,如何把它实现、且体验要好,在这个范围内,硬件配置应该是怎样的。量产化其实是在功能、成本和最终实现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结合过往历史来看,自动驾驶犹如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彰显整车科技实力,一旦出现重大事故,必然会影响到品牌的形象。这个问题,相信集度汽车决策层必然有所顾虑。而在如今的研发阶段,集度汽车仍然想要把自动驾驶作为产品的主打点,合理的解释,必然是基于实际综合情况而决定。



    待到量产之后,L4自动驾驶或许只是锦上添花,为品牌注入科技感,而整车实力与车后服务才是关键所在。



    我们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众多的后入局者之中,背靠吉利与百度的集度汽车,无疑是最具潜力的实力派。不过,集度最终能否异军突起,至少在量产之前面临的三大挑战,能否顺利克服还存在不确定性。但愿,集度汽车能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参考资料:



    • 集度汽车CEO夏一平:把车造出来,只是冰山一角
    • 新能源车大卖之下的“预防针”:电动时代后市场服务如何不缺位
    • 集度汽车:AI赋能汽车机器人,顶级德系供应链支撑
    • 四问集度:L4级汽车机器人2023年能否交作业?
    • 对话夏一平:2023年,集度的征途是自动驾驶标杆


    次阅读
    1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