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道一直困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题似乎有了新的解决办法。相对于快充、慢充的补电模式,平均三分钟左右就能搞定的换电模式,成了目前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选择。
新能源车试水换电模式三分钟可完成在位于北京的一个新能源汽车换电站,记者看到不时有出租车在这里更换电池,车辆行驶到指定地点后,机械臂自动将电池取下,替换成满电电池。
从车辆开始换电到出站驶离,整个过程耗时不到3分钟。像这样一个换电站一共配备了28块电池,每天可以实现为400多辆车提供换电服务。
在一位刚刚完成换电的出租车司机的手机上可以看到,这次换电共花了53.2元,换上电池后,他现在的续航里程在250公里左右,基本上可以跑一整天。
他告诉记者,目前换电按所行驶的里程数付费,一公里的费用为0.35元,和在家里用充电桩充电平均每公里不到0.2元的成本相比,采取换电模式相对贵一些,但相比燃油车每公里0.6到0.7元的成本还是要低不少。
北京市出租车司机 赵振忠:换电能保证一天的运营里程,收入就能提升。原来充电的时候,一天可能充两次电就耗掉四五个小时。
尽管换电模式的成本相比自己在家充电要贵,但由于节约了时间成本,对于出租车来说,效益还是有所增加。
据了解,目前换电站的投入成本还比较高,以北汽新能源的换电站为例,整个换电站加上设备、电池的投入成本在五六百万元。
在车辆匹配的前提下,单一换电站的负荷率达到50%才能够实现盈亏平衡。也就是说,一座设计可以每天换电400次以上的换电站,每天至少要完成200次左右的换电才能不亏损。
实际上,早在2013年,特斯拉也曾短暂试水换电模式,但最终因为换电价格昂贵、操作不便等原因,宣告放弃。目前国内在坚持推广换电模式的企业有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力帆汽车等。
业内人士介绍,除了投入成本较高,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不统一,不同车企或同一企业不同车型的电池不兼容,资源难以共享也制约着换电模式走向大众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王都:大家都要建各种不一样的换电站,消费者也只能到购车的企业去换,导致社会成本非常高。这种模式如果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统一标准。
换电站纳入新基建推动车电分离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辛国斌: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根据使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我们也会支持北京、海南等地方开展试点、进行推广。
据了解,目前,我国累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超过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3.8万座,建设了各类充电桩130万个。但与此同时,整车成本偏高、充电不够便利等问题突出。
实际上,换电模式之所以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除了便利性外,还与它背后隐藏的巨大想象空间有关。换电模式的背后,是对“车电分离”商业模式的探索。
北汽营销公司总经理 李一秀:追求的目标核心还是车电价值分离,电池作为车辆价值最高的组成部分,不再把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是通过运营让它循环使用,让多人实现共享化,来摊薄这部分成本。
有效推进车电价值分离,可以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并且有助于电池的安全性和更新升级,解决二手车残值问题。据了解,目前一些新能源车企也在计划成立电池资产管理公司,从而推动汽车与电池业务分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