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广东清远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位于清城区洲心工业园一停车场中巴新能源电车发生自燃,连带周围十多余量汽车都被烧成了空架子;
7月6日下午,青岛市常宁路一露天停车场内的一辆废弃电动汽车发生自燃,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7月8日上午,广东惠州某加油站路口的一辆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距离加油站不到50米,仅2-3分钟火势便蔓延了整辆车;
7月11日凌晨,徐州市铜山区一家加油站旁边的新能源充电站内,一辆正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起火,并迅速引燃旁边车辆;
7月12日下午,一辆新能源汽车在上海G1503绕城高速上行驶时出现起火,由于车内无灭火设备,大火迅速吞噬车辆;
7月13日上午,一辆厢货电动车在阳泉市开发区大连路路段发生自燃,事故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7月14日上午,一辆新能源汽车在路上行驶时突然发生冒烟,随后自燃,由于车上缺少灭火设备,车辆几分钟内便被烧成了空架子。

7月份前半个月以来,短短15天时间已经曝出7起电动汽车起火事件,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的环境下,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全国就发生了近40起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事件,而且多家知名车企牵涉其中。
进入夏季,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时有发生,除了跟天气炎热、经过积水路段等外在因素有关外,还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年限、线路短路、电池过热有关,另外跟新能源汽车充电环境以及充电桩质量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仍不成熟的情况下,多方面的原因加大了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概率。

事实上,频发的新能源汽车自燃现象早已引起国家部门注意,并且也出台相应的措施。
5月12日,工信部制定并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该三项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

但是,由于车主自身对新能源汽车的保养和使用不当,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如果在生活中万一遇到新能源汽车自燃,小伙伴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1、在安全处立即停车,然后熄火、下车,并拨打119报警电话,让火警迅速赶来将火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2、拨打4S店或路政救援电话,让专业人员尽快赶来处理。
3、不要擅自靠近自燃车辆,并在附近放置警示标志。
4、为了避免围观人群受伤,应想办法疏散周围人群,让人群与自燃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
此外,各位读者在用车时,还应该注重电池及线路的保养,不要过度充电。在驾驶中要保持合理的车速,并尽量避开积水过深的道路,避免造成车身内部线路短路和漏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