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几天看到的争论和个人理解: 1,首先,网传的那张国内常压国外高压的图我不知道出处,但是实际情况是这张图。 不知道看的明白吗?国内有常压也有高压,国外有常压也有高压 2,排放有2种,一种是燃烧后的尾气排放,一种是混动车比较突出的,长期用电不用油的情况下,油箱里的挥发的油气如何解决? 3,对上述的第二种情况,三种办法:高压油箱+自启动脱附>常压油箱+自启动脱附>高压油箱。这前2种都是比亚迪的方式,结果一样,都是排放达标,而且是治标又治本的达标方式,真正解决了排放达标问题。区别就是第一种可能一个月自启动一次,第二种一个星期启动一次。没有本质区别。这2种方式油改电的车型用不了,要专门的电车平台。至于第三种就是长城等车企使用的,这种方式形象比喻,就是使劲憋尿的方式,这挥发的油气在油箱里没有处理,就是使劲憋着,直到你主动用油,当然因为高压油箱,可以憋久点,比如前面说的憋一个月,一个月后你必须主动用油,不主动用油,不说有点憋不住会有危险吧,至少是会形成长城说的排放不达标,所以真正排放不达标的可能是长城。因为这种方式只是掩耳盗铃的方式,治标没有治本。长城只能用这种方式,因为他是油改电,其混动车辆的基础框架是油车,使用不了自启动脱附。比亚迪互动平台说可以共享这自启动脱附技术,这说法比较鸡贼,因为给你长城也用不了,除非长城放弃油改电,重新研发打造专门的电车平台,这没几十亿下不来。 4,国内对排放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要达标,用高压还是常压都可以。国外大部分也是这样,但是有部分国家是要求结果也要求过程,就是要求排放达标同时指定要求高压油箱,所以出口会有车型使用高压油箱。 5,国内为什么也有车型使用高压油箱,因为高压油箱+自启动脱附>常压油箱+自启动脱附,前面说了区别就是第一种可以憋久点。高配高档车型我上高压油箱+自启动脱附,秦plusDMI我上常压油箱+自启动脱附可以有,成本不一样售价不一样,我个人同意我的秦plusDMI使用经济方案。不过我要抗议一下,我的是顶配120版本的,强烈要求召回给我改装高压油箱,咱不能和9.98万那款一样,哈哈。 5,网传5.27后全部换装高压油箱,个人感觉不靠谱。本来就是高压常压,2种方案并行的。这事才几天啊,如果使用常压方案的车型集体全部换高压,这零件采购,模具定型,车辆空间重新设计调整,生产线调整等等,这几天能搞定?而且还保证车辆售价不变?当然这是最好的,消费者喜欢,但是我个人感觉不可能。
我就问一个问题,油车的标准为啥要算到新能源头上?
请把补贴还给国家
比亚迪的官方公告都没出来,各种公关文开始出来了,作者能回答我两个问题吗? 1.比亚迪为什么不发公告正面回怼长城? 2.既然有这个技术,为什么唐 汉还要用高压油箱?
人家第一个公告就说了你是瞎举报,第二个公告告诉你常压也能符合法规排放,你还要啥?汉唐均价在那摆着啥都比秦宋好不是正常的?你真是个神兽
那倒是出数据说话啊,你说不对就不对?
@非凡生活家cl3:人家第一个公告就说了你是瞎举报,第二个公告告诉你常压也能符合法规排放,你还要啥?汉唐均价在那摆着啥都比秦宋好不是正常的?你真是个神兽
比亚迪自己的公告都不敢这么说,他的公告只是说长城检测不符合标准,一定要3000公里以后测试,难道3000公里以后就能够变成高压油箱吗?而且比亚迪的公告中根本就没说自己带有这方面的专利技术
数学老师判卷子的时候,如果一看方法不对过程也错了,还会认为结果是对的吗?
做数学题有多种方法,只能用你规定的方法是吧?
@用户4615889174870:数学老师判卷子的时候,如果一看方法不对过程也错了,还会认为结果是对的吗?
真是个大聪明,不合法规就是不合法规,按你怎么说,连油箱都不需要,直接挂一油桶或塑料瓶都可以了
关键有可能有漏洞,有关部门没办法卡死说不合法规,作为车主,我是希望比亚迪能退车最好,我好换新款
官方调查还没出结论说排放不合规,得等国家部门最终调查结果。 长城自己购车跑别的机构测的结果谁知道里面有什么问题?长城做到全部测试流程跟国家质检测试流程一模一样了吗 全过程透明?没看到。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