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习惯就好6015
有大神知道s7车身结构怎么样?高强度钢占比多少?热成型钢多少兆帕的,占比多少?
人参公鸡蛋
提问各位车主的胎压是多少啊?想参考参考,提车时候290的胎压,现在放到260了,感觉能耗提高了1-2kw
涛声依旧58659
元宝们,你们的天窗贴膜吗?4S店送吗?
李若Cheng
一个大石头,没注意 站着看不到这位置,蹲下去看得到
蚝碟油
先总结一下BYD的套路,新车提前大半年预热,安排水军把有的没的吹起来,配置参数亮瞎眼,价格肯定是最低,把潜在用户吸引过来。然后开始漫长的等待,挤牙膏似的隔段时间上个车展或泄露点新东西,维持热度吊住胃口。 临近发布,开始让水军吹风涨价,试探反应,如果反应不大热度不减,就维持涨价开启预售。预售到上市留一两个月时间,如果盲订用户少,那正式上市就优惠大点,反之则稍微降点意思一下,顺便再减个配。 如果价格超出预期或产品达不到预期,客官请留步,我马上有新款车型,配置更好价格更优惠哦。你要是信了,又是漫长的一个轮回。反正就是不停地画大饼,让你BYD上吊着,拖到你变成刚需。 更可恶的是很多厂商发布即可大量提车,BYD则收到定金后才开始买铁矿石,预售这一两个月只小批量排产,正式上市前几个月也是积压订单慢慢生产。这样首先避免设计缺陷品控不行造成大量召回,其次制造热销假象饥饿营销,也方便4S暗箱操作加价提车,还能减少自己资金压力,白嫖定金利息。 从宋plus dmi开始就用这个套路,元plus也是。可是这次拖得实在太久,前几个月还是惊喜,从广州车展开始,坏消息一个个接踵而至,奇葩内饰,涨价2万,补贴退坡,保险涨价等等。 如果元旦直接上市,很多人可能头脑一热也就买了。可惜长达近2个月的预售期,反而变成了准车主们的冷静期。轮胎减配是个导火索,在等待中无所事事的圈友开始研究细节,越来越多的减配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暴露。证明元plus根本就不BYD吹的精品小车,其实就是几万的车架加上自研的三电系统,溢价实在是太严重,反而衬托出竞品几何C、埃安Y甚至燃油车的性价比。
都是人才哦
预售海报说的那么好,优先预定优先提车,我呸,都不排产,废铁都没得你提,严重的虚假广告诱骗消费者,还线上预定两千,线下签合同最起码交三千,最低都五千了,什么时候排产也没有信息,排产了交不了车,你可以说是产能不够,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是你都不排产...查看全文
能忍则安V5
本人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元PLUS预售期间,通过在比亚迪销售人员指导下,在比亚迪官方APP支付订金,并完成订单确认。该车型于2022年2月19日正式上市销售,在与经销商接洽相关问题时,被告知:所订车型无法在比亚迪内部采购定车系统中下单,遂与比亚迪官方客服沟通,得知预订车型并未排产,近期没有排产计划,不能定车,具体排产、定车和交付时间不确定。 投诉内容: 1、比亚迪在其预售发布会、预售权益中明确预售期间交纳预订金,可以“上市即交车”、“优先下订、优先提车”。上述条款和说明并未附加任何前置条件,即不区分车型和配置。但在交纳预订金并完成订单全部流程之后,并未生产相关车型,只生产和交付其高配车型。存在误导消费者、欺骗消费者、歧视消费者行为。 2、比亚迪利用其宣传、生产、营销全渠道的绝对垄断地位,不允许经销商在其定车采购平台订购相关车型。致使已经确认的订单无法实质进行。对于消费者投诉不予解释,安排经销商自行与消费者解决。但问题的根源在于比亚迪官方没有开放部分车型的采购权限。致使消费者和经销商无法履约,也不提供官方解释。 主要诉求: 1、对预售期权益和承诺的限制条件做出官方解释,为何区别对待选购了不同配置的预订消费者。 2、对后台锁定经销商采购定车权限做出官方解释,为何只开过高配置车型的采购定车权限。 3、立即停止误导、欺骗、歧视消费者的行为。如果预订车辆有前置条件必须明确说明。 4、明确预订车型在比亚迪后台开放采购定车权限的时间。 5、明确预订车型的交付时间。
全是8633
今天被埃安客服气安逸了,第一次听到作为客服那种语气,非常后悔选择了埃安,因为自己开了半个月的埃安Y,朋友也觉得不错,对此车也比较感兴趣,然后我就把车子的优点给朋友分享,朋友觉得也符合她的购车需求,于是我们对比了一下其他4s店,价格差不多的情...查看全文
我不是凯子
天气有点冷了,早上去上班时,凯迪拉克ct5远程一键启动后自动开启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还是比较人性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