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晨鸣:分享图片
肉松百叶:偶遇路试车,应该L9无误了
岚图MPV#岚图
澎湃新闻:网联汽车采集数据安全征求意见:存储不超7天,数据不得出境
新京报:吉利汽车:极氪首款车型将于上海车展开启预订,第四季度开始交付
懂车帝视线:新车|3.3秒破百,奥迪新电动GT跑车全球首发,R8接班人?
乌溜溜的黑眼猪5P6v:ATSL时尚型 想换胎了 想换4条普通胎 有没有懂的兄弟 什么牌子的好 什么价格
我叫罗德:特斯拉效应,国内的厂家你们想想未来路
我叫罗德:特斯拉效应,国内的厂家你们想想未来路
财联社:法拉第未来官宣通过反向收购上市 计划与吉利合资“回国造车”引关注
下午开始放假: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诚意走来了。
程序员聊特斯拉:一分钟告诉你为什么#特斯拉 这么多缺点却可以卖爆单
电动知士大雨:有人说大众ID.4是造车新势力杀手! 真会这样吗? 聊两句我的看法,先说价格,补贴后25万以内,555km的NEDC续航,说明大众是带着诚意来的,不是玩票,是真的想做好这个市场。这台车对于国内新能源市场会是一记强心针。不过扎的,可不只有新能源厂商,反倒会对传统油车用户带来观感上的冲击。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之前,合资品牌同级别纯电车的售价,普遍高于本品牌的燃油车,差价普遍在5-10万左右,例如:丰田的CH-R和CH-R EV、奔驰的GLC和EQC。 而这一次,ID.4系列把自己拉到了同品牌燃油车的价位。当用户在看途岳或者探岳的时候,也会顺便看一下ID.4,在售价接近的情况下,ID.4 无购置税,后期使用成本低,续航里程够用,如果再加上部分城市限行、限购,ID.4无疑是这个级别燃油车的大杀器。 那会不会冲击到造车新势力呢?我们来看新势力前三的品牌,理想不需要说,因为是混动,不在一个领域。只看蔚来和小鹏两家,只看销量主力ES6和P7,与ID.4都是错位竞争的。 ID.4的车长是4米6左右,轴距2米77。这个尺寸明显是一台紧凑级SUV的定位,ES6和P7则是更大一级的中型车。 我们在看看产品性能,除了25万售价和555km的NEDC续航,ID.4拿的出手的还有哪些呢?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没有。 以前在燃油车市场,合资品牌凭借发动机+变速箱的动力优势一直碾压自主品牌。但是在电动平台上,这种碾压早已不复存在。电动车的平顺性,动力响应,所有车型都是一致的,不分合资还是自主。 而绝对动力和性能,新势力的两款车都要远好于ID.4: ID.4的单电机功率150kW,310N·m、双电机功率225kW,460N·m。 P7单电机功率190kW,390N·m、双电机功率316kW,650N·m; ES6则只有双电机版本,运动版和性能版分别为:320/400kW,610/725N·m。动力简直就是碾压ID.4。 再看看智能化,虽然大众为ID系列设计了全新的系统,但无论是界面还是智能化程度上,都与新势力三家差的太远,顶多是传统厂商里,全是好用的。 至于语音嘛,小鹏都可以控制车窗开启的比例了,大众能实现的,只是新势力几年前就已经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已。 而FOTA,还记得欧洲几千台ID.3交付之前,开回厂房用线缆升级的尴尬窘境吗?论FOTA能力,无论从频率,还是效率上,我都不太相信大众能追上新势力。 最后说一下辅助驾驶,ID.4具备L2级的能力,参考目前大众旗舰车型如途锐,其实力也就是一个主流水平,能做到基本的居中和ACC功能,而蔚来和小鹏已经具备了结合高精地图的领航辅助NOP/NGP功能。 综合以上,你可能会问:按你的分析ID.4岂不是一无是处,明明挺香的啊! 我承认香,但随着国内新势力这几年的积累,早就与大众ID.4形成了错位竞争优势。看小鹏,蔚来,理想的用户,并不只是单纯看续航里程,这些用户还在看智能化,FOTA和辅助驾驶能力。中高端电动车,也早已脱离了单纯只看续航的年代,智能化才是未来竞争的主战场。 只有买菜车,指标车的用户才会更看重续航,而我们的自主品牌,早就把这个价格推到了10几万这个级别:比如13万510km续航的广汽Aion S、16万550km续航的几何C。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也不会去选ID.4。 反倒是传统的油车用户会对ID.4产生兴趣,如前面所说,大众品牌,和同级大众车的接近售价,足以对他们产生吸引力。 最后引用一些网友的杠精话作为结尾:25万,我为啥不买Model 3呢
丞丞聊车:中保研碰撞测试解析,看看沃尔沃XC60表现如何
飞流直下几千尺:现在4S店推出Q7延长保修期至8年,费用1.9万,我其它不担心,只担心空气悬架有可能会坏,这个延保费用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