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用车心得天籁是一辆好车,适合家用,大沙发、空间大、省油、皮实、耐用,要动力有动力(2.0T),要舒适有舒适(共同)等等优点。但是,确也有一个看人性格和忍耐力的瑕疵——冷保护。 想想第一次经历冷保护的时候,作为一个汽车小白,一度以为车子坏了,油门踩的嗷嗷叫,为啥车子的速度提不起来。还问了很多人(没有日产的车主),都没有统一的答案,有说变速箱坏了的,有说挂L档的等等。L档我试过,加速要比冷保护猛多了。直到最后才在懂车帝app找到了答案,那是天籁独特的冷保护。为啥说独特呢?那是因为别的车子或多或少都要冷保护这个功能,比如大清早的,某车车主一启动车子,整个小区都知道是谁出门了。但是,天籁的冷保护独特就在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要热车10分钟以上(越冷的地区越久)或者低速行驶3公里以上(距离同理)。这就是解除冷保护的唯二办法。22款以后的车型大概是支持远程启动的,可以提前点火热车。而像20款智行版,作为韭菜版,连个远程启动都没有的赖子车主们,只能和我一样在路上嗷嗷叫了,这个过程一定要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因为你猛踩油门也是没用的,除了嗷的更大声音和费油外,没啥实质作用,实在忍不住,你就骂两句吧,别憋坏了。前天早上五点多点开车,刚开始的500米,没有冷保护,结果到了上坡的地方突然启动了冷保护,这给我整无语了。 还有一种避免冷保护的方法就是放在地库,地库的温度高,早上开出来不会形成冷保护,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夸张了)。 除了冷保护,天籁真的是一辆好车,五年过去,天籁的颜值就算在新车批量上市、外观越来越概念化的今天也不会显的落伍。
#天籁用车心得在快速演变的汽车行业中,新款车型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直追手机,让人目不暇接,有甚者一年两改款。你可能刚刚入手一辆新车,转眼间市场上就出现了更高科技、更时尚、更经济的新选择,甚至,同一个车型都有一年两次换代的,这不免让人怀疑自己的购车决策是否已经过时。像天籁这样的车型在配置上可能显得较为保守,外观设计虽然经典,但与那些专为年轻市场打造的国产车型相比,可能缺乏一些吸引力。 不过,汽车与手机或电脑不同,大多数人不会频繁更换。一辆车可以伴随你多年,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给你带来踏实感。在深夜加班后,他同样等候着你;在雨天,不用挤公交,更多了一份从容也更加温馨舒适;在车内,你可以享受一段宁静的私人时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人们与他们的车辆之间会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就像一些出租车司机在车辆退役时,会静静地坐在车旁,甚至有人以磕头的方式表达对车辆多年服务的感激。你的车,就像是你精心挑选的伙伴,即使岁月流逝,她的外表可能不再光鲜,但她始终是最懂你的选择。所以这也是我一直认为的,买车一定要买自己喜欢的车。 如果你选择了自然吸气版本的天籁,你应该认识到这是一款非常适合家庭使用的车型,它以合理的价格、经济的油耗、宽敞的空间和舒适的乘坐体验著称。这些特质难道不足以让你满意吗?如果你对外观感到厌倦,简单的车身改色就能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如果不想花大价钱去改色,那就给车好好洗洗,洗完后的车也是蹭亮蹭亮 焕然一新 看着也是有不一样的感觉。如果你选择了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天籁,那么你应该了解,这款车配备了一台性能强劲的2.0T发动机,这是一款具有创新技术的可变压缩比涡轮增压发动机。即使是日产的CVT变速箱,也采用了先进的钢链式设计,至今未听闻有重大问题。这样的动力系统不仅节油,还能提供激动人心的驾驶体验,通俗点讲就是比他动力强的没他舒适,比他舒适的动力没他强,这难道还不够吸引人吗? 我的车已经陪伴我四年,行驶了六万公里,它从未让我失望。虽然我对新车型的配置和外观感到羡慕,但每次驾驶我的车,我都感到无比的快乐,停车后还会不自觉地回头多看几眼。这是我的选择,一辆在当时最适合我的车型,我愿意一直驾驶它直到它退役。这也是我一直主张要买自己喜欢的车的原因。尽管市场上总有更新颖的车型推出,但我的这辆车依然能够带给我快乐和满足。
#天籁用车心得天籁已经行驶了超过6万公里了,明天还有500公里长途要跑。也快到要做保养的时候了,到时候我要重点关注下后轮的轮胎。因为天籁在3万公里保养的时候发现了后轮偏磨,具体的是内侧偏磨。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个属于是通病了,也可以说是为了车身稳定所做的妥协。为了高速行驶的稳定,后轮不是垂直于地面的,而是带一点点角度的外八,时间久了就会偏磨,不止是天籁是这样的,几乎所有车都是这样的,但是其他车后轮偏不偏磨我就不知道了。 在3万公里偏磨的时候,我通过修车朋友介绍的轮胎店做了四轮定位,效果还不错,只是怎么也比不上新车时候的手感了。四轮定位仪器设备是辅助的,更重要的是调轮子的师傅。和价格关系不大,不是说便宜的就调不好,贵的一定能调好,就是4S店那坐地起价的地方也不一定有路边的师傅调的更好。辅助仪器设备再贵,人不行也是没有用的。 四轮定位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想要治本要更换一对倾角拉杆,就是刚换好拉杆 外倾角可能误差大 只要第一次调好了,以后四轮定位就要不用再去调拉杆了,直接底下那两颗螺丝就能把后轮前束跟外倾角调正常。 希望这次保养后轮不在偏磨,我才刚换不久的轮胎,新轮胎才行驶了1万多点公里。前后轮对调到底有没有用呢?问过很多人,分为两派,有用的有,没用的也有,给我整不会了。
#一血求安慰一、车辆介绍 我的天籁购入于2020年9月,是2.0自吸顶配(顶配比高配好听哈哈),也是要啥没啥的背刺严重的顶配(没L2、没360、没前雷达、没内饰真皮软包、没氛围灯、没座椅通风、没口罩),好处就是动力比现款自吸的156匹多3匹。为啥这么重视这3匹呢?因为缺。2.0自吸的动力本来就弱,再少3匹,那感觉是很肉疼的,要是天籁2.0T的那个动力,别说少3匹,就是少30匹,那也无关紧要,不痛不痒。 二、一血背景 那天是我堂妹定亲的日子,宾朋满座,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天籁的一血发生在这样的日子,也是乐极生悲吧。由于当天头脑被喜悦充斥着,对于天籁的一血毫不在意,值得第二天才去查看,顿时两级反转、心痛的很。 三、天籁一血 那天人很多,车也很多,车子在屋前停满了。作为女方大哥,我也接到了接送客人的任务。当时车停在院子边上,你可以想象下就是那种没有围墙的院子,铺了水泥,只是在周边砌了一块砖,砖外还有一米多的自然地面就到水沟了,出口比较窄,到马路上是有三十公分高度差的一个斜坡。当时我是把车子摆斜了出去的,不可避免的压到了那块砖,前轮过去之后没多久,就咔咔的声音,我以为是订千斤顶的地方刮到了砖块,当时还在感慨天籁的底盘比我想象中的还低,顶千斤顶的地方硬,就没太在意了,加油门刮过去了。后面回来下车查看才知道是刮到右边下边裙了,有几到比较深的地方还漏了底漆。然后才去查看事发地,才发现草丛里面有一块小石头,十来公分高,就是小石头的边缘剐蹭到了右边下边裙。还是不能太自信,下次听到了响声就要下车观察,如果听到第一次响声就下车观察,这次剐蹭就不会有这么严重了,最多有点划痕。 天籁的一血告诉我开车还是不能马虎大意,要充分观察路况。借着天籁一血祝各位车友:开开心心驾驶,安安全全回家。最后,感谢圈主推荐。
#爱车用养大作战今天我们来聊聊多少公里保养一次更合适,在天籁6万公里的使用过程中总结的一点经验。先说结论:汽车保养的机油更换周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保养还是建议参照保养手册,我只是聊聊自己的保养方式及认知,如有错误的地方请指正),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具体分析: 第一、机油类型 这个方面只要稍微等一点点的车友都应该知道(手机上有懂车帝的基本都懂),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为了照顾一些新人,我们还是简单来聊聊。机油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机油,合成机油又分为半合成机油和全合成机油(有些机油品牌喜欢加定语,像什么超级超合成之类的,其实都是全合成)。在网络上常常笼统的将保养的公里数和所用机油的类型挂钩:矿物油:一般建议每5000公里或6个月更换一次;半合成油:建议每7500公里或6个月更换一次;全合成油:可以每10000-12000公里或一年更换一次。但是这种划分的方式真的是一成不变的吗?实际情况是一车一况,具体的更换公里数和下面要聊的驾驶频率和驾驶环境有关。其实,在和车友及保养师傅聊的时候,还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机油能承受1.2万公里,机滤也受不了。现在的机油滤芯偷工减料的比比皆是,设计的寿命就是大几千公里的设计,这个说法目前没有得到证明,大家权当一乐。 第二、驾驶频率 如果车辆不经常使用,经常半年达不到5000公里,那机油的更换周期可以适当延长,因为机油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氧化和变质速度会减慢。驾驶频率高的,经常用来上下班通勤的,即使半年不到5000公里,也要及时更换机油。(以上数据均以矿物油为标准)。驾驶频率显著影响汽车的保养周期,尤其是机油更换。高频驾驶导致机油更快磨损和污染,需更频繁更换;低频驾驶虽减缓磨损,但机油仍需至少每年更换以防氧化。 第三、驾驶环境 驾驶环境可以为分为环境和路况。在恶劣的路况(如沙尘漫天的道路)或多尘的环境中行驶,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容易进入机油,导致机油更快地劣化,因此需要缩短机油更换周期;而良好路况和温和气候则可适当延长更换周期,以确保发动机的最佳保护和性能。路况就是拥堵情况。同样50公里的路程,在拥堵或者城区多红绿灯的到达时间往往要比郊区的所用的时间要多上好几倍,我自己经历过节假日堵车,同样的120公里路程,节假日堵车用了5个小时,平时只要一个半小时。所以,经常在市区通行,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保养的周期都会缩短(用车频率高的)。以全合成机油为例,正常的全合成是建议一年或者1万公里保养一次的,但是经常在拥堵的情况下用车,估计七八千公里就要去更换机油机滤了。因为发动机运行时间也是保养的重要参数,空挡等候,发动机也是在运转的。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相信全合成一年或者1万公里保养一次的,容易造成发动机损伤。 汽车保养的机油更换周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一车一况。 以上就算在用车过程的一点拙见,如有出入,烦请指正,防止“过度保养”(太勤或者太懒)。
#天籁提车日记一、个人情况介绍 本人已到而立之年,是广大打工族的一员,主要从事项目申报工作。大学毕业后,在女朋友的陪伴下,走过南闯过北,最后因为想给她一个安稳的家,最终选择回到老家所在的地级市。而天籁也是我们两打算结婚的时候购买的家庭用车。天籁购买于20...查看全文
#天籁用车心得回想起四年前购车历程,也是充满意外。意外的选择,意外的惊喜。其实最开始天籁没有进入我的选择名单,那时候想着买其他热销B级车,但是因为多种原因不是缺芯加价就是临近换代或是服务态度不好,然后亲戚和朋友在同一天给我发消息让我去看看天籁。再加上不错的优惠,不错的眼缘,不错的服务态度,就是在这样机缘巧合之下选择了天籁。 这是我的第一辆车,当时虽然坐过的车很多,但是开过的寥寥无几,所以对于动力操控完全是小白,也没有追求。老司机还是要2.0t才带劲。第一次开的多时候,起步就蹿出去了,这也是油门前段调校比较灵敏,需要适应。 座椅是这辆车的精华,很软,包裹性强,尤其是后排的舒适性,在同级别排前列甚至可以说是越级体验。遗憾的是,前排座椅稍微有点短,要是能再长几公分就是满分体验了。柔软的座椅,再加上柔软的悬挂,坐后排是一种享受。但是有个奇怪的地方,速度起来了,悬挂的韧性反而变得很足,尤其是2. 0t的车型。总的来说,就是前软后韧。这些也是在这四年行驶了6万公里慢慢发现的。 白色的车漆很漂亮,要加价2000。但是车漆有点薄,小石子蹦一下就露底漆了,这也是所以日系的通病。还在天籁的保养非常便宜,买车送的保养,足够前5万公里免费保养。因为5万公里前,除了机油机滤、空调滤芯、空气滤芯、雨刮这些,其他乱七八糟的项目可以不做。 有感而发,天籁还是不错的。在车内呆了这么久,也该上楼了。
#点评我的车不知不觉购买天籁已经4年了,目前已经行驶了6万公里,刨除疫情紧张时期,平均一年大概两万公里。 先说下可能最受关注的油耗吧,目前的综合油耗是6.18升/百公里。我用车频率不高,但是单次用车里程较长,并且我大多数用车场景是郊区。开车的时候不算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