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海宁比亚迪小张头像海宁比亚迪小张头像

    海宁比亚迪小张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23粉丝0关注1获赞关注
    2021-09-26

    看看消费者是怎么对待秦PULS DMi 七月DMI销量25000 八月销量30000。 如果如某些人所言,DMI是消费端产品力不行的汽车,那么经过大半年,应该要退烧了,静候九月销量。 9.11一个特殊的日子,又来更新啦! 这次分享一下用车体验。 最近没事干,拉着怀孕的老婆去临市逛宜家,好巧不巧,往返里程正好500KM,可以分享一下高速的油耗表现。 下图是往返的油耗记录(介于提车伊始就对比过跳枪法和表显,可以负责任的表示表显准确度相当高,所以这里就直接放表显信息了)。 最下方为出发时满电、关闭强制保电开启HEV的最佳工况的去程能耗;最上方为电量低于25%,强制保电的馈电行驶的返程能耗。 由于个人开车比较温和,感觉不出低电量状态动力有所下降,反正如我理解的工况:高动力请求时发电机加电池包一起给电动机供电,这种情况的话,我不认为低电量对动力性有太大的影响。 然后再分享一下日常上下班通勤的能耗图: 基本完全是用电,从临市回来就没有加过油,对不起强迫症的朋友们 这里需要解释一件事:这里表显12.0kwh/100km=3.4L/100km这个等式很误导人的。 因为12kwh的电量成本肯定是远远低于3.4L汽油的,比亚迪这么标很容易让旁观者误认为电车好像也不怎么省钱...... 比亚迪这么标是按DM-i系统的燃油热效率和发电效率标定直接进行换算的。 所以应该理解为DM-i系统每燃烧3.4升汽油能发12.0度电,而不是12.0度电的能耗经济性等于3.4升汽油。 对比了长途去程和回程的能耗分布,不难看出: 比亚迪的DM-i混动已经彻底摆脱早期各家车企PHEV车型上“有电用电,没电用油”的建单双模动力模式,在任何电量区间都会进行油电深度混合,是完全意义上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总体来说,秦PLUS DM-i这款车的高速馈电油耗表现,已进入到了4升俱乐部里这件事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然而我认为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馈电油耗,而是满电工况的能耗表现!高速的馈电油耗4.6L/100km我认为很优秀,但是这就够了吗? 看了看去程高电量工况能耗统计后,我认为不够! 去程的高电量工况下跑出了2.88L+5.44kwh的能耗,直接少了20块钱的用车成本!!!! 所以啊,虽然这款车馈电油耗表现堪称优秀,我依然建议广大车主们,能充电就充电啊!!!因为在充电的工况下,不管你是纯电行驶还是高电量的HEV,在经济性上就真的彻底碾压了传统燃油车,甚至是轻混和非插电的油电混动车型了! 不充电的DM-i,仅仅是一辆官方宣称的百公里油耗3.8L的经济性油电混动车,但是隔壁丰田本田也是4L俱乐部的老会员了啊!这凭什么说要颠覆燃油车? 凭可充电! 充电行驶才是完全体!若是按照每200KM停车休息的节奏,利用休息间隙尽可能的快充补电,你的能耗就不是4-5L,,而是2-3L!!! 所以,从一个车主角度,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就两个字: 充电!

    比亚迪秦PULS DMi 我的看法 首先说自己的判断:目前来说,在民用消费端,DMI确实是相对最优解。 有人挑战说“纯电的时候发动机是累赘,HEV模式电池包是累赘” 这是错误的观念。是一种技术学阀式的傲慢。 从绝对技术层面和绝对效率层面来看,这种说法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DMI就是做到了带着一个“累赘”油耗依然达到顶级混动车的油耗水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才有意义——消费者无非就是需要一台节能,或许可以有劲,配置全面,外观过得去,性价比优秀的家用汽车。 产品力能够达到消费者的期望,那这个路线就是最优解! 至于说品牌影响力,企业实体规模和经营年限这些BUFF所带来的销量和产能差距,我个人是持乐观态度的。 基于个人所掌握的汽车知识,可以稍微评价以下目前争论不休的三款主要混动模式。 丰田THS:依靠机械传动设计实现动力耦合,以油为主,电为辅,思路巧妙,堪称艺术。机械的美感确实是永远不过时的,人类在18实际就能用发条和齿轮设计制造出能书写的机器玩偶,这些机械的美放在今天依然令人惊艳,且难以复制;丰田的THS与之类似,是人类工业历史上非常具有标志性的工业设计思路,是一种用低技术路线实现较为高级功能的杰出代表,可以称之为“齿轮朋克”的浪漫工业产品。 本田IMMD:首先要明确一点,本田IMMD不是丰田的竞品,价位区间完全不一样,设计思路也是差距甚大。本田通过IGBT和离合器来主导动力耦合的思路比起丰田要先进实用许多,技术路线更适合当前时代,发展潜力也更深;该混动原理模式下,由于IGBT的深度应用,电的优先级被抬高,燃油的工作效率可以做到更好,本田也为此推出了专用的发动机以适配IMMD系统,但是目前所曝光的各式问题来看,本田在三电系统上的耕耘不足,对发动机的依赖比例还是太高。一款为发电而生的小马力发动机在燃油动力需求比例长期超出设计要求的工况下,暴露了一些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即便如此,本田的混动路线潜力依然远高于丰田。 比亚迪DMI:搭载了全球唯一一款真正意义上混动专用的发动机。原理我前文说得够多了。其实在我个人掌握的知识来看,DMI看起来牛逼,其实技术路线非常的粗暴蛮横:取消轮系,取消发动机的可变结构,取消变速箱,深度依赖三电系统。首先不提做出高效的混动系统做出来难度有多大,光精简发动机这一项,就和广大传统车企彻底不对付:他们为了平衡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驾驶平顺性之间的矛盾,付出了几十年的努力,投入了无数的金钱,积累了无数的发动机黑科技——可变气门,可变压缩比,精益调校的变速箱,妙入毫颠的机械耦合,到了比亚迪这说不要就不要了,对于传统技术包袱极重的传统车企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或许可以把燃油车时代比作西周时期,贵族们钟鸣鼎食,礼制为大;如今以比亚迪的骁云发动机为开端,开启了机动车的春秋,各路诸侯纷纷僭越逾制,礼崩乐坏,瓦釜雷鸣,粗暴精简,蛮横无理,毫无机械美感的技术思路逐渐登上台面,死守如同西周礼制的各类发动机精妙黑科技的传统车企们,在粗野的瓦釜雷鸣声中怒不可遏,大呼叛逆,大势围剿。 然而终究大势已去,我不敢说一定是比亚迪,但是总会有一个“楚庄王”要站出来,问一问,这“鼎”有多重!

    2021-09-26
    2021-09-26

    比亚迪秦PuLS DMi 值得购买吗?(2) 技术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壁垒:变速箱。这玩意技术积累不比发动机少。发动机的黑科技再多,依然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扭矩、功率和转速相关,而且扭矩的变化不够灵活,几乎是定死在一个特定的区间内。而汽车不同的行驶工况需要不同的扭矩、功率和转速,靠扭矩、转速范围定死的内燃机直接带动显然不现实,这样开起来汽车会比过山车还要刺激。所以就需要一款足够聪明,耦合完美的变速箱来调整发动机输出到车轮上的力矩、转速和功率,才能让汽车平稳的动起来。 虽然车企们做了很多的努力,发动机最高热效率也逐步提升到了35%以上,往后每提升1%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是根据汽车发动机热效率的规律,能保持最高热效率的区间并不多,日常驾驶能维持20%左右就已经非常好了,低速和怠速阶段甚至会低于10%,燃烧的热能无法转换成动能,等同于把汽油泼在地上直接烧,白白浪费掉。这是传统内燃机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无法解决的痛点。 说了这么多,应该明白了,一台标定功率只有81KW,压缩比15.5,没有可变节气门结构,没有可变活塞行程技术,没有涡轮增压结构,没有皮带,没有附属结构的传动轮系,甚至没有变速箱的发动机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骁云发动机完全无法胜任驱动汽车的核心职责。或者说,它根本就不是一台合格的机动车引擎! 凡事都有个但是。 它是一台优秀的发!电!机! 它就不需要考虑带动汽车,而是把重心放在发电上,把驱动的工作交给电!动!机! 骁云发动机的压缩比15.5,取消臃肿复杂的可变节气门结构,可变活塞行程结构,涡轮增压结构,皮带,附属结构的传动轮系,因为不需要再带动汽车,连变速器也不需要,直接的好处就是高达43%的燃烧热效率和减少了近80KG的自重。 俗话说宁轻一两不增一匹,减重80KG让位给了动力电池,即使是顶配车型,动力电池也仅仅重180KG,相当于整车在动力电池的加持下也仅仅比传统燃油车重100KG而已

    2021-09-26
    2021-09-26
    2021-09-26
    海宁比亚迪小张图1海宁比亚迪小张图1
    海宁比亚迪小张图2海宁比亚迪小张图2
    海宁比亚迪小张图3海宁比亚迪小张图3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