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发布于:秦DM车友圈
比亚迪秦PULS DMi 我的看法 首先说自己的判断:目前来说,在民用消费端,DMI确实是相对最优解。 有人挑战说“纯电的时候发动机是累赘,HEV模式电池包是累赘” 这是错误的观念。是一种技术学阀式的傲慢。 从绝对技术层面和绝对效率层面来看,这种说法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DMI就是做到了带着一个“累赘”油耗依然达到顶级混动车的油耗水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才有意义——消费者无非就是需要一台节能,或许可以有劲,配置全面,外观过得去,性价比优秀的家用汽车。 产品力能够达到消费者的期望,那这个路线就是最优解! 至于说品牌影响力,企业实体规模和经营年限这些BUFF所带来的销量和产能差距,我个人是持乐观态度的。 基于个人所掌握的汽车知识,可以稍微评价以下目前争论不休的三款主要混动模式。 丰田THS:依靠机械传动设计实现动力耦合,以油为主,电为辅,思路巧妙,堪称艺术。机械的美感确实是永远不过时的,人类在18实际就能用发条和齿轮设计制造出能书写的机器玩偶,这些机械的美放在今天依然令人惊艳,且难以复制;丰田的THS与之类似,是人类工业历史上非常具有标志性的工业设计思路,是一种用低技术路线实现较为高级功能的杰出代表,可以称之为“齿轮朋克”的浪漫工业产品。 本田IMMD:首先要明确一点,本田IMMD不是丰田的竞品,价位区间完全不一样,设计思路也是差距甚大。本田通过IGBT和离合器来主导动力耦合的思路比起丰田要先进实用许多,技术路线更适合当前时代,发展潜力也更深;该混动原理模式下,由于IGBT的深度应用,电的优先级被抬高,燃油的工作效率可以做到更好,本田也为此推出了专用的发动机以适配IMMD系统,但是目前所曝光的各式问题来看,本田在三电系统上的耕耘不足,对发动机的依赖比例还是太高。一款为发电而生的小马力发动机在燃油动力需求比例长期超出设计要求的工况下,暴露了一些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即便如此,本田的混动路线潜力依然远高于丰田。 比亚迪DMI:搭载了全球唯一一款真正意义上混动专用的发动机。原理我前文说得够多了。其实在我个人掌握的知识来看,DMI看起来牛逼,其实技术路线非常的粗暴蛮横:取消轮系,取消发动机的可变结构,取消变速箱,深度依赖三电系统。首先不提做出高效的混动系统做出来难度有多大,光精简发动机这一项,就和广大传统车企彻底不对付:他们为了平衡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驾驶平顺性之间的矛盾,付出了几十年的努力,投入了无数的金钱,积累了无数的发动机黑科技——可变气门,可变压缩比,精益调校的变速箱,妙入毫颠的机械耦合,到了比亚迪这说不要就不要了,对于传统技术包袱极重的传统车企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或许可以把燃油车时代比作西周时期,贵族们钟鸣鼎食,礼制为大;如今以比亚迪的骁云发动机为开端,开启了机动车的春秋,各路诸侯纷纷僭越逾制,礼崩乐坏,瓦釜雷鸣,粗暴精简,蛮横无理,毫无机械美感的技术思路逐渐登上台面,死守如同西周礼制的各类发动机精妙黑科技的传统车企们,在粗野的瓦釜雷鸣声中怒不可遏,大呼叛逆,大势围剿。 然而终究大势已去,我不敢说一定是比亚迪,但是总会有一个“楚庄王”要站出来,问一问,这“鼎”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