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前奔驰发动机工程师现资深媒体人
懂车老王
汉L风阻0.212究竟啥水平?风洞测试细节首次揭秘!【老王观点】...查看全文
奇瑞艾瑞泽8PRO机械素质究竟如何?底盘拆解!...查看全文
福特GT,这是一台从历史中闯入现实,又在现实里挑战物理极限的机器。它的故事,从勒芒赛道的硝烟开始,在风洞与实验室的数据里延续,最终化作街道上带着涡轮啸叫的影子。福特GT不是一台普通的超跑,它是一封写给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哲学的情书。这...查看全文
关于固态电池的讨论一直很激烈,老王本期也是想带大家了解一下固态电池目前的技术路线和最新的研究现状。究竟行业内是如何看待固态电池的未来的?半固态电池能和固态电池相提并论吗?这一期是在马来西亚调研的时候抽空录的,也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最近收集的增...查看全文
2025年1月吉利汽车销量创下单月新高,新能源车型占比首次破45。这一成绩值得肯定,包括博越家族(1月销26434辆)等在内的三款吉利SUV车型,稳居1月SUV销量排行榜前五,其中博越L贡献了15,663辆,创下历史新高。博越L的热销主要归功于其在智能化配置、动力性能和性价比方面的表现还不错。 一个是银河OS 2.0配的8155芯片确实更流畅,13.2大屏幕和AR- HUD表现还可以,动力这一块整体油耗比较友好,整车性价比稍微突出一些,所以卖的还可以。随着新能源车比例的提升,吉利正面临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的挑战。这意味着,吉利需要在新能源领域加大投入,确保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推广方面保持领先地位。然而,过快的新能源转型也可能带来风险,如技术路线选择、供应链稳定性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等问题。 此外,吉利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需持续推进。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各国政策法规差异明显。吉利需要深入研究目标市场,制定本土化策略,以避免水土不服。吉利在取得亮眼业绩的同时,需保持清醒,平衡新能源与传统业务的发展,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1947年 V12的起点法拉利的传奇开始于125 S这辆车,它不仅是法拉利第一台量产车,也是法拉利V12的“首次亮相”。排量只有1.5L,最大功率118马力,听起来像是一辆普通家用车的排量。但正是这辆车,让法拉利从出生开始,就有了用专业赛车...查看全文
导视暗物质电机你听过吗?39 公斤 600 千瓦,功率密度远超特斯拉?小作坊难道又要下猛料?无磁轭拓扑、轴向磁通、六相驱动。设计思路到底和国产有何不同?1700 匹马力、3500 牛·米、 1.9的零百、400的极速,究竟是噱头还是黑科技?...查看全文
本期老王借暗物质电机的特点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各家电机的设计思路和取舍,顺道科普几个大家容易混淆的概念。目前暗物质电机的技术细节信息确实不是非常多,查阅了很多资料,甚至也有一些相互矛盾的信息,非常欢迎大家有增量信息在评论区下方补充。...查看全文
关于内燃机的探索总会有一些新奇的点,对于品牌来说,到底是一味地在排放标准上减少缸数做出妥协,还是坚持某种信念,用最好的技术造出更极致有趣的产品,做一匹绝尘的跃马。...查看全文
这次老王结合赛道体验,给大家讲一下这款纯电Macan有何优劣!...查看全文
最近各大平台冬测成绩也是都出来了,老王也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热管理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最近正在做小米和特斯拉热管理方面的技术对标报告,整理一些能说的,给大家唠唠。...查看全文
导视有个汽车品牌在这个世界上创下过五个第一。第一台中置后驱的量产超跑,并借此定义了如今的超跑架构。第一辆量产超跑SUV,要知道卡宴是16年后才敢接棒、法拉利Purosangue更是时隔36年才打磨出炉。它还是第一个发明剪刀门的品牌,也是首个...查看全文
混动V12配YASA马力过千、主动四驱配空动ALA有啥黑科技?技术下探与平权又该如何理解?兰博基尼和法拉利的牛马之争有何趣事?...查看全文
核心动力系统上,海豹 05 DM - i 搭载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这无疑是整车的一大亮点。基于第五代 DM 技术强大的内核架构,该车在能耗与续航方面实现了显著突破。从技术原理来看,比亚迪在混动系统的优化上取得了新进展。...查看全文
坦克500 Hi4-Z正式发售36.38万元,老王这次结合之前用户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综合聊一下这个设计的核心思路和技术特点,顺便也分享一下驾驶感受。...查看全文
聊聊保时捷911这套还比较有争议的T-Hybrid混动系统,没有纯电模式的选择究竟是为了什么?包括F1技术的整合,对整体的提升如何?结尾也会说说我对保时捷未来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多留言讨论...查看全文
放弃凸轮轴改用电控气门,1挡干到头是什么技术?碳纤维贴出来的轮毂?聊聊科尼赛克这个执着于把汽车做成艺术品的品牌趣事和背后技术【动力总成系列】...查看全文
电驱动在哪些维度能超越机械传动?哪些维度依旧需要机械结构的坚持,如何设计动力总成才能为用户带来便利,产品又能达到什么高度?这是之前我的粉丝给我出的一道题。其实机电一体的话题在我们机械出身的人看来可能早已见怪不怪,但没想到互联网上吵得这么厉害...查看全文
近期会单独出一集有关Hi4-Z的深度技术解读,包括大家最关心的能量流、行星排的结构、P2P4电机、还有3挡DHT都是如何运作的等等。大家记得保持关注!...查看全文
这期讲了布加迪W16发动机的研发八卦、机械结构取舍、涡轮增压的设计以及材料等等。除了W16,后半老王也把V16的构型顺带讲了讲,信息目前可供分享的不是很多,之后有时间咱们再详细介绍...查看全文
老王这次整了点新活,咱们对着专利把保时捷六冲程发动机用3D打印的方式给做出来了一个模型,哈哈,这样就能给大家实际的展示原理讲解了。除了原理,也要分析一下这个设计的优缺点以及量产的前景,大家对这个技术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下方留言讨论!...查看全文
这次也是把大家呼声比较高的小米v8s电机给拆了,讲的比较细,也对比了很多主流品牌的技术,包括特斯拉、比亚迪、lucid、极氪、rimac等等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增量信息。感兴趣的别忘记一件三连+评论转发呀!...查看全文
周末和大家聊聊行业话题,最近哪吒降薪的事大家也是讨论的很热烈,谁能拿捏“成本/降本”又成为了行业内各个品牌展示“肌肉”和“前瞻预判”综合能力的试金石。各家都有啥应对之法?下一个会遇到危机的又会是谁?国产品牌,谁能做到见招拆招,布局又破局呢?...查看全文
深度试驾栏目又和大家见面啦,这次开了2个月ET7,有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还是那句话,老王的体验仅供参考,大家感兴趣的一定要多试驾多对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查看全文
瑞虎9的讨论最近挺多的,简单分三个方面说一下,首先动力方面瑞虎9的C-DM或者纯燃油二者来说,驾驶性格各自有自身的特点,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选择纯燃油的版本,鲲鹏2.0T发动机与8AT/7DCT变速箱,最大扭矩达400N·m 目前优化的已很成熟了,但对更多人来说,C-DM的节能属性一定是更强的,结构相对简单和之前复杂度相比,机械稳定度上升。用户比较好奇的是瑞虎9不同的动总,大电池是否搭载决定了底盘重心点的优化和定义,奇瑞是怎么做到车身对不同动总的兼容的?这个点问的很好,在我马上要发的下一期节目中会提到一个叫做侧视虚拟摆臂的概念,下一期不是以奇瑞作为科普载体,但有一定共性,因为奇瑞在这个领域做的也相对比较扎实,简要来说,悬架杆系设计是KC两条路的基础,虎9没有电池的版本底盘的瞬时中心IC的位置也能调的很优化,或者说我的感受是更优化,这是多年来奇瑞对悬架杆系设计和选型的经验带来的。 其次,内饰的实际体验来说,瑞虎9这次给人感觉是车机反应变快了,实体按键虽然减少,但车灯雨刮器和空调都符合目前的潮流,就是智能化,设置好了基本不用动,车机UI的设定也还是相对合理的,前排肘部驾驶位置的依托感如果能再厚实一点就更好了。空调出风口设计依然偏传统,其实要我看应该像一些新势力那样彻底把出风口融入到内饰设计语言中去弱化,不过这个出风口视觉质感本身还可以。 另外,建议大家这回去店里感受一下虎9的后排,虎9在设计之初是比较照顾第二排舒适性的,很多座椅填充物、中央扶手的可靠性、座椅皮革的质量控制都在线。 第三,安全方面这辆车有一个“双防撞梁、6吸能盒 ”的概念,实际上我看了一下,防撞梁下方的副梁体、结合前后防撞梁的吸能盒,确实可以说有6个吸能盒,但不是传统定义上的吸能盒,“双防撞梁、6吸能盒 ”的概念有一定的营销成分,但确实可以在车身上找得到,气囊的兄弟告诉我虎9的被动安全气囊数量上来了,这辆车旗舰型是10气囊防护,包含前排中置气囊,6秒的保压做的还不错,非旗舰版本是主副驾驶*2、前排侧气囊*2加上侧气帘*2一共是6气囊标配,属于同级别标准水平。车身用钢还不错,高强度钢占比85%,这个数据非常能打,B柱钢的抗拉强度达1500MPa。 总的来说,虎9在15.29万 -20.39万这个区间 基础用料是贴着顶配走的,配置随价格分布相对均匀,也没有为了facelift保留多少的配置余地基本都算是给到了。有几点我没有深度体验,比如旗舰的四驱系统的脱困表现如何,是否有一部分极限越野的能力,穿越时的可靠性表现又如何,期待后期给大家做更深的解读。
预售价之前公布过,在20万-26万多这个大概区间。这次主要关注五个领域,外观、内饰、底盘悬架、动力总成。简单列了几个点,因为拍摄较为匆忙,期待下次出视频跟大家解读,但关键词点到了,大家可以拿着我的框架去发散。外观双函道设计的前机盖,高速时提...查看全文
腾势Z9GT后桥分布式双电机的转向拉杆也是由独立电机驱动的,将后车轮半轴解耦,不光能进行独立的转速、扭矩调节,还能进行转向角度的调节,后轮Toe角发布会讲的很清楚了,但没强调其他定位角度的变化(Caster/camber/inclination)是怎么设计的,话说之前这车骡车状态我隐约还见过一次,由于挡得过于严实当时甚至不知道采用了三电机方案,而且还主动放了烟幕弹说是轮毂电机,可以说比亚迪保密工作做的是非常到位的。最近有点忙,接下来找机会深度学习一下这套三电机从电控到布局,从转向到车身姿态优化。 试驾过这款车的小伙伴说后悬架横摆控制和抛离感优化得是很不错,标配易三方、云辇-A也可以有50mm的调节行程,这辆车后双电机和后双转向电机之间配合很在线。从发布会外场模型做的太炫酷以至于遮挡了很多关键信息,包括前部2.0T的EHS,期待后续深度研究。价格让我挺惊讶,我最关注最低配的性价比,30多万出头能买到Z9GT,这次确实不算高,还是那句话,有些技术我这边还需深度了解,暂时就这么多。 后续会聊深点儿。
从这次中保研成绩来看,我发现小米SU7可以说是非常上道了,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同学”,在新规越来越严的前提下,实测表现非常亮眼。对乘客和行人以及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保护也都相对全面,之前雷军不是说过造车的所谓10倍投入么,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查看全文
振实密度偏低一直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一个小问题,在磷酸铁锂极片制备过程中,因为不规则粉末的形貌,导致压实或者振实过程中产生的粒子团聚和架桥现象会让这个指标变得很低,这是老王目前产业调研的一个方向,目前相关信息还在保密协议范围内,可以聊点定性的,...查看全文
有多少人不知道OEM是主机厂的意思? 这个概念确实需要一定程度的理解。...查看全文
腾势Z9(GT)发布后讨论度非常高,在这个尺寸级别的车,都是好的技术载体,为什么?因为车体空间和定位需求,都变相推动了设计部门展现自己实力和价值。比如,这辆车就是易三方和云辇-A的技术载体。 而且预售价远低于之前我高达50万的预测,预售价区间为33.98万-41.98万元,功率接近1000马力,四秒内的零百加速,各种眼花缭乱的配置我就不一一念了,反正我对这辆车比较感兴趣,最近我不是一直在不断试驾D级GT车型么,想拿一辆Z9GT,换着开开。 另外,就是网友的问题——麋鹿测试成绩Z9GT这回展示的成绩过于“离谱”达到惊人的93.6km/h,当然,成绩优秀原因肯定主要是因为这车的悬架设计+易三方比较优秀(比如,Z9GT不带动能回收是86km/h),这个我后续会有一个分析,但其实近期大量车型开始宣传80kph+麋鹿成绩时我就注意到——电驱动为主的车型似乎麋鹿测试都很棒。 根据ISO-3888-2标准,麋鹿测试进入测试区后需瞬抬油门且不制动,此时电动车动能减速的效应是否会变相帮助提升麋鹿测试的成绩?相当于燃油车“带制动测试” 有人认为这相当于某种角度的“作弊”。但从用户角度来说,确实测试的时候电驱动车型没有踩制动,依旧是合理合规的。 那么不知道我们可不可以说,麋鹿测试在电驱动时代因为电驱动车型固有的麋鹿测试较强的秉性而逐渐失去了应有的监督能力和严苛度?是不是需要逐渐开始审视ISO标准并期待其改进。你想一下,突然遇到紧急问题需要变向,此时假设动能回收能够让车辆以更快的速度越过危险区而不失控,被动帮你度过难关,这应该是一个好事,与此同时,电动车不可能因为麋鹿测试的标准而专门开发一个0回收的麋鹿测试模式,那么也就是说在市面上不是所有车都能把动能回收完全关闭的情况下,麋鹿测试成绩优秀逐渐已经变成了电驱动车型的一个固有的、默认的优势? 总之,Z9GT一定会在车身动态上引发全网的深入讨论,挺值得深入分析的一款车
腾势Z9(GT)发布后讨论度非常高,在这个尺寸级别的车,都是好的技术载体,为什么?因为车体空间和定位需求,都变相推动了设计部门展现自己实力和价值。比如,这辆车就是易三方和云辇-A的技术载体。而且预售价远低于之前我高达50万的预测,预售价区间...查看全文
最近昊铂全新一代底盘技术披露,在月初的提前批会上和广汽技术专家交流过程中,老王发现在底盘领域,貌似大家一直都在思考探讨如何把更抽象的智能化技术进行解读,说白了,底盘的表现是结合了用车体验、车辆原发设计以及供应链的复杂领域。 比如当天我们讨论了“电子差速锁”,实际上,电动车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传动轴的,对于非分布式驱动电车来说,对空转车轮施加制动力变成电锁的执行方式,只不过昊铂整合了很多悬架传感器信息,通过将悬架行程、车身姿态信息结合,准确判断地形情况,将驱动力转移至跟地面接触的、有抓地力的车轮上实现脱困。其实这个功能其他车企也有类似的,具体参数细致度广汽有一定的领先度和后发优势,但这个领先度的差异化用户感知较弱,这值得进一步挖掘。这也成为了广汽昊铂的一个宣发“卡点”。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EASi电磁主动悬架,峰值功率可达20kW,垂向控制带宽为20Hz,举升速度高于250mm/s,交流会中称此参数为行业最高。但具体执行器细节和一些更细节的参数暂时未披露。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之前发布会提到的鹰爪(zhao)系统,比如高速突遇单侧车轮积水路或者冰面,车辆横摆角控制得不错,反应时间也有一定扩充。 从主流产品角度,自主品牌在纯电车型上投放配置都不低,拿昊铂品牌的SUV车型举例,产品着重后排舒适性和整车NVH,配置“堆料”也到位,如无框车门、鸥翼门以及鹰爪系统这类底盘配置,让昊铂品牌有一定的底气。与此同时,近几年做智能驾驶算法的公司和工程师,算法和人才储备越来越强,原来几年都搞不定的事情,现在两三年就搞定了,加之电动化的大电池也为底盘技术实现“大动作”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和可行性。 另外,近些年在底盘空簧存在耐久领域,用户顾虑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以前的空气弹簧成本高昂,一般都是用在 30 万甚至 50 万+的车上,且 3 年六七万公里就会出现偶发问题,一套更换费用高达 2 - 5 万元。但随着技术进步,20 万的车上也开始使用空簧。这要归功于国内供应链的逐渐成熟。 关于底盘技术,大家有想要了解的欢迎下方留言。老王找机会和大家分享
乐道L60的车规芯片啥概念?热管理在极端天气中有多重要? 热管理在极端天气中有多重要? 最近也是各种极端天气,很多人也很关心热管理这块,正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知识。...查看全文
宋L DM-i上市13.58万元起 ,伴随着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之前我的一些预言几乎全部应验,尤其是电驱动方面的提升 ,之前有小伙伴不认可电驱的技术提升,认为电机本身效率高,认为电机的效率再细扣没有意义,但实际上这个价位的用户最关注的还是能耗,我们做动总的了解一个叫做投资-效率曲线,目前来看宋L DM-i的动总还处在细扣技术能带来能耗与销量双获益的良性曲线中。 近期看了很多车企的研发准则,在定义初期,从轻量化-成本曲线、能耗-成本曲线两条曲线来看,几乎都是盆形的,说白了就是任何技术做的太极致了成本也会提升的,但目测直到第六代DM的相关技术出炉后,依然在线性发展,技术相关储备比亚迪做的是否扎实,已经能够体现在成本体系中了。 这辆车找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能耗吧。关于这辆车大家还想知道什么? 下方留言,我们找机会系统性分享。
最近总有人问老王比亚迪海狮07EV,今天就仔细给大家讲讲,这台十二合一智能电驱系统有何技术特点,顺便分享一下这辆车续航和充电的实际情况给大家做个参考...查看全文
双车对撞测试有啥BUG?测试结果对关心安全的用户购车有参考价值吗?...查看全文
我看最近好多媒体去测试秦L DM-i,目的是证明第五代DM-i超级混动的续航到底有多牛,其实从我个人来讲,我并不关心这辆车真正能开多远,因为只要技术达到类似的程度,各家都大差不差,你可能多100公里,而其他家比你少点,但不多,毕竟大家带的油...查看全文
本次拆车系列,老王给大家带来方程豹豹5DMO的深度拆解,肉眼可见的就是真相吗?咱们用理性科学的态度来看看混动越野究竟实力如何! 方程豹 豹5 DMO动力总成拆解!肉眼可见就是真相?混动越野实力如何?【懂车老王拆车系列】...查看全文
利用数据采集装置与滚珠丝杠搭建的动能回收装置|最近看到一篇论文,讲的是一种设计在双离合滚珠丝杠的动能回收减振器,实验载体是F250,铺装路面64kph行驶,外部电阻设置为10欧姆,可产生13.3瓦-15.4瓦的功率,试验还表明,功率输出与道路位移反相,这意味着除了激励位移幅度外,激励位移相位也会影响功率输出。这篇论文有助于理解近期出现的很多电磁悬架的相关知识,当然这不是电磁悬架,只是利用数据采集装置与滚珠丝杠搭建的动能回收装置。 #悬挂知识
比如,我离开奔驰今年是第六年了,回首看来,我在奔驰戴姆勒的前同事很少有失业的,因为奔驰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福利好,各种皇亲国戚裙带关系,很多人在里面也不想发财,就想找个班儿上,再加上1个月3天home office,每周还允许有0.5天病假,...查看全文
这位采购朋友跟我讲,说奔驰宝马奥迪,据说是要求车用蓄电池连续停放42天不掉电,对供应商有一个非纸面要求,或者说这是不成文的规定,所以在蓄电池方面特别讲究极寒状态下42天不掉电,我问说为什么?...查看全文
莫纳什大学事故研究中心 (MUARC)关于这个话题有相关的研究,老王也去学习了一下,其实这个研究从主观角度很容易理解,就是所有天气条件和路况下,更安全的颜色一定是在道路上更引人注目的。但这个分析路径很有趣,大家不妨看一下。...查看全文
肯定是悬架技术,毋庸置疑。尤其是最后一点,大家看完之后会发现这个概念在今后的汽车市场上,大有文章可做。...查看全文
轮胎能补充悬架的设计劣势,或者换句话说,轮胎刚度是最容易处理悬架特性的一个参数调整,只需要调整胎压就可以调整刚度。...查看全文
那么最近在电池工艺上出了个什么革命呢,其实也不算革命,就是这个电池极片的工艺,有不少进步,其中一个进步就是极片制备工艺,磷酸铁锂电池,一些企业在电池极片方面提升了一个叫振实密度的概念,振实密度偏低一直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一个顽疾,在磷酸铁锂极片...查看全文
任何车的重量、前后轴荷、质心分配以及重要零部件的高度,都与安全密不可分。我们从后向前说,比如,你要做一场车与车的碰撞,AB两辆车,同级别、重量近似、轴距近似,那么你如果想让A车成绩好,你只需要挑选纵梁高度低一些的B车,这样B车在碰撞时被A车...查看全文
尤其是最后一点,大家看完之后会发现这个概念在今后的汽车市场上,大有文章可做。保时捷 Active Ride 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的主动悬架系统,但它可以说是比较强大的。...查看全文
DM第五代混动系统上市,于我个人来讲,有几个要点或者说观点: 第一,混动系统的开发是建立在一点一滴的基础优化工作上面的,所以那种特别显著且能一眼找到的优化相对较少,但其背后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 第二,我愿意逐渐相信一套已经进化到第五代的动力总成系统,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能耗优势。 第三,别着急下最终结论,主要观察上市后的一些用户反馈。同时也很期待进行全方位的拆解解读。毕竟NEDC和WLTC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多数人都是不太清楚的。 第四,对热效率的绝对数值保持怀疑,毕竟还没公布BSFC数据,但同时也要相信行业自律,或者说叫做行业内的某种制衡,因为如果要吹,大家都会吹,就像一场不被限制兴奋剂的运动会,最后也会维持一个科技竞争的态势。 第五,围绕电机进行的混动开发,国内的企业比亚迪属于相对有自信的。从定价就能看出来,为什么有些初创企业,一款MPV的销量预估失准后,反应最大的是供应链,这是因为车企产业链位置很高,无数供应商都在按照你销量承诺给出的透支价格,一旦销量与预测差距过大,供应链波动会是连锁反应。这回比亚迪的这个定价,建立在一个有活力的价位区间,加上垂直整合后定价权的赋能(9.98万)属实不太给对手留情面了,接下来,竞品一定会有一系列动作,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拭目以待吧,压力给到了其他类似混动。 最后,老规矩,一定找机会做一个全面拆解,跟大家一起学习与认知一下。#长续航车辆探讨# #第五代dm技术#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
比较好奇保时捷新款911的动力总成细节,今天即将发布搭载混合动力系统的新款911,其代号为992.2。图为网传的911 Targa 4 GTS的测试照片。据说混动的992.2在纽北刷到了7分16秒934的成绩,相比改款前快了8.7秒左右。
品牌调性这一块小米如何通过汽车来提升,挑战非常非常大,而且甚至小米应该考虑与老粉丝【适当割席】老王认为,目前企业的难点就是要把控成本和找准定价,正所谓“Many have sight few have vision”汽车的下半场相当严酷,就...查看全文
在这一系列悬架节目中,老王专门做了一期悬架节目。悬架系列节目4-特斯拉、比亚迪、蔚来扎堆线控转向,有何优劣能为悬架带来什么?...查看全文
大家要知道,空燃比 一台发动机就是围绕着某个固定值,以一个比较能接受的误差来进行控制的,有多少空气,喷多少油,现如今涡轮增压通过增加空气进气量,然后控制喷油系统多喷油实现同等排量更大动力的一个增益。...查看全文
其实到底买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取决于家庭收入和城市限制,如果是2线城市不限号的中等家庭,我的建议还是买一台燃油车来作为兼容使用,如果很富裕,那么就是一台燃油车+一台电动车,双车能把几乎所有的使用情况都涵盖掉。...查看全文
悬架和拆车节目肯定还是不会停。但近期受到行业影响,以及对汽车行业的洞察,老王之前发动机序列节目近期要重启了。 【因为大家都在重回发动机主题】整理了一下思绪,发现有三大重点技术欠大家的准备补上。一个是福特的Ecoboost系列,另一个是菲亚特的Multiair这项专利,最后一个是大排量W16与V16的话题。近期大家可以期待一下这两个领域的内容。欢迎随时探讨。 另外,跟内燃机有关的还有混动,目前主流这几种混动形式,并没有一个谁好谁坏,只是根据车企的目标做的定义拆解,为了照顾更多车系、不同的质量边界、有的为了成为全产业链的供应商、更有的是为了不被供应商掣肘而进行的全领域垂直整合,需求不同。 因为各自的动力流动形式不一样。学术角度上不具备可比性,媒体角度也只能提升到某种特定角度的能耗来进行比对。由于这种针尖对麦芒的竞品对标分析还没有一个真正成熟的手段。 混动的评价也需相当长时间进行观察,但大家对哪类混动感兴趣可以留言给我,我们根据声量给大家拆解,我是老王,下期见!
很多小伙伴说让老王讲讲永磁体,本期我们就谈一下磁力的原理、永磁体工业参数的识别以及它的脆弱性。 如果你用火焰加热一条磁铁,在它失去磁性前,是否思考过他们为什么会相互吸引,又为什么因高温而消磁?中间并没有胶水或者机械力让他们贴在一起。实际上磁...查看全文
燃油车也可以很智能吗?悬架系统在电气化平台上实现更多的功能,是下一个阶段汽车行业的风口。前几天保时捷帕纳梅拉混动的工程师也给大家展示了动态悬架的特殊功能,那么很多人说燃油车是不是也可以做的很智能,答案是可以的,但没必要。除非今后燃油车去定义...查看全文
身处在巨大汽车行业变迁中很多人感受并不明显,但通过发布会至少可以观察到几点,就是很多企业都提出滑板式车身、CTC(Cell to Chassis)或者CTB(Cell to Body)电池集成车身概念。为啥大家都想做CTC?...查看全文
众所周知,老王对车辆的观点从来不局限于一两个用户评价,也不会为一辆车有某个新鲜配置而摇旗呐喊,更不会为了某种体验而瞬间感动,我的视角会尽量拉长时间刻度,从行业观点与技术发展来看待一个新产品。...查看全文
前段时间宋L上市一直没来得及说,这篇文章咱们浅析一下,这辆车属于中型SUV,根据厂家公布的信息,宋L将推出5款车型,预售价18.98万元-24.98万元。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宋L外观点评老王比较关注的是这辆车的e平台3....查看全文
氢能源一直被行业誉为多条腿走路的落地方案,很多车企都给出了,燃油HEV、纯电EV、氢能源三种路线,从目前态势来讲,氢能源是今后的一种前瞻解决方案。北京现代HTWO广州工厂,作为中国首家大型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工厂,现代汽车做出了一些示范性动作...查看全文
那天和几位软件行业+售后行业的粉丝推演了一下今后(大概10-20年后)电动化时代,售后和汽车文化会怎样发展。...查看全文
沃尔沃EX30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国内用户关注,一个是动力总成的特性,另一个就是功能安全。我们先说第一个。普通版本,最便宜的 EX30 配备单电机驱动后轮,功率为 268 马力,并配备 51kWh(可用 49kWh)电池组。...查看全文
区别很大很大。说实话,你问我空调系统,恐怕动总和传感器出身的老王就不算是最专业的UP了,我不是没有参与过系统研发,但空调的调试经验真心比较有限。我只能从我在OEM时期参加三高测试+近5年的媒体冬季测试经验来告诉你。首先,空调系统,燃油车最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