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30
地点:成都市
天气:晴(15°左右)
车型:增城那款智驾版(混动的顶配)六种车的颜色和三个内饰颜色可以自行搭配。
【购车需求】
购车需求:2+2+2的布局适合2胎和一个大家庭(父母带娃一起)出行需求。本人是家里有轿车油车在使用。所以大概率是置换或者增购吧。
【静态体验】

静态体验的是银色➕紫色内饰版本
C16的后尾门是电动的,在右边倒车灯的左边有个按钮可以直接开启以及后尾门可以设定高度,基本上生活中遇见低的车库什么都能适应打开拿去东西也方便。

试驾的是紫色➕棕色内饰版本
C16的前后都是贯穿式灯组,前后相呼应,还是很协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前面的大灯它不是分体式的,不少的分体式一不留神没设计好,就看着前脸很怪异。

后备箱在不放到第三排座椅的情况下,平常附带2~4个24寸的旅行箱一点问题没有。 后备箱的灯是属于白炽灯光看着也比较清晰。

这一款是紫色的内饰,但是在不是阳光特别明亮的环境下。这是在室内个人觉得有点偏黑色。全车座椅是特别柔软的,就连第三排的座椅也和第二排是一样的,用料都很软,本人身高1米7,体重120+。在乘坐的时候前排座椅的宽度可以很好的对两侧起到支撑作用。长度大腿弯曲的部分大概有两指的距离。比10万以下车坐垫要长一点是会更加舒适。
前排和第二排都是电动座椅。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就是主驾驶他在上下车的时候会有一个离车姿态,下车的时候开车门座椅位置会往后移,然后上车之后把门关上,它就会自动往上移动。而且这个车可以支持记忆8个驾驶员的坐姿,哈哈哈一家人想怎么开都行,主要是通过a柱有一个摄像头来识别不同驾驶员。
然后就是第二排座椅。都配了独立的扶手,支持高度调节。右侧的第二排座位是有小桌板的以及右侧面可以支持根据不同的乘坐需求为2+2还是2+3的布局。
小桌板的材质不太清楚,但是表面有那种磨砂的处理。带有一定的摩擦,清洁也是比较方便的,特别是他在开启和关闭,是有一点点阻尼感,不算强。
司机后面的第二排是没有小桌板的。解释是因为驾驶坐姿他有一个离车姿态,座椅往后移就不安全。所以没有小桌板。
然后第二排和第三排整个地板都是纯平的。

电动座椅调节以及二和三那个就是调节座椅布局

小桌板,拿来吃一桶泡面挺好的
如果第三排不坐人的情况下保证二排的舒适度。(体型前面有报)我的坐姿调整好之后,腿部距离副驾驶还有两拳多点,然后再保证第三排都坐人的情况下,腿部就刚好与前面的第二排座椅贴近。
所以轴距2m8的空间可以满足一大家子。不足之处就是第三排的人从第二排过道。进出感觉不是特别的宽畅,在进出的时候最好将第二排的扶手给立起来。并且将第二排座椅一个往前调,一个往后调,这样有一个落差,去到第三排乘坐的时候更方便一点。



这是第二排极限往后面调了之后第三排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也就只能小孩子在后面玩耍了。
所以说他那个座椅有个二和三的那个乘坐模式,我觉得可以自动调节还是挺好的。加上后排也有独立的水杯,手臂衬托和出风口乘坐空间是可以满足。

整车标配是12个喇叭,如果加上选配,最高可以达到21个喇叭。然后前后排是有车内氛围灯的,可以支持颜色自定义。随着音乐律动跳动,还可以支持在车内kt唱歌。另外就是零跑c16他是没有配话筒,是直接在车内可以唱歌的那种,我不知道这是减配了,还是说有喇叭好还是没有好。由于现场体验的车没有客户账号只是体验账号,所以说没办法体验K歌。

车门玻璃给的是双层夹胶玻璃,也是提高了车内的静音性。

整车的车门升降开关我感觉特别有质感,是那种拨杆式的。一键升降它有很清脆的感觉。

这个位置的车门把手的只用于关门,不像一般的燃油车可以放个手机什么的。这个位置我也试着放了,只能立着把手机放着。

然后就是后排的这个电视机,开启和关闭都需要手。功能比较少,就是听歌,看电影和k歌功能。目前好像还不支持自定义自己比如说下载一个小游戏什么的。据说这个配置好像是选装的。
现场演示了一下开关,暂时没有发现缺点,如果是电动开启可能会更好吧。

整个后排的出风和照明都是在车顶两侧位置。这种有一个好处,出风的话就是独立调节,想怎么吹就怎么吹,特别是他关闭会有一个清脆的咔嚓的声音,就是关闭的。然后两侧座椅的头部位置就有一个喇叭。整车的喇叭声音它是可以独立调节,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后边儿看电视或者说听音乐,k歌什么的,可以将前面的音乐放小,将整个车的音乐独立或者集中在车后,想在哪个位置托动设定就可以。
有一点就是后排的那个电视机的声音调节,它是在屏幕上调它不是在后边儿中控台面板调节,对于小朋友来说的话可能不是特别方便。所以只能在主驾驶调。

支持快充和慢充。

低配的是20寸轮胎,其他以上都是配的21寸轮胎,我感觉这个21寸配银色版本的还是挺好看的,鼓轮颜色很协调。

整个四个车门的门板上的配色和用料(环保)基本一致。最上边儿的是用略微带有一点软件的内饰,不是那种纯硬塑料,说不上来,整个颜色和这个紫色的很搭。
车门上的储物格的话就只有侧面的最下边儿。基本上可以放一雨伞,再放两瓶水也没啥问题。


然后就是中控这个位置,扶手箱里面。和这个扶手箱下面有一个镂空处理,也可以放点儿小物件。水杯的话,整车有8个位置,一个就是前边儿无线充电面板的右侧有两个水杯以及后边儿的中控面板2个和第三排两侧。满员出行一点问题没有。
【配置功能】

车机大屏的使用。最下面一列是导航,音乐和空调之类的快捷按键。最上边往下滑就和手机一样,可以支持自定义的一些快捷键呢。从使用方面,只要你会玩手机,基本上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学习的。
流畅度还是和手机差不多。切换界面和运行没什么卡顿的地方。
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首任车主基础流量终身使用,然后娱乐流量好像是两年还是三年使用。如果用没了就自己购买流量。且这个车机也可以当做无线WiFi使用。当然也可以不用购买流量,连接手机热点也可以用。

整个仪表设计是那种简约大气型,上平面是一览无云,车机的高度也正好属于最前面玻璃的底端。从驾驶座姿势也来看,刚好合适不会遮挡。车机的亮度它可以设置比如白界面和黑界面。以及随时间变夜间使用,所以不用担心夜晚的时候车机屏幕亮度过高,影响开车视野。
然后关于加热:支持方向盘加热,前后排座椅加热以及独立加热控制。也可以支持远程。和授权钥匙。加热的速度来看的话,我是上午去的,从上车开启这功能,基本上两分钟都能感觉到座椅温度上来了。
多功能方向盘左侧的按键,锁图案的是车门锁,下边儿的是360全景开启,滑动的是跟车距离,速度设定。右侧的是音量控制等。使用很方便,顺手。
语音功能:呼叫“小零”可唤醒语音助手,识别日常音乐,车窗,空调,一点问题没有。它的识别就算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像四川就容易说成川普它也能识别。可以支持60秒内多个功能的指令执行,我准备动态驾驶的时候就通过语音助手,空调制热以及前风挡除雾和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都能识别执行任务。



【动态体验】


隐藏式门把手,第一次使用。个人觉得有点不习惯的,就是开启的时候,手要成一个八字形把手一遍弹出来才好打开。和传统的那种把手直接拉开还是有不同的。但隐藏式门把手看着整个车的整体性确实更好一些。

个人感觉棕色这个类型还是比较不太适合年轻人。适合那种带二胎年轻人配那个银色和紫色内饰感觉更好一点。

【动态体验】
在动态体验之前先体验了一把自动泊车功能。操作比较简单,车机上点泊车,它会提示选择哪一个车位?附近那个车位的线画的比较好,它识别出来的话,你就可以想停那个车位就停那个车位,执行之后你就松开油门,松开刹车,松开方向盘。它就自动倒入进去。这个功能特别适合新手司机,和那种比较窄的车位技术不是特别好的时候就可以交给智能驾驶了。自动泊车完成之后下车看了一下还是可以,只是车头的话稍微不在线里面。但左右两边的车距控制的好

开始动态驾驶体验了,全程来回不到10km。路况的话是比较复杂,是属于高架桥的辅路以及部分城市拥堵路段。
先说纯电模式吧:动能回收,一个极弱和一个标准。我选择的是标准(动能回收是最强的)。自动驻车开启之后,在红绿灯起步的时候,感觉油门比较柔和。要想提速比较快,得用力踩。从0~40~60这种提速感推背还是有的,整体他的提速很很柔,不像那种油车会有那种换挡顿挫。然后你将油门松开之后,由于它的动能回收比较强,所以说那种拖拽感也很强的。如果说你能控制的好的话,基本上可以不用踩刹车。就可以把速度降下来。拖拽感:主驾驶还好一点,特别是乘客来说的话会感觉容易晕车。

然后将动能回收调为极弱,就和正常的燃油车那种滑行减速差不多了。
然后将驾驶模式调为增程模式:从切换的一瞬间会听见启动的声音,运行中基本上是听不到增程器的工作声音。增程模式和纯电模式驾驶过程中从提速说的话相对要积极一点。像纯电的话轻踩会比较柔,增程模式的话,中后段的话它有一个迸发的过程。
反正整体感觉差异没太明显。发动机机盖是液压撑杆,然后上面也是有隔音棉的隔音滤震那块还是可以的。
最后就是运动模式:比较明显的就是方向盘更重一点。能轻微听见增程器的工作声音(不放音乐前提)从0~60猛的提速来的更有动力点感觉。
最后还有一种自定义的驾驶模式,它可以选择。方向盘的轻重度,动能回收的强度以及多少电量强制介入増程器。(保电量可以自己拖动设定)

这里说一下,停车的状态下切换纯电和混动模式,打开机舱,增程器工作的声音定位要比燃油车的发动机声要小一点。

然后再挂d档行驶过程中右侧的拨杆往下拨一下两下它会接入驾驶辅助,然后打转向灯,它会识别在安全情况下自己变道,以及设定跟车距离辅助驾驶。他的拨杆介入和退出(轻踩刹车就行)使用都很方便。

【驾驶辅助】
在低于30码打转向灯的时候会有视野盲区,转向联动会弹出来在左上角。(以小窗口的方式显示)他不像有的车那种是整个手机全是显示的那画面,这样在导航的界面不丢失,还可以看见盲区。这种更符合驾驶习惯。




【隔音】
因为四门都是双层夹胶玻璃,在全车关闭的状态下行驶速度在限速70以内。车内基本上在不放音乐的前提下是听不见外面的声音。在六七十车速,轻微会听见轮胎过井盖儿的声音。他这种的声音是车架导过来的。
【减震】
从副驾驶和主驾驶和第二排,城市沥青道路当中基本上是感觉不到颠簸。只有高阶差的井盖和那种减速带才会有震动感觉。那种震动它是很轻声的,一晃就通过,在车内聊天基本上对于过个坑没啥感觉。
【舒适度】
座椅,包含加热,通风。以及它的包裹性➕头枕和柔软度我觉得非常的好。基本上可以做到在车内午休。特别是第二排放平直接可以躺着变摇椅。
【出风口】
前排的出风口。他不是贯穿的,它是两侧加中间 中间他那个有一部分是封闭的,属于装饰。但是它的隐蔽性很好,给人的感觉像整个一条都是出风口。这里有个不足,就是中间是沉下去的,感觉时间久了,那个位置容易积攒一点小灰尘。
【天窗】
天窗前面是小天窗,后面是全景天窗,前面的小天窗是没办法打开的,有一个遮阳帘,主要作用就是拿来采光。后边儿的全景天窗是可以通过语音助手打开。
【空调】
原地开空调的话,续航差不多3km一分钟
【价格】
最后试驾完了回去聊了一下价格:十七万的那个智驾版加包了,全款落地18个出头一点。主要是他那个保险价格我了解,居然四五千。和燃油车差别不大呀。如果加上置换或者说补贴啥的,可以低于指导价拿下。
【电能】
电的话,销售说配的一个好像是28度左右,接近30度的一个电池。差不多可以满足续航两百公里左右,然后加92号单独如果按照电能来跑的话,差不多1L油发电三度。
【总结】
个人不怎么推荐入门版,毕竟配置确实是最低的。可以入手的话就是中配或者顶配(智驾版)然后根据用车需求的话,如果有长途的行驶打算(比如过年过节回老家啥的)推荐买增程版。有智驾和没智驾区别还是大,然后如果是本地出行上班这内还是买纯电,单一能源使用省心保养成本也低。
对厂家建议:行车记录仪还有哨兵模式。用到的内存U盘需要自己买,厂家不标配。希望厂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