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球球ol头像球球ol头像

    球球ol

    问界M7车主·车龄半年

    • 圈友鲜试官LV4圈友鲜试官LV4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精英创作者LV3精英创作者LV3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懂车帝问界M7碰撞测试反思

    2024-11-02发布于:问界M7车友圈

    #懂车帝30车碰撞测试


    懂车帝M7碰撞测试

    看完懂车帝的关于M7的碰撞测试,我还是很有感触的。

    这次使用的是低配问界M7,五座版本,一共分了3个点进行测试:1、正面30%覆盖追尾半挂。2、正面40%覆盖碰撞可变形避障。3、后面70%覆盖被追尾可变形避障。我先说结论:

    1、遇到半挂或者拖挂躲着走,一旦被夹击或者发生碰撞,问界M7的A柱强度扛不住,会产生连锁反应,BCD柱全部溃缩,严重的还会连带车门变形,一定要敬畏大车。

    2、前后正常碰撞,问界M7的车身强度很强(说在大马路上横着走有点吹牛,但是确实可圈可点),基本不会侵入乘员舱,但是后排成员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正面30%覆盖追尾半挂结果

    正面40%覆盖碰撞可变形避障结果

    后面70%覆盖被追尾可变形避障结果

    第一个测试项目是正面30%覆盖追尾半挂,速度是56km/h,很明确的是,在第一个测试场景中,只要是SUV,都会比较吃亏,这个高度,A柱基本要承受所有的力度和切割,并且这种角度,在结构上其实是比较薄弱的。不过从测试结果来看,问界M7在被动安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撞击结束后,问界M7的车门已经快要掉下来了,然后AB柱全部溃缩掉,CD柱摇摇欲坠,主副驾驶位置的安全气囊正常爆点,但是两个假人的颈部承受了巨大冲击力,基本很难存活。很难想象,但凡速度再快一点,这个车会是个怎样的表现。我觉得距离重现当年理想L7 96km/h追尾半挂的场景已经不远了,嘲讽了理想L7 A柱这么久,没想到自己开的车A柱也是不堪一击。很明显问界M7的结构设计如此,是没办法改变的事情,OTA无法解决。

    正面30%覆盖追尾半挂

    右后车门险些掉落

    颈部受损严重,很有可能直接没了

    副驾驶位的座椅不知道为啥,好像断了一样

    我们能做的就是开车的时候,需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一方面要保持车距,一方面充分利用华为加持的AEB,争取在事故发生前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说到主动安全,其实才是华为生态的强项,比如,当问界M7前面停着一辆大货车,它自己刹停之后,会把方向盘稍微向左或者向右打一些,这些细节能保证自己汽车在被夹击的状态下,不至于被做成夹心饼干,并且问界M7在刹停距离的把握上还是很稳定的,都是一个健康的停车距离。

    第二个测试项目我撞击区域处于A柱下面,速度是64km/h撞击可变形障碍物。这测试充分体现了问界M7防撞梁和吸能溃缩区的一个能力,整体看来驾驶位,副驾驶位,后排成员都是比较安全的,整个车头对于突然撞击的反应很积极,在我看来,只要乘员舱没有被入侵,那么这种撞击结果就是好的,至于车头撞成啥样,维修成本多少,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B柱前边一点的位置有一些变形,其实这个跟第一个测试属于同一个问题,AB柱的吸能方式有待考究,我个人感觉设计有些问题,并且有可能跟问界M7盲目扩充车内空间有关系,理论上,完整的笼式车身,车内空间不会特别大,越大的车内空间,就会需要成倍的外部设计做冗余,否则内部空间很容易充当溃缩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事实也确实如此,只要涉及到了A柱,整个乘员舱就开始被入侵,连锁反应就是BCD柱也完全扛不住。良好的能量传输应该是A柱在保证形状的前提下,BCD柱参与能量传输,并把能量分别泄力到车身其他位置。

    正面40%覆盖碰撞可变形避障

    碰撞后防撞梁、吸能盒参与能量传递

    所有安全气囊正常点爆

    车身强度可圈可点

    第三个测试项目是在第二个碰撞基础上的延伸测试。速度是80km/h撞击第二个项目中的被测车辆,从结果上看,问界M7看上去背面被撞烂了,但是真实情况是车内空间良好,也没有任何异物侵入乘员舱,虽然官方说法是后面的防撞梁偏软,但是从数据上来讲,1.4吨的车以80km/h的速度撞击问界M7的背部,动力电池和燃油系统没有问题,乘员舱良好,可以证明它的背部还是比较可靠的。除了这些安全性措施之外,我认为另一个没有入侵乘员舱的原因,应该是得益于问界M7的后备箱空间巨大,就跟我上面说的,大空间在激烈碰撞的过程中,其实就成为了溃缩区域,车身强度加上后备箱空间,给了车身足够的冗余空间。所以说,平时后备箱装东西,一方面不要装太硬的,一方面堆积的高度不要超出头枕的高度,否则当真的被追尾了,很有可能会把后备箱的东西往前挤压。

    后面70%覆盖被追尾可变形避障

    乘员舱没有被入侵

    防撞梁、纵梁、吸能盒参与吸能,正常溃缩

    燃油系统和动力电池没有问题

    优秀评价

    每个车厂开发布会的时候都会说: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但是真的在实践中能够凭借自身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脱颖而出的寥寥无几,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开车时能够全神贯注,随时观察四周路况,身体可以放松,但是精神一定要集中,累了就要找地方临时休息一下,测试可以很多次,但是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千万不能拿自己生命去测试汽车的安全性。我们能够呼吁的就是,希望华为和塞力斯在主动安全的设计上能够更进一步,尤其是主动安全的概率性问题,主动安全的触发机制问题,能够覆盖越来越多的场景,真正的可以和被动安全齐名,真正的让用户感受到自己开的车是一台十分安全的汽车。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