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燕沛的团宠头像燕沛的团宠头像

    燕沛的团宠

    大众ID.3车主·车龄2年

    • 圈友鲜试官LV5圈友鲜试官LV5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精英创作者LV4精英创作者LV4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深度试驾小米SU7,酷和刺激是它的主旋律

    2024-05-26发布于:小米SU7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圈友鲜试驾

    【创作背景】

    热度火爆的小米SU7终于有机会体验了,试乘试驾体验的人太多了,光约试驾就跑了几趟了,但好在展厅里看车比较随意,身边也不会一直跟着销售人员,静态体验比较自由。


    【基本情况】

    本次试驾车型为小米SU7 四驱Max版本,拥有673马力,百公里加速2.78秒,纯电续航800公里,电池容量为101度。

    本次试驾路线为城市道路、快速路,累计试驾体验了6公里,同时还前后排试乘体验了城市道路3公里路程。

    试驾体验了百公里加速、时速80过城市桥梁、时速70连续过城市硬井盖道路、掉头、急加速、急刹车、低速行驶等整车体验。

    试驾城市为上海,天气小雨,气温为25度,到店试乘试驾体验时间约1小时。


    《静态感受》

    【外观】

    外观是真的很好看,跟保时捷确实挺像的,颜色配色也很靓,很鲜艳,很容易引人注意,吸引眼球,别说女司机很喜欢了,我这个大老爷们也是爱不释手。都说保时捷是梦想,那小米SU7就是将梦想照进现实。

    小米SU7有一点特别好,外观上不管是低配还是顶配,几乎没有变化,同样的大灯,同样的尾翼、同样的轮毂,只在高阶智驾的激光雷达上有区别,几乎满足了年轻人对于颜值的需求。主要是现阶段权益是什么都送,这就非常吸引人。

    四颗矩阵式大灯,比保时捷还多两颗。尾部大溜背造型,搭配四挡调节的尾翼,不过相比保时捷溜背造型的坡度小了点,可能小米考虑更多的是后排乘坐人员的空间和家用的的舒适度。尾部半环绕式的贯穿式尾灯让小米SU7的辨识度很高,但说实话没有保时捷的贯穿式尾灯简洁,整个尾部的造型与保时捷还是不一样的,但侧面几乎一模一样了。在新势力车企和特斯拉都主张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今天,小米SU7却反其道而行,使用了半隐藏式门把手,还是挺让我意外的,但看到保时捷的造型也就没有疑问了!

    试驾的Max车型采用的米其林降噪轮胎,前轮胎为245/40 R20,后轮胎为265/40 R20 ,后轮更宽,典型的轿跑风格设计,让车辆有更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这和宋L、智己L6一样,甚至智己L6的后轮更宽,为275/40 R20!


    【内饰】

    新势力车企的优势就是所有配置的内饰用料都是一样的,不分低配和高配,我觉得这是所有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需要学习的地方,让用户没有选择困难症。

    不过小米的Max版本的车顶、侧帘等区域都是采用的类似翻毛皮材质,我不是很喜欢,很容易留下手印,感觉脏兮兮的,不太美观,还是纺布材质看着更简洁、更干净。

    小米所有配置在座椅材质都是一样的,拥有前排座椅加热、通风和后排座椅加热功能。前排主副驾座椅的包裹性我很喜欢,坐在座椅上有种半躺的感觉,同时座椅靠背的侧面紧紧的将乘坐者包裹住,很舒适,尤其是在驾驶过程中靠背的腰托有测气囊,在转向时可以很好的支撑包裹住乘坐者,不会有测移的感觉。

    全车门锁的按键还是保留了实体按键,不过车门解锁键设计的位置有点不太习惯,手要往上伸,而且按键还设计在了内测,不太符合人机工程。

    中控扶手台设计为双层,很规整,跟理想很像,不像其他轿跑设计了比较占空间的扶手设计。而且保留了四种快捷功能按键,分别是比较常用的温度、空调风力、尾翼和底盘调节,这也是非常常用的功能,细节考虑做的很好,同时在副驾也设计了手机支架,小米的考虑的很仔细,可以说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在设计和制造产品。


    【车机】

    车机芯片采用的是高通骁龙8295芯片,系统采用小米自研的,这是把手机最强大的系统用在了车载上,同时车机屏幕采用3K分辨率,所以在流畅度、顺滑度和色彩饱和度上表现优异。相比于理想汽车,我觉得小米的车载系统在使用上更像在操控一台手机,更顺滑,与华为的问界汽车有的一比。

    小米车机最厉害,也最有优势的就是物连,只要你有一部小米手机就可以轻松与小米SU7互联,可以将手机的全方位的投屏在车机上,可以理解成手机与iPad 连接。这个概念跟华为的问界差不多,但是小米做的更好,同时小米的用户群体大,如果你是一名小米手机用户,在操控车机和远程操控时会更容易上手。

    小米SU7的仪表台采用的是翻转式,车辆启动会自动翻转成像,这个设计跟保时捷一模一样,很帅气,增加了可玩性和乐趣。而且仪表台做成嵌入式比较像一汽大众的ID.7,在国产车都在使用悬浮屏或者像特斯拉一样取消仪表台时,小米SU7还是保留了比较传统的设计,与德国大众的设计比较相似。


    【乘坐空间】

    小米SU7的前排坐进去半躺感比较明显,由于它的前机舱设计很长,所以坐在主副驾的腿部空间比较大,再加上相对比较窄的中控扶手台,在横向上的空间表现还不错,综合来看整个腿部活动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前排座椅上扬的角度比较大,这个好处就能很好的支撑腿部,不会让你感觉坐垫短,但是半躺的座椅设计和包裹感又让你不得不抬高座椅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好的驾驶视野。

    后排座椅是固定不变的,我170的身高调整好前排座椅位置,坐在后排依然可以轻松翘起二郎腿。同时跟前排一样的坐垫上扬设计,可以很好的支撑腿部,但是后排中间的乘客就比较难受了,明显坐垫短了不少。毕竟有3000mm的轴距,所以整个后排空间还是很舒适、宽阔的。

    但由于尾部溜背造型,导致后排头顶的空间比较小,我170的身高坐在上面只剩4指的宽度。仔细看你会发现,后排座椅的头枕拉到最高就快顶到车顶了。

    全车不可开启天窗,由于顶配没有配备天幕,天窗贴了颜色比较深的隔热膜,导致车内的光线比较差,也可能是我试乘试驾当天为阴雨天气的缘故,但总感觉天窗的通透度不及宋L、理想L6、问界M5。


    【储物空间】

    小米SU7的车身长度接近5米,轴距3米,逼近C级车的尺寸,这就让它的后备箱深度很深,可容纳的体积为622L,可存放的物品比较多,相比于奥迪A6L和A7L有更多的储物空间。同时在后备箱的右侧面标配了网格收纳空间,相对比较人性化,这就让整个后备箱看起来特别规整,四四方方的收纳空间更容易存放物品。

    在后备箱盖板下面有更深的收纳空间,直达车身底盘,可以存放更多的车载用品,比如说工具、擦车毛巾、玻璃水等等。

    但是后备箱顶部是裸露的铁皮顶,还有一个突出的低音炮音响,这会在实际使用时行李物品无法贴顶摆放,会浪费掉一部分空间。同时后轮轮罩处又凸出和占用了一部分后备箱的横向空间,摆放物品时又无法完整利用整个后备箱,一部分横向空间会被浪费。

    四门门板的储物空间由于被音响占用了不少空间,就导致储物空间比较浅,但放个2瓶500ml的水问题不大。

    中控扶手台的储物空间就比较小了,首先储物盒比较小,还有点浅,适合放些钱包、钥匙等小物品。

    前机舱的储物空间官方发布说有105L,但看了实车和考虑实用性,实际使用根本做不到105L。小米SU7的前机舱看着大,但不实用,因为它的设计是车头位置浅,靠车内位置深,整体还是深度偏浅,再加上车身的斜坡设计造型,里面的物品容易往下跑。而且它的造型是台阶型,只能在台阶下部放重的物品,台阶上部放轻的物品,不然车身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异响。同时它没有做隔音棉等降燥措施,不适合放瓶瓶罐罐的物品,容易产生异响。


    《动态感受》

    【动力】

    运动+模式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动力的高爆发带来的眩晕感和过山车式的乘坐感受。我是最怕坐过山车的,在试乘时,试驾员使用运动+模式,一脚地板油,坐在后排的我瞬间感觉到坐在了过山车上,手只能紧握扶手,连忙叫停了。但当我坐在驾驶位时,一脚油门踩下去明显感受到强烈的推背感,但是座椅给我很好的支撑和包裹感,同时座椅靠背的侧面还有气囊的支撑,乘坐感受比后排要好很多,多了份稳定感和舒适性。就这我都不敢一脚油门踩到底,我觉得这个模式挺吓人、也挺刺激的,如果是我我不会选择这种驾驶模式,尤其是后排坐着家人和孩子时。

    使用运动+模式时能明显听到跑车的声浪声,这是系统模拟的声音,只有在车内能听到,而且声浪反馈和模拟很真实,一时间我真的以为我在开油车。

    当使用运动模式时,踩油门时也没有了高爆发的眩晕感,但依然能感受到踩油门的推背感和点头感,动力依然强劲,单比运动+模式舒服多了,这个模式更适合我。

    当使用舒适模式,更像是在开油车,动力起步相对平缓,推背感不够明显,这个模式比我的ID.3要舒适,更适合家庭使用,老人和孩子乘坐会很舒服。


    【方向盘】

    小米SU7的方向盘造型和握感很像大众车,仔细想想也难怪,毕竟小米SU7的整体风格、造型和设计更像保时捷,所以方向盘的使用和驾驶感受让我这位大众车主比较容易上手,大小、造型、握感与我的大众ID.3很像。相比于国产其他的车型的半旋设计、椭圆形设计和偏小的方向盘而言我更喜欢小米SU7的方向盘。但是小米SU7的方向盘第一感受让我觉得它很廉价,塑料感比较重。

    方向盘的设计很简洁,左右只有简单的两个实体按键,大部分的操作都是靠混动按键。

    依然采用特斯拉的怀挡设计,将雨刮功能放在了左侧档把上。

    方向盘上有一块类似三角形的黑色区域,这个是驾驶员的疲劳监控,里面放了个摄像头。

    整体在驾驶过程中,方向盘的转向比较轻,不够厚重和沉稳,在过减速带时能明显感受到方向盘的松动和晃动感。在时速80时,过桥梁和硬井盖时能轻微感受到方向盘有点晃动,需要紧握方向盘,这应该是传动系统与悬挂的调教上有点欠缺,不知道以后的OTA升级能否完善和解决?


    【底盘悬挂】

    小米SU7标配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挂,只有Max版本才搭配空气悬挂,同时悬挂支持四种高度和软硬调节。

    在驾驶过程中我采用了随速调节的悬挂高度设置,动能回收设置为关闭。

    车辆在速度为40以下,过减速带时,底盘波动比较大,偏硬,坐在后排感觉晃动也比较大,舒适度比较差。在踩油门提速的时候感觉整车的推背感比较柔和,舒适性更好点,更像坐在油车里的感觉。

    在80时速过桥梁,上坡时就感觉到整个车身明显重心往下移了,下坡时由于桥梁的落差,导致车身上下波动较大,坐在车内有种失重感,在下落时感觉悬挂和避震的支撑力有点不够,整车往下移,好在避震能支撑起整车重量,没有避震干到底的“咯噔”声,这也是空气悬架的作用,反作用力向上支撑起,降低了了整车的上下波动,提升了舒适性。这里我有个大胆的猜测,怀疑低配和Pro版本在这种路况下会将避震悬挂干到底,因为理想L6全系没有空气悬架,在80左右的速度过坡度比较大的桥梁时就出现了避震干到底的情况,“咯噔”声还是挺大的,除此之外还有宋Pro、海豚等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所以空气悬架的搭配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也从侧面反应国产车的部分车型的底盘悬挂调教和用料还是比较差的。

    在60-70时速连续过硬井盖时,就感觉车身晃动比较大,没有感觉到沉稳感,相反却感受到了一种轻飘飘的廉价感。

    在急刹和路口停车时,感觉空气悬挂的拖拽感不够明显,点头感还是比较明显,不如理想汽车调教的好,也不如理想的舒适。


    【隔音/音质】

    坐在后排对于车内的隔音感受还是很明显的,过减速带时能明显听到悬挂的异响“咯噔”声,在过连续硬井盖时,车身左右摇晃,也能听到异响和塑料声。

    小米SU7的米其林轮胎的降噪效果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它的车窗玻璃为单层,与挡风玻璃用料一样,隔音效果我觉得一般化,相比于现在流行的双层夹胶玻璃和星途星纪元ET的6mm双层夹胶玻璃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高速行驶时风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当用运动+模式时,由于有模拟声浪的音效,这种风燥就被抵消了,几乎听不出来。当开启音响播放音乐时,也能抵消部分噪声。

    小米SU7音响标配10个喇叭,其中想要拥有顶配Max的25个音响喇叭就需要加装6000元,但看到音响品牌用的是小米自研的,这6000块花的就有点不值,同时顶配支持杜比全景声。虽然有25个音响,但是总感觉低音效果不够,这跟理想汽车一样都是低音不好,但是小米SU7的立体声我比较喜欢,听摇滚音乐还是挺悦耳的。


    【智能泊车】

    小米SU7的智能辅助驾驶芯片为因伟达OrinX2,智能化程度比较高,在狭窄路面和跟车时都能实时提供车辆距离,虽然360全景影像呈现的画面效果已经很形象,但是搭配具体量化数字可以更真实。

    在使用智能泊车时,只能选择标准停车位,而且只能选择尾部或者车身侧面的停车位,距离太远的停车位无法识别。哪怕你是选择了侧身侧面的停车位,小米SU7也会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多次调整后依然可以轻松停进去。但是比较遗憾的是无法自定义停车位,比如说没有画停车位的地方就无法使用智能泊车功能,这点设计就没有华为问界M5的智能泊车功能强大,看到新问界M5可以在北京胡同自定义停车确实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很遗憾本次没有体验到小米SU7的高阶智驾,因为试驾车还没有开通,只能体验标配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体验过程感觉开启的方式很简单,只需按方向盘左侧的功能键就行了。驾驶过程中感觉驾驶体验的流畅度和舒适性比较一般,有点生猛,开启后提速太快了,推背感明显,停车时最后会来上一下急刹,不够柔和。不过这都不是大问题,后期OTA都能逐渐完善。


    【能耗分享】

    本次试驾驾驶里程为6公里,平均电耗为29.6kWh/100km,电耗不得了,太高了。应该体验的运动+的弹射模式比较费电,不过那么高的动力爆发,再加上四驱,高点也可以理解。

    但是查看了这辆试驾车的累计行驶里程,发现这辆车的累计行驶980公里,累计平均电耗为32.5 kWh/100km,这个是不是有点离谱?我感觉电耗还是太高了,按这个电耗来看,续航要大对折了。



    《总结》

    小米SU7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外观颜值,将普通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变成了人人都能买的起轿跑车。功能配置也比较完善,跟目前的理想、问界车型的配置都差不多,也正因此,让国产新势力车企都出现了降价趋势,尤其是最近两个月上市的新车型普遍都是在参考小米SU7的价格,出现了19.98万、21.98万、24.98万和27.98万等。

    不过我还是觉得小米SU7的内饰风格不太时尚,也不够亮堂。尤其是选择黑色内饰时,感觉车内太枯燥和压抑。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