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型技术贴,原理适用于多车型,图少话多,慎入。
其实挺多空悬版车主应该遇见过这么一个问题:这车在单轮过深坑的时候车尾有横摆。如果你去问售后,他会告诉你是正常现象,他们也解决不了。那么这么一个较为影响驾驶体验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导致的?今天来给大家好好扒拉一下。
首先,这不是车辆故障的表现,除非你在平路都横摆那就得好好检查一下轮胎或者底盘件有没有问题了。这种现象其实和车辆四轮定位数据标定有关。
1.首先需要知道一件事:空悬车型在颠簸路面上,悬挂横移量相比机械弹簧会更大一点点。意思就是说在高低落差很大的路面,他的底盘系统容易有横摆感,但是实际车架并没有移位。只不过这种感觉让人不爽。
2.先看下图,了解一下四轮定位之中的常见参数

以上为常见参数
其中前束部分主要影响水平速度分量,车辆推力角,以及方向盘是否能保持正中,也会影响车辆稳定性。
外倾角主要影响车辆在过弯和高速时的稳定性及抓地力。
主销后倾主要影响车辆跑偏和回正力。
以上所有参数都会影响到车辆稳定性和轮胎的偏磨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家用车出厂标定时,都会采用负外倾(外八字)+正前束(内八字)的组合,让车辆拥有更高的稳定性的同时,减少因外倾角引起的轮胎偏磨。其中外倾和前束有对应关系,既外倾角的负值越大,前束角就需要更大的正值以保证轮胎减少偏磨。
以上原理基本是个维修师傅都知道,他们也知道偏磨和车辆跑偏大部分是由于束角偏差引起的。但是却忽略了束角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水平速度分量。
那么这个玩意儿有啥作用?其实他会引起横摆,速度越快越明显,束角越大也会越明显。因为在深坑或高坎的路况下,你的单侧后轮无法获得有效抓地力,无法获得有效抓地力会带来的后果就是其提供的水平推力会减弱,而另一侧轮胎不变,两侧水平分力不平衡以后,力大的一侧就会往力小的一侧推。轮速在这时候也会发现改变,抓地力小的轮速会提升,虽然不一定会触发ESP,但是可能会带来微弱的拉扯感。
接下来看两个比较关键的数据

纯电版追光轴荷比为50:50,插混版为55:45
通过厂家数据其实可以看到插混版是头重脚轻的状态,但是由于调校功底在线,所以实车的手感并没有受太大影响。但是由于轴荷的原因,插混版本来车尾就更容易有飘动。
接下来是另外一个关键因素:

两车使用的是完全一样的四轮定位参数,且后轮分前束相较于其他车型更大
两车使用了完全一致的四轮定位参数,但是实际上纯电版的后轴荷更大,所以以纯电为基准进行的束角标定并不是完美适合插混版的。
各位观察一下会发现如果插混版是满载状态,横摆感其实是会减弱的,甚至于直接消除。
其中原因不仅是因为后轴荷变大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有了配重之后,后轮外倾角会变得更大,这时候才需要大的分前束来抵消偏磨。但是就是因为这个为了满载设计的大前束才会导致空载状态横摆感加强。
PSA旗下的C3XR,408,C4等有横摆感的车型其实大部分都是因为这个导致的,包括奔驰原厂也是如此。
3.如何减弱?
如果空载开车居多,可以选择进行定位参数特调,重新做四轮定位标定。大体数值为:后轮外倾角-0°50′(-0.8-9°)至-1°,前束从标准的+14′±3′(既+0.2-0.3°)调整为+6′(既+0.1°),不建议前束过小,最小最好不要低于0°3′(0.05°)。减小前束之后各位会发现在空载状态下他的横摆会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他会在满载状态下偏向吃内胎。
4.四轮定位必要检查
四轮定位之前首先你得找到靠谱的定位仪然后是放气至标准胎压(空载2.6),测量四轮避震高度,相差不能超过3mm,否则做出来也是歪的。歪的太厉害去外面多跑跑复位,一直歪的很厉害需要重新去售后做高度标定。
完成以上工作后,请上定位仪先检查轮距,轴距,中心轴偏移量等,确保车架正常且装配无大误差。如果发现主销后倾偏差过大,且轴距也有较大误差,重新测量或者换机,一直都是如此你就得考虑下你车架出了什么问题了
最后才是进行参数微调。
5.什么时候做
新车5-6000公里内不建议做,除非真的你觉得开的很难受。因为新车有应力释放的过程,应力释放过程中你的定位数据会一直改变,即便今天做完了,隔半个月又会变。所以建议5-6000公里以后,等应力释放完成再进行最终调整。
6.不依靠数据调整的缓解方法
更换侧向抓地力更强的轮胎,特别是湿地侧滑控制好的。原厂的PSEV湿地抓地相当差。换了胎也会有缓解,但是具体程度不好量化(和参数挂钩)。
以上为对于追光这个底盘奇葩特性的研究,欢迎各路大神理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