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id4X首保分享

    2022-11-10发布于:ID.4 X车友圈

    6000公里首保用车分享:

    这车已经开了6000公里,综合电耗15.6度/100公里,83度的大电池,即可跑530公里。


    优点:

    1.L2+级别的辅助驾驶。这套辅助驾驶很强,对于经常跑高速/快线的用户很有用,大大减轻疲劳。只要手在方向盘上,就可以放心交给车子,这套系统比国产电车要很多。

    2.行驶质感/底盘:同价位无敌手。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过坎,反馈感很高级。二是急转弯,即使是suv,依旧很稳,给驾驶员应急反应很大信心。

    3.隔音不错:即使4个门都没有隔音棉,但隔音出奇好,原因是密封性做的特别好。

    4.矩阵式LED大灯,亮度很高,开大灯更甚,省道国道开车安全。大灯随动转向很高级,但大众调教的太保守,高速开不好用,但国省道不错。

    5.转弯半径极小,掉头倒车基本都是一把过。不知道是如何做到这么小的。

    6.20寸自修复电车专用胎,轮毂很大,颜值很高,但换胎成本也高。

    7.保险相比其他电车较便宜,全国目前还是0死亡,0自燃

    8.空调很给力。

    9.变道辅助信号比其他车好用。后方有车,大部分的提醒都在后视镜上,会闪光提醒驾驶员。但id4不在后视镜的镜面,而是“耳朵”侧面,给予驾驶员更大的可视范围和提示(文字不知道怎么描述,反正就是比一般的车变道更安全)

    10.底盘全平保护,而且两层铝合金面板保护电池,成本很高。很多国产车基本不会把成本放在这。(见下图)

    ———————


    缺点:

    1.后排座椅调的较直,乘客体验一般,需要靠背辅助。但6000公里,后排有人应该只占50公里,所以后排利用率很低。

    2.驾驶员一下车就断电,如果车上有人,需要再按一下启动按钮。这个设计不懂用意。

    3.同价位车内用料对比国产较差,国产这个价位大部分都是皮,而这车塑料多。

    4.车机智能化与国产差距太大,国产的车机系统就像现在的手机,大众的就像10年前的智能手机。

    5.后排关门比其他车要用力。

    6.没有座椅通风,只有加热,但好在空调制冷很强。

    7.空调的位置靠下,基本吹不到手臂以上的地方,手臂很冷,头附近较热。

    8.花3000块装的隔热膜,效果非常好,但有一个安全隐患。隔热膜厚度较大,且颜色较暗,晚上开车看后视镜会比较暗,倒车也是同理,所以要格外注意。

    ——————


    总结:

    这台车开起来真的没的说,非常好,也安全。优点都是要开一段时间才能感知到,但试驾的时候其实很难发现优点。

    —————————

    同时,也能看出合资电车为什

    么卖的不好,虽然大众id已经是合资电车卖的最好的了。

    1.营销远不如国内电车:中国抓住这个弯道超车的机遇,跳过内燃机,跟美国瓜分德日强大的汽车市场。线上各种广告投入,线下新颖的购车体检,都是传统车企无法匹敌的。一进入汽车展厅,豪华的内饰,智能的车机,后排电视,后排冰箱等等这种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国产车都可以把国外油车高端车才有的东西,以便宜的方式卖给你。但这些跟汽车核心技术没有关系,过往只是地位象征的代表。

    2.傲慢与无奈:国产崛起,市场突然多了很多竞争者,连丰田保值神话都打破了,开始搞降价,雷克萨斯也不加价了。疯狂内卷下,可以说现在的合资油车比以前优惠太多了。反观电车,除了大众是真正有决心走电动化路线,打造id系列,其他如果不是形势所逼都不想搞电车。电车门槛实在是太低,从各种供应商购买零部件就能搞了,传统车企根本不想放下自身的垄断优势,但没办法。

    3.购车需求:车在中国依旧是仅次于房子的大件消费,大多数人要兼顾家庭属性。后排是否舒服,是否省油等等。在油车时代,大家都喜欢丰田,在电车时代,大家都喜欢比亚迪,其实是一个道理。大部分人不会考虑自己是否开的舒服,开的爽。

    国产车的伪需求其实做的很好,不难不心动,内饰实在是太豪华,智能化,各种大彩电。但买车后,这些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机械素质,即开起来怎样,而不是坐起来怎样。

    4.关于大众id:在基本不做营销的前提下,如果能放下傲慢和过往“油车很成功”的姿态,这个品牌后续会异军突起,毕竟电车门槛太低,有钱就能做。但百年车企能活到现在,一些关键的机械层面和品控没办法短时间超越,随着消费者不被媒体带节奏,应该会越来越理性。就像几年前随便拍一部烂片都能几个亿票房,现在的观众根本不可能买账,大家越来越挑,需要一个市场培育的过程,倒逼出品方进步。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